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阅读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星钻第16章(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下面是进一步的推导:

《三命通会•论五行生成》说:“是以万物非阴阳合体则不能生化”。阴阳相对,以寒暖为首,寒者,老阴之气;暖者,老阳之气。寒暖合体,即取两者中和的意思,在历法上,可以春分和秋分两点为典型参照。

《周易》又说:“立地之道,曰柔曰刚”。

春者,少阳之气,柔。秋者,少阴之气,刚。由于地球有春分、秋分的寒暖对称性,所以说它是“立地之道”。这里所谓的地道是讲一种对称的小环境,地道将孤寒孤暖进行对称调整,也就是地球的运行,从而产生春秋两个新的季节,春即柔,秋即刚。

这样,寒暖刚柔、老少阴阳、一二三四,就被推导出来了。老阴寒气指冬季、少阳柔气指春季、老阳暖气指夏季、少阴刚气指秋季。

原来的寒暖之气,在地球的调整下,出现对称性升降。在升降的对称点,派生出了两个过渡性区域,即少阳和少阴之气,对应的就是春季和秋季。

所以,气,是天道的概念,总是相对出现的。以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为参照。老阴老阳双方达到中和状态(合体),派生出少阳和少阴,即春秋两季。由此也可看出,少阴少阳是一种特殊情况,或许,只有地球具备产生它们的条件。

若寒暖不能合体(寒暖不中和),则刚柔之气无法引化,气之不化,则无生生之妙。无生生之妙,则春夏秋冬无从谈起。

虽然气有四种,但毕竟是天物,即无形之物。气要想在有形物中体现自己,应该找到吸纳自己的有形物,使自己具备形体。我们熟知的四种实物是:水替寒、火替暖、金替刚、木替柔。

五行理论需要金木水火等实物,以替天行气。如果无水、无火、无木、无金,则天寒、天暖、天刚、天柔之气无法附形。气与形是天与地的对应概念,由相对性之最高法则可以得知,气和形是世界存在的基本元素。

金木水火,是四行,与寒暖刚柔相对应、相配合、相表里。水火既济,则刚柔之气得以化生。暖气升则化柔,寒气升则化刚,乃春生秋成之象。

四行配四气、配四季。既然如此,还要土行做什么?

《白虎通疏证》说:“金木水火,阴阳自偶”。这里讲的是阴阳对称的性质。

水、火、金、木,地上之形,配合寒、暖、刚、柔,天上之气。既然天有四气,地有四形与之相配,要土何用?天道阴阳都是双数,加土则成单数,明显有不对称之嫌。既然称行,则土必然也要运行。土性静,如何运行?

《三命通会》说:“火主于南,应夏。然火无正体,体本木焉。出以应物,尽而复入,乃自然之气也”。木金水俱有稳定之形体,而火则无正体。我们可以理解火具有形的不稳定性。

火在未出之前,本于木形,尽而复入,入到那里?所以,在水、木、火、金的链条上,缺了一个稳定的形。水、木、金,俱有稳定的形质,火虽有气,却无稳定的形质。

五行是地上之物,既要能纳气,还要有稳定的形质。火既然无稳定的质,则需要有物来辅助,这样,借用就是一种选择。这个借来之物,就是土。

庚金之气生于火(长生于巳),庚金之形却由土生(土生金)。换句话说,庚金得气于火(秋季少阴之气接替夏季老阳之气),得形于土。这说明五行有个别气形分离的情形,此性质很重要。

由于火无稳定的形质,以及气形可以分离的性质可以推论:

老阳,在地则由火行其气,同时借土辅助行其形。火不是土,但得土而有稳定之形;土不是火,但得火而有行。行者,动化之意。五行用土,乃不得 ',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