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上马前,王奇自顾自的低声道:
“我的采邑在晋地,难道将来要称晋国,那还不是三家归晋?不过太原属唐国,难道又要称唐朝?那不是……算了,不去想它了,如果此时我也得到一个封号,以荀彧他们的见识,完全可以肯定是我在中间捣鬼!恩!还是先不要称王的好,现在他们仅仅是怀疑我对袁绍一事坐视不理而已,如果怀疑到我身上,那就不妙了!”
也不管身旁李儒奇怪的目光,径直上了爪黄飞电。
现在还是先管自己的婚事再说吧,当初可是答应要以正室的身份迎去黄月英的,虽然在这个时候,就算自己同时娶黄月英和蔡琰为正室,也没人敢对自己说什么,但将来自己要称帝的话,麻烦就不小了。所谓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是两支母老虎,为了将来后宫的安宁,王奇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找两人好好的谈一下的。
**************************************************
“琰儿!英妹!我有一件事情要问你们!”王奇对房中正在挑选丝绸的两女说道。
他现在正手抱着一个小婴儿,旁边的貂蝉也抱了一个,地上还有一个小家伙在乱爬。
很温馨的画面,但王奇心中却很烦。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他早就叫人把他们都赶出去了。王奇很喜欢小孩子,但三个小孩同时在身边吵闹的话,那就……
“恩!小武哥哥你问吧!”蔡琰毫不在意的说道。
黄月英却是脸上泛红,低声道:“奇哥哥你问吧!”
按照后来的规矩,新娘子在这个时候本来是不能和新郎见面的,不过此时这样的规矩还没开始流行,而且黄月英的身份也还没确认,如果仅仅是小妾的话,刚见面就迎娶也没什么问题。
“这个,是这样,英妹短期之内不能住在府中,这府中之事该怎么办,是由英妹远远的看着呢,还是由谁监管?”王奇觉得直接开口问今后后院谁当家有点不大好,所以委婉的试探一下。把一件不重要的事情说的这么繁琐,以两人的智慧,应该能听出点什么。
“当然是由我……”蔡琰刚刚想应承,但看到王奇慎重的目光,不由心中一动。
那边的黄月英兰心慧质,早已经明白王奇话中的意思,明着是问这几天由谁当家,实际则是想问今后这个后府由谁当家。
“呵呵!小妹在外面有所不便,琰姐姐才能十倍于月英,又执掌家中事务多年,还是由琰姐姐管事吧!”黄月英轻笑道。
“英妹!”蔡琰有点感激的握着黄月英的手。
王奇就算本来不知道她们有没有领会自己的精神,现在也已经完全清楚。
接下来的事情比较好办,由于黄月英已经表示愿意接受蔡琰为大,婚礼也就不是严格按照娶正妻的标准来了。前面的纳采、问名、纳吉就算了,后来的纳征、请期、亲迎到是大致遵守,王奇有过一回经验,对于这些东西并不陌生。
初平四年八月,就在袁绍的大军抵达黄河畔的时候,王奇在京师和黄月英正式成亲。
虽然举行了和娶正室差不多的婚礼,但礼帖上分明写的是纳黄氏,本来对于王奇娶两个妻子而有点议论的大臣,便不敢再深究此事了。
而在婚礼的第三天,王奇就告辞新娘,前往濮阳视察战事了。
**********************************************
八月,不管是京师也好,还是地方也好,毫无疑问都是极为混乱的一月。
加封袁绍为魏国公的诏书一下,天下的百姓就开始为之哗然,而诸侯不是欢欣鼓舞,就是心怀悲泣。
袁绍本人对于天子加封他为国公一事,也稍稍有点惊讶,毕竟,本来上书的目的,就并不是真的为了当这个国公。袁绍好名,他内心其实是很想当这个国公的,但听了手下谋臣的一些分析后,他也知道想要当国公,既不现实,也没多大好处。不过现在封号摆在他面前,他自然也不会白白放过的,根本不顾许攸等人要他上表三辞的建议,直接将这到圣旨接了下来。甚至还以王奇企图拦截圣旨为借口,准备正式讨伐“不尊天子”的王奇。
京城中的忠贞大臣们是这段时间最生气的人,辛辛苦苦意图保存汉室,刘协这汉主,却下来这么一个不理智的诏书。有几个低级的臣子,声称如今政务还是由王奇执掌,刘协的这份诏书应该是乱命。但那些本来还对诏书不满的大臣,又立刻跳了出来反对。刘协的做法的确让他们很伤心,但这种藐视天子的说法,更不能让他们接受。至于受过王奇示意的那几个亲信臣子,则基本上只是口头上说说反对而已,内心到并没有真的觉得有什么问题。
期间在河内的关羽曾经上书过王奇,请求王奇让他出兵攻打袁绍,讨伐他这个意图不轨的乱臣。但被王奇以双方即将开战,让他待时而动为借口,驳回了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