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东人。”乌鸦嘴淡淡道。
“东鬼子?!”三人异口同声惊讶道。当时华夏政府和东瀛政府外交关系正处于紧张阶段,因此起先大肆宣传中日友好,引进日资,亚洲合作地华夏媒体转眼间都一致调转了枪头,开始警钟长鸣,勿忘国耻了,731、芦沟桥、南京大屠杀,说得怒发冲冠,声泪俱下,似乎天下东鬼子皆该杀!不过东瀛鬼子在华夏百姓心中的确一直高居憎恨榜首位,华夏人普遍不喜欢东瀛人,这与朝三暮四的华夏媒体主流宣传方向到也没有多大地关系。三人都是颇为厌恶东瀛的,也相当清楚乌鸦嘴本人对东瀛的厌恶和他们相差无几,因此对他竟然推荐了一本东瀛人写的书,感到万分惊奇。
“有些东西是不分国界和种族的!”乌鸦嘴淡淡解释道。
地确,很多东西是没有国界和种族的。此后,秦川对那本名为《银河英雄传说》的书留上了心,能让自己暗中崇拜地那个人跨越国界和种族来推荐这本书,其中必然有可取之处。于是秦川开始一个个书店的找,找了白沙市几大书店,结果一无所获。在那个时候,华夏的信息时代还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全国都没多少电脑,更不要说网络了。耗子是学校参加全国计算机竞赛的代表选手,家中也只有一486而已。还是当时算最高级地。秦川在各大书店找了好一阵子,都没有找到,不得不放弃。后来放寒假,学校宿舍关闭,孤身一人的秦川照常例在外租了间房渡假,这次租的地方,外面正好是一个小租书店。结果秦川很意外的在小书店里发现了那套各大书店都没得卖的《银河英雄传说》,于是感慨大书店徒有其表之同时,也特意办了个月租卡。将该套书读了一遍。读完之后,年少的秦川感到了深深的震撼,既为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而感动,也开始渐渐意识到政治这东西,未必就象当时华夏媒体宣传的那样伟大高尚纯洁美好。
开学之后,秦川又利用还没过期地月租卡将这套书也拿给其他朋友一起看。大家看完之后,感触良多,又开始讨论起书中人物来。书中秦川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同盟军的用兵专家扬威利。一个充满了矛盾和无奈的英雄,性格可爱又可敬,结局可怜又可悲。
“扬威利真是一个悲剧英雄!眼光卓越,总能预先洞察,最终却往往无法阻止;才华绝世,多次力挽狂澜,最终却无力回天;用兵如神,战场上百战百胜。最终却死于一次卑鄙暗杀。唉!”秦川叹息道,“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幸好只是虚构人物,现实之中。是不存在的。”
“不。现实中也有扬威利这种人。”乌鸦嘴一本正经道,“扬威利的历史原型是陈庆之。”
“陈庆之?这陈庆之是哪根葱?怎么没听说过?多半没什么名气吧!”耗子道。
“这陈庆之该不会又是东瀛人吧?听名字应该是华夏的才对啊!”凯子道。
“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杰出的名将。”乌鸦嘴道,“光论个人战绩,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他相比。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曹操、周瑜、岳飞,甚至传说中呼风唤雨,被无限神化地诸葛亮。也远不及他。”
“倒!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在历史上毫无名气呢?”凯子惊呼道。
“或许是历史问题吧!”乌鸦嘴淡淡一笑,道,“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很混乱,是个‘枪杆子出政权’‘皇帝轮流做’的时代。将军也好,土匪也好,手中只要有了兵力,就篡位的篡位,造反的造反,皇帝一家家轮流来,短命皇朝一个接一个交替,层出不穷。而后来的封建王朝,都讲究效忠皇帝,当忠臣,做良民,所以对于南北朝那段皇帝轮流做的历史自然会有些避讳,以免教坏了臣子,毒害了百姓。用正确地舆论引导人民,是华夏历朝历代都爱干的事情。陈庆之也算得上生不逢时吧!”
