书虫阅读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仙子谱第1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仙子谱》

作者:青斗

作品相关

寻找《仙子谱》的文化突入口

作者:韩云波

“仙子谱”是一局棋,以棋写小说,这和以食谱等写小说一样,可以从专业角度展示一种绚烂文化,在技术深入中拓出一方广阔天地,进而“技进于艺,艺进于道”,不光是“好看”而光怪陆离,也是“耐看”而余味三日。

要找到这样一个突入口其实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这个突入口打造得精益求精、美仑美奂。

中外已有许多经典在专业角度上令人叹为观止。比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写音乐、麦尔维尔的《白鲸》写海洋,以及更多的高科技小说比如Cyberpunk写数字化时代的人与世界,都可谓精彩十二分。在中国,金庸的《天龙八部》写了逍遥派的“珍栊棋局”,不仅在技术上达到巅峰,也成为人生境界的一个隐喻。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来寻找《仙子谱》的突入口,还能发现作者有所突破吗?

要说到《仙子谱》小说本身,其实很传统。尤其是开头,风雪夜归,少年获救,从此成了孤儿,受尽冷眼,终于得到奇遇,漂泊江湖,不再寄人篱下——故事就从这里展开。这让人直想起平江不肖生和王度庐们的二、三十年代,缓慢的节奏、平淡的故事差一点让人掩卷而息。不过,从第四回开始,小说开始展现出自有的魅力,在空间上从东北到了中南,地域的展开也就展开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展开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真正的故事从这里才算开始。

从第四回到第一卷完,小说就一气直贯而下了。围绕着方国涣的经历,两个大单元顺次展开:第一单元是学艺,着重在棋道与天道的融会,主人公在冥想中领会了天人合一之境,此之谓“天元化境”,也就是本卷的书名及主题;第二单元在演艺,是学艺之后的江湖实践,其中又勾连出两大情节线索,一是因智善和尚之死而追查“杀人鬼棋”(这条线索进行得庞大、隐秘,接下来成了第二卷的书名与主题),二是以恩义观念而牵引出“六合堂”的江湖世界,其中又包含了江湖整合与朝野之争两大景观。

可以认为,《仙子谱》的整体结构是有计划的,也是逻辑缜密而宏大磅礴的。这使《仙子谱》有了一种气势,在宏大与精微两方面都有可圈点之处。宏大叙事如罗坤线索上的缉盗洞庭湖和双线合一之后的关外大战,精微叙事如方国涣线索上的三味玉清汤以及从百溪棋馆到地煞棋经的一系列围棋故事。取精用宏,小说的容量大大地增加了,读者有了驰骋的天地。

阅读小说,既是读故事、读人物、读情感,也是读文化、读思想、读审美。

因此,在说了《仙子谱》的故事之后,自然就要讲到《仙子谱》的文化及其思想与审美,这说起来只是一句——世事如棋。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小说无论怎样写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主题而展开。世事如棋,换句话说,也就是以棋作为人的隐喻,这就像《天龙八部》里灰衣老僧以佛法点化人生,棋道即人道,也是天道反映在世间。问题是这种反映是简单的等同呢还是复杂的系统呢?显然,高手对招,无招相胜,而这无招正如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既是通吃天下又是可以条分缕析的。通吃天下显示其宏观,条分缕析显示其精微,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整体又复杂的系统。

要说世事如棋,就跟武侠小说里的“武”一样。不仅以武为武、以人为武,更是以棋为武而多了一个层次。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仙子谱》的“世事如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