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阅读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尘劫录第104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高市王的行动速度很快,可惜忠平王也不算慢,眨眼间同样来到天阳殿外。于是广燃灯烛,二王拥太后、天子履阶入殿,即刻宣读早就草拟好的诏书,历数崇韬四十款擅权误国大罪,意料之中的判了他个磔刑,待天明游街而后执行。

崇韬的党羽,虎纲前为膺飏所杀,颉士高死在我的手里,阑沧死在乱军之中,此外彤越等七人也都判了磔刑,罪过较小的三十八人,或斩或绞或流,全都没有好下场。不过最惨的还是崇韬的家人亲戚,很多妇女和孩子本皆无罪,却也都连坐判了斩刑,一株就是九族,天亮后就要往东市上推过去六百余人——一日而杀如此多的人,肇国以来实属罕见,听都听得人毛骨悚然。

天子虽然迟早都是退位的命,却暂时仍高踞宝座之上,以天子之名颁发的恩赏诏书,比杀人诏书还多一倍,凡是参与此次“正纲”行动的,大家全都领到赏赐:高市、忠平二王各加赏一郡为国,留都摄政;丈人出任大司马,瀚原郡守获筇为太尉,全都封侯;连我也一步登天,银印青绶做了中两千石的卫尉。

不对,并非人人皆如所愿,国库里的钱帛已经被崇韬糟蹋得差不多了,就算抄了他家也得不着足够诸郡兵马的赏赐。就在我们这班军官佩授插貂的时候,那些小兵却连正常份额的军饷都拿不全……

天子所以还不让位,小皇帝依旧有名无实地在他两位大哥哥的挟持下处理国政,那全都因为二王争权不下,谁都想九五为尊,却谁都没有足够压倒对方的实力。说起来,最先杀进皇城的是丈人的军队,也就是高市大王的党羽,我又加了守卫宫禁的卫尉衔,论武力当然是高市王占上风。可惜单凭武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忠平王甚得士大夫心,他一入都,先派人把旧日的三公九卿尽皆保护或曰看管起来。最倒霉的是,中官组戏趁着兵荒马乱之际,竟然偷抱着玉玺去投了忠平王——公卿在手,顶得上丈人的军队,玉玺在手,顶得上获筇的军队,两样都握在手中,忠平王就得到了和高市王平分秋色的本钱。

我立下大功,又掌禁卫,立刻平步青云地和丈人、获筇等一样,成为高市王的心腹亲信——人生际遇,还真是曲折离奇,一点也不按照本人意愿去发展。有小半个月吧,几乎每天晚上高市王都会把我们几个召去他的私邸,门外全由孤人守把,我们就在屋内密谈,分析政局,商议对策。我是一点主意也没有的,只会随声附和,按丈人的意见,发兵夜袭忠平王邸,同时再劫天子,还怕对方不肯就范吗?但他的蛮干计划却被获筇阻止了。

获筇比丈人年轻得多,也就才四十出头,双目如线,一看就是个阴险的家伙。他说:“都中诸军,半为我有,半为他有,令袒虽为卫尉,所督禁军皆已胆落而不能战,事或有不成,反落他人口实。期期以为不可。”他提出的主意是,一面花大量金珠玉帛去笼络公卿们,一面借口禁军缺额,尽量从我方的军队中捡选人才替补,双管齐下,顶多三个月,就能不战而屈敌之志。

然而事态的进展并不如获筇所预想的那样乐观,增补禁军的工作,因为城门校尉磐溧的阻挠,一直开展不起来,而那些公卿更是犟骨头,大多买通不了——高市王金帛有限,我怀疑大老们根本就不看在眼里。气得高市王某天晚上拔剑斫案,大骂道:“这班老贼,我欲尽数杀之!”

嘴里虽然这些说,然而那些大老是得罪不起的,他们个人不过匹夫,但全都出身士家大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目前情势混沌未判的前提下,对他们只有笑脸相迎,谁都不敢得罪,更别说想挥剑斩之了。

六月底,我们还在一筹莫展,敌人倒先有了动作:太傅留易、司徒勾匡、司空澜虑等十二人先后上书,请朝廷罢诸郡兵。这分明是要削弱高市王的羽翼,诸郡兵马如果回乡,朝里还有谁说了算?当然就是这班无耻公卿了,到时候他们要立忠平王登基,谁都拦阻不了。对应敌人的此番策略,丈人、获筇等煽动所部鼓噪,称:“太后出自崇氏,天子为崇氏孙,我等诛崇氏而未得寸金赏,反遣回乡,是欲日后诛杀我也!”原本战后就陆续开出城外的郡兵们又纷纷进了城,哄抢集市,冲撞宫门,闹得都中乌烟瘴气的。忠平王没办法,只好暗示留易、澜虑二人辞官——双方暂时又打个平手。

然而这种平局是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的,朝廷上不可能有两个人说了算,两个人都说了算的结果,就是谁说了都不算,政令根本无法颁行,都中也不可能长期养着近十万的郡兵,他们人人思乡,而又拿不着应得的粮饷,迟早会闹出更大的乱子来。到了此时此刻,连获筇也没有主意了,逐渐倾向于丈人的用兵说。我反对用兵,不想把这个国家搞得更为混乱,但我不敢丝毫违拗丈人的意思,只好推托说禁军还没有完全掌握在手里,期望多拖一天,事情或许会有转机。

我在都中有了自己的官邸,那本是崇氏党羽、前卫尉委梁的私宅。都中尚乱,妻子也还没接来,我根本不可能有心思整治院落、购买仆佣,只从军中挑选了十余名老兵以充洒扫。高市王极为关照,派了两个妙龄女郎前来伺候我——据说她们原本都是宫人。当然,我依旧抱持着那份不合时宜的纯情,不愿也不敢背叛妻子。丈人听闻此事,倒是颇为欣慰,多次当着人面夸奖我。

夜深枕孤,我越发思念妻子——虽然就算同居,我们实际也不过是名义上的夫妻罢了。我盼着政局尽快稳定下来,好去高航和她团聚,或者直接把她接到都中来。然而前景混沌一片,连丈人、获筇他们都几乎束手无策,我又能期望些什么呢?

七月二日,宫中突然传出一个特别的消息来,据说在一座空弃的殿阁榻下,偶然发现一方锦匣,匣上加封,盖着先帝的私章。发现此物的中官不敢私拆,急忙呈递给大长秋昭遇——照理说这种东西应该呈递给天子,或者太后的,但昭遇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主子,于是派人火速通知忠平、高市二王。

昭遇虽是内官,却素来和高市王交好,他传递出来的消息是:“昔崇韬矫诏以立今上,非先帝之意也。诚恐先帝所属,就在匣中,大王应预谋对策,以免受制于人。”高市王得到消息,立刻招丈人、获筇等人,还有我共商对策。获筇的意见是:“大王请速入宫。如匣中书大王名,要防忠平王篡改;匣中书忠平王名,则请离卫尉指挥禁军,即于启封时杀入,诛逆登基。此大变局,丝毫不可延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