从此,秦川脑海里牢牢记住了陈庆之这个陌生的名字。几年之后,华夏开始普及电脑,网络也终于姗姗来迟地走进了华夏,宣告华夏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正式由喊口号转变为实质。有了网络之后,信息就是丰富,此时以湘楚理科状元身份考进清夏大学的秦川开始如饥似渴的在网络上吸取着以前很难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其中关于陈庆之的历史资料就认真研究了好几遍。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杰出地军事家。陈庆之出身于寒门的庶族,无权无势,既无钱财,又无余粮,因此在武力至上,枪杆子出政权,门第决定一切的南北朝,要想出人头地是极为困难地,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去当山贼做土匪,若造反成功了便能摇身一变做皇帝,若失败了,自然是万事皆休,不必提了。可惜陈庆之生得太过秀气,自幼博览群书,虽满腹经纶,却手无缚鸡之力,乃百无一用的白面书生一个是也,既无杀伤力,又无威慑力,实在不适合干山贼这种乱世之中很有前途的职业。当时也没有科举制度,寒门学子要想出人头地,实在是难上加难。
不过幸好早年的梁武帝萧衍是个极为贤明有作为的皇帝,他在推翻东昏侯齐政权,自己篡位当皇帝之前,为了恩泽天下,收买人心,就从寒门学子之中提拔了一批人上来充门面,结果少年陈庆之幸运的入选了。由于陈庆之相貌俊美。气质高雅,谈吐不俗,学识渊博,很是养眼地阳光美少年一个,结果被萧衍选为了贴身侍从,后来萧衍当了皇帝,定都建康,国号梁,年仅18岁的陈庆之也水涨船高。被任命为主书,相当于后世的文秘,官居六品,不过没什么实权,也就是管理传达赦命,相当于皇帝的传话筒而已。
萧衍这位皇帝文武双全,而且特别喜欢下围棋,水平也不低。他有一个不良嗜好,最喜欢熬夜通宵达旦的下棋。然而那些陪皇帝下棋的人可就郁闷了,水平高的老棋博士们,一个个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不擅熬夜持续疲劳作战;而那些身强力壮,精力过剩的年轻家伙,大都是些舞刀弄棒的粗豪家伙。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下棋地水平太臭。皇帝看不上眼。结果陪皇帝下棋这个艰巨而又郁闷的任务就推给出身寒门,没有任何后台和背景的陈庆之了。
:东西远比棋盘上的东西更多百倍,而且萧衍棋力高深,并非菜鸟。为人又精明,极难糊弄,棋瘾还特重。兴头来了,一局接一局,天子的精神威压加通宵的疲劳战术,这个陪下的活还真不是人干地!相信和萧衍激战一夜,寿命都要减短三天。而陈庆之同志接过这个艰巨的任务,一干就是整整二十三年。
由于陈庆之年纪青,有精力,而且围棋造诣颇为了得,人又极为聪明,因此陪萧衍下棋二十三年,不但没有下出什么祸事,反而颇得萧衍的宠信。于是不少人就嫉妒了,开始算计起陈庆之来。
陈庆之性格温和朴实,做人宽容厚道,既不爱财,又不弄权,虽然得宠一时,却从不借势为自己谋私利,而且乐于助人,仗义疏财,在众人眼里是标准的君子善人一个。不过权力场中,“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却向来是至理名言。既然陈庆之如此善良,众人自然要把他往死里欺了。再加上他是寒门出身,士族的官员们怎么看他都有些不对劲。
于是不少士族的官员向萧衍进言,强烈要求把柔弱书生陈庆之送上战场当炮灰,理由是陈庆之围棋下得好,兵法自然也不会差,派出去带兵打战方才不会埋没人才。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天下围棋下得好的人多着呢,上到七八十岁,半截身子入土的棋坛泰斗,下至七八岁,毛还没有长齐地天赋神童,个个都有一手漂亮的绝活,难不成也该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