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阅读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星钻第16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宜谓究意空寂之本源为究竟。先性后命,为钟吕内丹派北宗全真道王喆一系所主,其修炼先参酌禅法,收心炼已,识心见性,然后依所见元性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两种丹法,实际上都以修性为主,张伯端强调先须“以性引命”,丘处机谓全真内丹“七分性学,三分命术”(《长春祖师语录》)。关于识心见性,皆效法禅宗,以“一念不生”、“对境无心”为诀,还采用了禅宗的打坐、参究、圆相、机锋等方式方法。还有一种极端之说,是参照禅宗以深化老庄心斋坐忘之道,认为命在性中,只要迳直做了性或炼神还虚的功夫,则以性兼命,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这种类似禅法的内丹,被奉为“上品丹法”、最上一乘”、“顿”法。

早期道教宣扬:修道学仙,得上等成就,可肉体飞升天界,甚至如晋代许逊,举家拨宅飞升,留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俗话;次等者延寿数百千岁而不死;下等者尸体如生,爪发潜长,默炼于地下,谓之“太阴炼形”,久之得道,尸解者或先为“地下主(地府冥官),久久积功而得道成仙。尸解又有棺解(于棺中失其尸体,唯留爪发)、水解、火解、兵解、杖解等多种方式,还有未入殓而夫尸者。内丹学说依丹法修炼,炼精化炁,可成“人仙”,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大药过关”,可成“地仙”,长生住世,寒暑不侵;炼炁化神,可成“神仙”,具诸神通,出有入无;神仙传道度人,济世功圆,上帝诏赴,炼就的“阳神”弃壳升天为天官,称“天仙”。后来受禅宗影响,说炼神还虚,粉碎虚空,了彻性源,与道合真,则永远超出生死,为自己生命的主宰乃至自然界万有的主宰。粉碎虚空者,获证法身,散则为炁,聚则为形,可分身无数,传道度人,谓之“形神俱妙”。形神俱妙,颇类藏密大圆满心髓法的最高成就“大迁转身”。

道教内丹还有调神出壳(“出神”)、分身、投胎、夺舍、移居等密法。《真龙虎九仙经》说元神离体后,“或归住本体,或离入他身,或别从初起,或夺他安已,或令他离体”,与藏密的幻身、顿哇等密法相类。明初道士赴宜真述《灵宝归空诀》,说人临终时识破幻相、解脱轮回之法,略谓先是“顶门天鼓若雷轰”,次见鬼神、佛菩萨、仙人、旷野、殿宇、猪羊猫犬、花街柳巷等,皆应识为自心变现,“坚持心印休贪着”;若见雷火电光、白光毫光,应“将身猛去不动心,即证人天归净土”;若识自性法身本无生灭,则能永超轮回,成“无生大法王”。诀称此法传为达摩禅师作,实则盖出藏传密法。另外,道教也有其度亡济幽之法称“炼度”,意谓以法师自己炼就的阳气,炼化亡魂之阴气,令其阳全升天。其法事仪式亦与佛家之法事相类。

道教的辟谷、炼气、导引等术及多神崇拜,对佛教也有影响。内丹炼化精气、男女双修及服食丹药、辟谷服石、以符籙驱役鬼神之术等,大概还曾传入印度,影响于印度教及佛教密乘。佛家密法中,诸如服药成仙、崇祀北斗等诸天鬼神、修气脉明点、辟谷服气、男女双运等,实多与道教之术相近者,盖为两家交流、互相摄取之证据。中国道教虽多融摄佛教,越来越近似于佛法,但尚保留自家传统的特点,在哲学尤对自心的认识上,其说始终较佛学为粗浅。中国佛门中正统人士,对道教历来持批判态度,以《楞严经》十仙之说为据,批评道教执着于肉体或虚无,落于有、无二边见,虽精勤苦修,而不得真出生死,仅可成仙生天,终不出三界,斥为“守尸鬼”、“落空亡的外道。”道教中人,自晚唐以来率多出入于佛、道间,融会道、禅,由道归佛,成为普遍的趋势

道教的理论在最初没有释教精致,但是道家的理论要精致得多,毕竟释教理论和释家理论之间没有断代,两者是一体,尽管道教和道家的关系并非父子关系,但是基本延用的是道家理论,以言解决之理,道教没有释教考虑得多,百姓也不很认可道教的解决方式,因为道教不标榜立地成佛,要求尽量独立修炼,且修炼成功之后,得到的是清净的结果,而不是可以看到天花乱坠的极乐,这对于百姓而言,是非常不现实的追求幸福的方式,尽管道教在后面的发展中沿用了儒教的官僚体制,但那主要是为了让百姓易于接受,真正的修炼者心中的上天,其实是不存在这样的体制的,对他们来说,飞升的结果并不是去天上当官,而是得到一个不受干扰的无为境地,所谓七十二洞天和十洲就是明显的例子,这才是道教信徒的根本信仰和修炼目的

所谓风雷水火土,是混合了很多宗教理论的所谓魔法文化产物,而不是我们常见的朴素唯物主义理论的产物,至少它产生的目的不是发展唯物主义,我们常见的西方魔法文化,有印度希腊的地火水风理论,有波斯犹太的六芒星理论,基督教体系严禁魔法理论的发展,但这不妨碍《哈利·波特》从西方基督教国家起始一路风靡,这就是宗教内部理论和世俗信徒信仰的区别,后世延续的北欧神话故事里常常能见到六芒星配希伯来文,让人觉得比较莫名其妙,基本就是后人的编撰

中国文明的中心,在现阶段是以秦汉文明为源头的,不论怎样融合其他文化,汉族本身的历史和人口基数所致,我们已经完全把融入的文化吸收进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不会被外来文化改变了根本,当这样的文化进入我们的文明体系,且其独立特色为中国文明所认可,其族才可能被称为一个独立文化民族(文化上独立,政治上属于中国,如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之间的关系),犹太文化尽管于中国文明有相融的地方,但还没到这个程度,所以我个人认为其族无法作为独立文化民族存在于中国民族之内,不然和族在历代的遗民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独立文化民族,毕竟和族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反哺更为明显

风在五行理论中为木属,雷生于金,火雷水风土是五灵正统中国神话里不存在这个理论,本书我采用的是五行理论

地水火风是印度和波斯的理论

《白虎通义•五行》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意也”。这句话有几个要点:一是天,二是气,三是行,四是为(也就是“替”的意思)。

“替”的含义非常重要,既然说是“替”天行气,就表明“行”不是天气本身。所以,上面的话中隐含了天与地、气与形的概念。

概念的相对性表明,气是一种存在,但非形;形是一种存在,但非气。气首先与天相联系,形首先与地相联系。气要从天下到地,则要借助于形,所以有“替”的含义。

“替”表明,形可以纳气,并体现气的运作。行,有两层含义,一是天气自行,如寒暖交替;二是借形行气,如水火升降。一般所说的行,则是后者,即化天气入地形而运行之意。

《周易》说:“立天之道,曰阴曰阳”。

道,是法则的意思。阴阳,是相对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天以相对为最高法则。

在天道之中,以寒的概念位居第一。《灵枢经》说:“太一者,水之尊号。先天地之母,后万物之源”。这里说的水,是寒的概念。

由于寒暖相对,由相对法则推论,暖的概念必然位居第二。

寒暖在天、是气;水火在地、是形;一二为序,是数。

天有四气,即寒暖刚柔。地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