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给袁绍封王的中坚力量是荀氏兄弟,其他人如戏志才等,虽然早就看出这里面的利弊,但得到王奇叫李儒等人作的暗示后,就已经不再是坚决反对了。当荀彧去找王奇,刘协趁机提出要给袁绍封王时,他们都对此选择了不反对,让刘协的这个乱命得以通过。
荀彧听到消息以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大呼一声“汉室不幸!”哭倒在地。
虽然刘协没实权,但作为天子,他下的圣旨对于有心人来说,已经足够了。袁绍要的就是这个名义而已。这个先例一开,大汉朝廷真的算是完了。
王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下令“追回”圣旨,第二个反应则是将袁绍勾结异族的消息公布,宣布袁绍平定公孙瓒是勾结异族的结果,这样的做法,已经让他成为整个大汉的敌人。命令军队整军备战,随时准备出兵讨伐袁绍。
第一百七九章暂不称王
王奇的追回行动当然是无果而终了,不过他将袁绍勾结异族的事情,大张旗鼓的公布了出来,一时之间,天下人都知道,袁绍是和联合了乌桓鲜卑等部,才将守卫大汉边疆的公孙瓒击败的。虽然真正对这件事情义愤填膺的,也就只有经常受王奇洗脑的他境内的子民,但不可避免的,还是让其他地方的某些大汉族主义者和排外主义者,对袁绍产生了不满。
“主公!荀文若似乎对我们做的事情有所察觉呢?”
王奇告辞荀彧,刚回到府中,就听到了李儒的小报告。
“呵呵!就算察觉又如何?现在天子的样子,那里还值得他效忠!至于汉室,哼!如今三代之内已无直系血统,他根本没法谋求立新君来挽救汉室!如果是立其他刘姓子弟,天下诸侯必然会各自拥立,到时候,还不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以文若的才能,应该能够看到这一点!”王奇不以为意的道
对于荀彧的忠汉之心,王奇是有所了解的,但对于荀彧的才能,他更加的了解。荀彧不是那么死板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意图帮助曹操成为霍光了。毕竟,霍光名义上是保汉室的忠臣,但正是他的行动,将帝位的尊严,践踏的无以复加。这样的大臣,很难说是汉室的幸还是不幸。像荀彧这样的才智之士,如果汉室真的无法挽回了,他肯定会明智的选择放弃。
“这到也是,天子如今忙于‘播种’,可惜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李儒诡笑道。
服食各种各样药材的后果,就是刘协年纪青青,却已经不再具备生育能力。
这样的重大的事情,王奇并没有准许泄露出去。虽然自己并没有策划这一定动,但刘协现在的状况,自己还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在还没取得绝对优势前就让消息传出去,很容易被其他诸侯找到攻击自己的借口的。
“呵呵!”王奇轻轻一笑,转移话题道:
“如今袁绍封国公的先例一开,诸侯应该会纷纷上表互相推荐封号吧!”
“是呀!袁绍既然得了封国,接下来就该是封王了,那几路诸侯中,刘备曹操可以先不说,但韩遂和刘表,那是肯定会上表要求的!”
汉代的爵位和后世不同,他参照于西周而又不同于西周,基本规矩仍然是“诸侯为封国、大夫为采邑、士为禄田”,但因为异姓不得封王的老传统,汉朝的大臣们已经将只有采邑禄田的公卿大臣,都称为诸侯了。至于真正的封国诸侯,那是拥有给自己的家臣分封采邑的权力的。汉代连那些有封国的王子王孙,也没这样的权力。但现在袁绍被封为魏公,就是真正的国公了,那是拥有封国的国主。不像后来的公侯伯子男,仅仅是表示爵位的高低,采邑的多寡。
“哼!别人可能还不好说,这两个人的话,没一定的代价,休想!”
“呵呵!那刘表虽有异心,却不是很强烈,想要他付出高昂的代价,可能有点困难;但韩遂却是野心勃勃之辈,为了能成为一代国主,应该会不惜一切代价!只是他为人狡猾多智,还需谨慎才行!”
“恩!此事我自有理会!”王奇微笑道。
李儒看谈的差不多了,也就起身准备离开,但刚站起来,又忍不住对王奇作了一揖,问道:
“主公!请恕小人失礼!主公是否也想过要封……”
“啊!回来好长时间了,我得去接母亲大人回府了!”王奇微笑着打断了李儒的话。
李儒领会,随即不语。
但作为王奇的家臣,他还是紧跟在王奇身边,准备一起去迎接王老夫人和蔡琰她们三女。
临上马前,王奇自顾自的低声道:
“我的采邑在晋地,难道将来要称晋国,那还不是三家归晋?不过太原属唐国,难道又要称唐朝?那不是……算了,不去想它了,如果此时我也得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