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阅读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鄂东匪事第267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亲溶为一体,也扎根人民群众心中。

就在这一天,熊元友参加了张虎所在的部队二团,继承英雄的遗志,随这支

英雄部队一直南下,战斗到全国解放。

现在每逢清明祭扫,熊元友都要从沟里赶到孔垅镇张虎墓前,静默哀悼。山

风掀起他那谢顶的白发,望着31米高的汉白玉纪念碑,他想起张虎牺牲时年仅31

岁。也想起与张虎同志长眠在这里的赵越……

下章预告:第197章浸血黎明书喃大家看也看了,还希望各位给我扎起,多多推荐,多多投票,多多收藏。只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才是我更快更新的巨大动力三。

2008.10.6晚于苦乐斋书屋

上传一篇外篇:

黄梅旱龙船详细介绍(詹玮/文)

所属地区:湖北?黄梅县文化遗产名称:黄梅旱龙船遗产编号:hBⅢ…遗产类别:民间曲艺

申报日期:2008年申报人/申报单位:黄梅县遗产级别:联系方式:

旱龙船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左右)就在黄梅盛行,属土生土长的民间曲种,曾是盲艺人求生糊口的手段。黄梅旱龙船长约40厘米,宽约17厘米,有龙头、龙尾,龙口含珠,龙头上插三炷香,两边有杨泗将军或屈原示意像。用五花绒和一块红布围起来,龙船安在四只脚板橙上,在船头下端旁系一面锣,一面鼓,用丁字形木棒敲鼓击锣,发出音响,配合艺人演唱,一般是独唱。行走时扛在肩上,进村后,将其放在东家正门的滴檐前。演唱者一人可操六种乐器,融说、打、敲、唱于一身,一人顶七人,音韵宏亮,吐字清晰,刚柔相济,古朴粗犷。说唱以求神、谢土神和为农户红白喜事助兴取乐为主,书目形式分为大本书、中篇书、小回书以及二三十句的小书帽,内容大多以唱七字句韵文的传统书目为主,爱憎分明,有褒有贬,上自天文,下自地理,人物形象逼真,生活气息浓郁,融入成语、歇后语和方言土语,既有大别山人的豪爽,又有中原风情的委婉。由于旱龙船铺派稀少,简便易行,田间地头、家庭院落,一张桌椅即可演唱,深受群众欢迎,百年不衰。当代著名旱龙船艺人黄汉佬和他的高徒詹炳南,建国前曾在鄂赣皖毗邻地区广大乡镇进行说唱。

旱龙船也曾用黄梅采茶戏早期的腔调进行沿门卖唱和到皖、赣地区逃水荒。近几年,有人说台湾的采茶戏,也是以旱龙船为媒介传过去的(1982年第2期《戏剧界》发表王斯谣的《黄梅调在台湾》)。

解放后,黄梅县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就致力于旱龙船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上世纪50年代以来,县文化、宣传部门多次组织民间艺人学习培训,挖掘整理传统书目《包公案》、《施公案》、《三国志》、《杨家将》、《二十四孝》、《八仙传奇》等大小书目300多本(回),编写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书目《拉荆把》、《马前波水》、《尿床王》、《性子急》等50多部,并且培养了一批男女青年新秀,将这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多次参加省、地、县的文艺汇演,使这一古老曲种大放异彩。孔垅文化站站长韩宗愈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三十余年,对黄梅旱龙船可谓情有独钟,多次深入黄梅蔡山、新开、孔垅、分路、小池、停前、苦竹、柳林等地,遍访老艺人,对旱龙船的传承谱系如数家珍,了如指掌,至今还保留着30年前三代老艺人现场表演和参加汇演的录音、录像、照片等弥足珍贵的资料。

第198章结局后记(长篇连载詹

第198章结局后记(长篇连载詹玮著)

鄂东,即指我国湖北的东部,它拥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具体说,是指大别山之间的鄂、皖、赣三省。这里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有连绵的青山,有悠长的绿水,有丰富的矿产和粮食,有勤劳朴实的人们,还有鄂东三宝“戏曲、挑花、禅宗”。

由于“万恶的旧社会”战祸连年不断,官府**、水患虫灾、散兵溃勇等天灾**,掺杂在一起,使得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老百姓简直无路可走,贫穷和饥饿笼罩着鄂东大地。

俗话说:久旱必雨,久雨必旱!人急上房,狗急跳墙!“世乱”加“战乱”,楞是在丰饶秀美、民风淳朴的鄂东挤兑出个胡子来!忠厚朴实的鄂东民众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厚颜无耻、残暴嗜杀的胡子。

胡子(又叫刀客、棒子手、土匪)来了!

胡子带来的是残酷和血腥,嗜血是他们这一行的本色。常言道:“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这是旧社会里一个立竿见影的真理,尤其是在鄂东这片充满野性的土地上。胡子们身挂刀剑,骑着马,挎着枪,头戴狗皮帽子,脚蹬欤拉鞋,从深山、草甸子、江边、平原中冲杀出来。马蹄阵阵踏得鄂东大地发颤,搅弄得狼烟四起。在他们的身后充斥着被蹂躏者的惨痛和血腥。这就是胡子,一个三百多年令鄂东人谈虎色变的行业,一个隐秘、粗野、残暴的行业,一个原本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社会群体。

考究大多数胡子的起因,不是走投无路的百姓聚众上山,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便是些游手好闲之辈,他们铤而走险为害一方。作为一个男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作为一个女人,受到侮辱与摧残,作为别人的牺牲品和替罪羊而在心理上所受的打击,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因缺少家庭温暖及不堪忍受农村单调乏味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二十世纪鄂东土匪的复杂成因。鄂东胡子从明末清初到二十世纪中叶,有近三百年历史。据钱大昌《鄂东小记》:明将王文龙镇守鄂东,后被袁崇焕设计诱杀。其部下大部分“既不降清,亦不服明,啸聚山林,落草为寇”,这些人应当被称作鄂东第一代土匪。

简单说起来,人们当胡子的内外动力不外乎有:

-、谋生:俗话说,“穷则思变”。人被逼急了杀人,狗被逼急了咬人。人首先为生存而忙碌和奋斗着。

二、图财:人常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当属真理。

三、为官:常言道,“乱世出枭雄”、“当兵不带长,放屁也不响”。最终导致了“鄂东土匪千千万,杀人放火受招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