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轩弄明白事情地原由之后,真是哭笑不得,也难以开口向两位便宜老师解释澄清,怎不能说自己打听慈航静斋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碧秀心,而是为了挖掘整理两个大宝藏的线索吧!
过了段时间,极为看重这个天才徒弟的嘉祥大师又主动来开解劝说石之轩放弃不切实际地虚妄念头,很是暴了一些即便是在佛门之中,也鲜为人知的内幕消息,告之天才徒弟,慈航静斋的传人碧秀心此时与那些心怀叵测地追逐者们敷衍周旋,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她是绝对不会当真嫁人的,还是趁早死了心,挥慧剑斩情丝,习佛法驱妄念方才是正道。
石之轩赶紧趁机表明心态,自己眷恋红尘是不假,但自己早有心上人了,便是阴癸派的祝玉妍,压根就没有打过这位佛门奇葩碧秀心的主意,请老师放心。随即又主动转换话题,谈起南朝佛教的那段繁华时光,趁机向掌握了很多内幕资料的嘉祥大师套话探听一些有关慈航静斋的历史秘闻。
经过长时间锲而不舍的探听套问,收集整理线索传闻,辨别真伪,最终石之轩的寻宝大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尽管“石氏宝藏”还是毫无头绪,但“梁武宝藏”的可能埋藏之处,却大致圈出了几个地点。辛苦了将近一年的大好光阴,花费了无数的精神和心力,寻宝大计终于取得了一些成果,石之轩不免心中大喜,想到一旦成功取到了宝藏,那么就可以意气风发的走进阴癸派的总部,将心上人祝玉妍给娶进石家大门,石之轩脸上就忍不住浮现出一派喜洋洋的表情。
常言道:“得意不可忘形!”石之轩虽然聪明绝顶。素来行事谨慎,但此时却有些飘飘然,忘乎所以了,丧失了大半地警惕之心。一次和四祖切磋武功之时,大意的石之轩居然将自制的“藏宝图”从怀中给掉了出来。四祖拾起“藏宝图”,却见上面全是一些希奇古怪的笔画,根本无法看懂,便直接询问石之轩此乃何物?石之轩支吾了半天,却无法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顿时让四祖大起疑心。
原来天才的石之轩当初制造“藏宝图”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各种情况,为了防止该图不慎落入他人之手,泄了机密,于是就将“藏宝图”反复加工加密,弄成除了自己之外,谁也看不懂的玩
|轩却难以应对,因为不管回答为何物,都让人难以信服。
石之轩接过“藏宝图”,一把收起,然后就拜过两位圣僧,说起这段时日里跟着两位老师学习佛法,实在是受益匪浅,随后又表达了对两位老师的敬意和谢意。最后开口向两位老师辞行了。
石之轩匆匆离去之后,四祖与嘉祥大师谈论了良久,越想越觉得事情可疑。于是暗中号召佛门势力,密切注视石之轩地一举一动。这不注视不知道,一注视还真的吓了一大跳。两位圣僧很快接到情报,石之轩的行踪极其神出鬼没,总是出现在各种匪夷所思的地方。做出一些莫名其妙,让人根本摸不着头脑的事来,整天鬼鬼樂樂的不知道究竟想干什么。总之透露出一股说不出的诡异莫名的气息。
一个“公认地武林近百年来最杰出的天才人物”整天鬼鬼樂樂的神出鬼没在各种匪夷所思的地方,如果说这仅仅只是他在散步,这里面没有古怪,恐怕谁也不会相信。一般的阴谋并不可怕,因为透过种种蛛丝马迹,最后总能让人明白该阴谋的目的,但是让人根本就摸不着头脑,难猜出其目的地阴谋就非常值得重视警惕了。尤其这个阴谋的策划者还是一个公认的天才人物,这就让人不能不提心吊胆,疑神疑鬼了。
两位圣僧觉得很有必要找到那位天才徒弟,开诚相布地好好谈一谈了,于是又写信邀请了另外两位圣僧,准备四大圣僧一齐出马,逮住那位武功高强的天才徒弟,问问他究竟意欲何为?
当四大圣僧第一次堵住石之轩之时,他正在一个废弃了上百年的铜矿洞里晃荡,一手举着火把,一手还拿着一把小铁铲四处敲敲打打。四大圣僧面面相觑,一阵无语。最终还是四祖开口吼问道:“你究竟在做什么?”
石之轩沉默良久,答之曰:“只是想寻几块好矿打造一件趁手兵器而已。”
四祖又问道:“三日前,你鬼鬼樂樂的出现在武侯墓前,又是意欲何为?”
石之轩答道:“仅仅是仰慕‘白袍将军’的昔日风采,因此到陈武侯墓前祭奠一番,了表心意。”
此时智慧大师笑眯眯道:“阿弥陀佛,石施主祭奠完了‘白袍将军’,然后直奔洛阳,夜投白马寺,次日在西城转了一圈,又再奔长安,过城门而不入,却转头一路北上三百里,在佛光寺歇息了片刻,然后不知踪迹,如今却神神秘秘地出现于此荒僻之处,嗯,来寻矿打造兵器。阿弥陀佛,这三日里石施主至少奔走了一千三百里,不知施主是否能给老衲一个合理的解释。”
石之轩无言以对。原来当日石之轩辞别两大圣僧之后,就兴冲冲,迫不及待的直奔一个距离最近地“宝藏可能的埋藏之地”。一番探索,一无所获。虽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次探索至少也成功的排除了一个“宝藏可能的埋藏之地”,从而提高了下一次寻宝的成功几率,但多少也令石之轩生出了一点“乘兴而至,败兴而归”的感觉,有如被冷水淋头,狂热的心情也平静下来了。天才的石之轩一旦冷静下来,平日里的谨慎精细顿时又回来了,结果他立刻发现自己被人盯上了,再一查探,却发现原来是佛门势力在暗中监视他。
此时正是佛教大兴之年,就连皇帝杨广都在一个劲的礼佛。那么天下寺庙何其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唐诗人杜牧地《江南春绝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千古名句,但事实上这纯粹是杜牧不负责任的保守猜测,其实南朝仅仅在建康一地,就有寺院两千八百多所。后来虽然经历战火,毁了大半,但是隋朝开国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