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秀芳、李秀宁等人却被秦川的诗句给吸引住了,纷纷感叹。李元吉心道:这家伙刚刚才一口气杀了三万突厥人,转眼之间就来猫哭耗子假慈悲,其虚伪与李世民简直不相上下。李元吉高声赞道:“秦兄果然悲天悯人,不愧为佛门圣人。”
魏征却道:“秦兄之狂草自成一家,比之张芝、皇象、钟繇、二王等书法大家,也毫不逊色,不知肯否收太子为徒,传此狂草?”
秦川沉吟道:“太子草书造诣之深,实在超出了秦某的意料,若太子肯潜心钻研,日后必能成为流传千古的书法名家。只是一个皇帝过于沉溺书法,往往治理不好国家,将成为昏君。不过这只是常理,也并非绝对的。与太子一起研究下书法也是可以的,但收徒还是免了吧。”秦川起先一下子想到了宋朝赵构和赵佶这两个昏君,他们都是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但随即又想到了李世民与李隆基,他们书法好,治理国家也有一套。
魏征也提笔写了一篇短赋,大意是感叹广陵散之失传,朝秦川问道:“秦兄以为如何?”
秦川道:“不错。这是谢安的中朗帖风格,只是‘奈何’两字加了些变化。”
魏征又问道:“秦兄可否收我为徒,传授我书法?魏某必有厚报。”
秦川笑道:“这个到可以商量。我打算去南方荒芜之地,开辟一块净土,魏兄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魏征道:“秦兄好大的手笔。魏征对此事也早有耳闻。魏征以为,秦兄若要南迁成功,定要花费巨大财力与人力,修路开荒方可,以洛阳独孤阀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做到。不过很快秦兄便可俘虏一大批突厥士兵,让他们去修路开荒也是个不招民怨的办法。”
秦川道:“突厥人不是回草原去了吗?难道他们还敢卷土重来?”
魏征道:“不久之后,他们必定要倾举国之兵,来血洗中原。秦兄以一人之力杀突厥精兵三万,消息传到草原,突厥人若不前来报复,便会威信扫地,无法统治草原。他们必然会联合草原各族,共同进兵来犯。”
秦川道:“草原各族也是各有矛盾,尤其是东西突厥,被扬坚这个老狐狸离间分化之后,根本就势成水火,不会联合到一起来。”
魏征淡淡一笑道:“他们只要放出谣言说秦兄要带领汉人灭了草原各族,挑起胡汉恩仇,然后对各族分别威逼利诱,要联合起来出兵洗劫中原并非难事。其实草原各族一早就盼望能联兵进犯中原,突厥人吃肉,他们也想喝上一点汤。当日在洛阳,嫉妒秦兄的各族贵人可不少,因而秦兄的名声在草原之上相当不妙。”
秦川皱眉道:“这么说来,即将有场胡汉大战了。”
李建成惊道:“那我们李唐岂非要首当其冲?”
魏征道:“必然如此。”众人顿时都沉默起来,纷纷思索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李建成忽然柔声道:“天色已晚,秀宁、秀芳,你们一路上舟车劳顿,早点去歇息吧。”
李秀宁、尚秀芳原本是赶来劝止李建成的,可没想到秦川来了之后,一下子便把突厥人赶回了草原,将问题给解决了,若非恰好要带信捎话给秦川,真可谓白跑了一趟。要知道古时交通很不发达,舟车劳顿之苦,远非现代人所能体会的。两人早累了,听李建成这么一说,便退下歇息去了。
魏征朝秦川一笑,说道:“尚秀芳大家其实也是太子的亲妹妹。”
秦川点头道:“我早猜到了。”
李元吉焦急道:“魏征,如果草原各族大兵压境,你说我们该怎么办?”他问的是魏征,眼睛却看着秦川,大概是认为这事是秦川惹出来的,秦川应该助他们一臂之力才对。
魏征说道:“很简单,收缩兵力,坚壁清野,防守长安,他们见长安兵精粮足,固若金汤,必然不敢强攻,会直取兵力空虚的洛阳。起初李密等人也会避其锋芒,隔岸观火,等秦兄大破联军之后,李密等人必然会趁火打劫,大打落水之胡狗,届时我们断了他们的后路,便可阻截招降。此乃引狼入室,再关门打狗之策。”
秦川道:“如此说来,你们是打算放他们入中原了?”
魏征道:“这也是没办法。目前我们唐军的实力还无法与他们硬拼,一切只能指望秦兄了。放他们进来,虽然免不了会祸及百姓,但若事先疏散,伤亡还是不会很大的,这也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草原各族如同一群饿狼,他们数量日渐庞大,而现在草原却没有足够的食物来喂养他们,必然要来食人,因此不得不除之。秦兄万万不可心软,不除他们,必然为祸子孙。”
秦川冷冷道:“他们也是人,未必就比汉人差。”
魏征叹息道:“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入侵中原也是为了生存,是天经地义的;可站在汉人的立场上,消灭他们也是为了自保,大可理直气壮。就看秦兄站在那方的立场上看了。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