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威远大将军父子回京后,拿出太后与西夷、北凉书信往来的证据指责太后通敌叛国、残害边关将士的时候,天下人几乎没怎么挣扎就相信了。
太后已经没有任何信用可言了!在百姓的心中,太后就是那等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无视朝中官员、无视宗室的诉求、无视百姓的呼声的人!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太后做什么,他们都不会觉得奇怪!
更何况,西夷和北凉的来犯、边关二十六座城池的突然沦陷本来就疑点重重。国难当头,唯一从这场灾难中获得好处的就是太后了。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太后为了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心而一手策划了这件事!
身上有着这样的污点,哪怕太后手持着先皇留下的遗诏,满朝文武也不可能再继续让她chā手朝政了。接下来的几天,太后甚至连行动的自由都没有了。
事已至此,太后万念俱灰。
也许,她本来还有一线希望,可以为自己辩上一辩的,但她嫡亲的闺女刚刚惹了众怒,如今,已经没有人愿意听她说话了。
可以说,是她女儿的自作聪明,葬送了她最后一丝希望。
作者有话要说:萌萌们晚安(* ̄3)(e ̄*)举起泥萌肉嘟嘟的小爪爪来给作者菌捏一捏~
第43章
太后地位尊崇,按理来说,有很高的豁免权,但通敌叛国这样的罪,不是等闲之罪。尤其太后野心勃勃,手中还握握有先帝遗书这样的大杀器。若太后果真立场不坚,那么,这对于大夏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灾难。
这次,威远大将军父子呈上太后通敌叛国的证据,仍是宗人府、刑部、大理寺共同审理察验的。此时,太后已被软禁,太后手下一班得力下属也被早已有所准备的皇帝和宗室给秘密控制住,完全失去了左右此案真相的能力。
最终,由三司会审审出的结果得知,那些一早便埋伏在边城、给威远大将军和皇帝先前派去的那名将军下黑手的暗桩,果然是太后派去的人。边关势力渗透之深,没个十年八载的,根本就做不到。
皇帝没有想到,太后竟是这么早就在为夺权之事铺路了。
当然,太后在边关安排人手,起初也许不是为了跟外敌勾结,也许是为了朝廷在边关能有多一条的消息来源,也许是不放心边关守将,放了人好就近监视……但,不管怎么说,太后最终走到了这一步,她为了与皇帝争权夺利,不惜引狼入室,置边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