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心道:倒,今天说话怎么这么口无遮拦。居然把未来的事情都说了出来,还不被人当成疯子怪物?他可不愿意在美女面前失面子,于是又装出神秘莫测的样子,说道:“在下对周文王的先天神卦颇有研究,要推测出五百年后的事情也并非难事。”
沈落雁心中半点也不信,却装出一副崇拜惊叹的神色,让秦川的虚荣心大大的满足了一把。秦川心情有些好转,下了马,得意洋洋问道:“落雁找我有何事?是不是让我给你画像?侯希白那小子已经得到我的真传了,只是还欠缺火候。”
沈落雁原本是来襄阳办事的,遇到秦川纯粹是巧合,而秦川却以为她是专门来找自己求画像的,心中不免得意。沈落雁见他正在兴头上,便也不道破,反赞叹道:“秦公子果然神机妙算,落雁佩服得五体投地!”
秦川从马鞍边上取出纸笔,仔细打量了沈落雁一番,然后大笔一挥,很快就将沈落雁画到纸上了。又自言自语道:“美人比花娇,再添几朵花好了!”于是又挥笔如飞,片刻就画完了。从动笔到画完,总共才用了不到半顿饭的时间,这让秦川心情更加愉快起来,自己的速画本领又有了大大的提高。他得意洋洋的将画递给沈落雁,说道:“如何?”
沈落雁接过画像(见沈落雁的形象设计)一看,惊喜异常,连连赞叹秦川的画技,这回到是出自真心实意。其实沈落雁一直为李密出谋划策,打天下,哪里会有闲工夫去找人作画?她之所以假借画像之名,经常接近侯希白,其实是为了套取情报。侯希白走南闯北,经常给各势力的权贵们画像,是个非常吃得开的人物。沈落雁最擅长从不经意的闲聊中套取情报,因此时常打着画像的名头找侯希白闲聊。侯希白见了美女,魂都丢了三分,自然将自己在其他地方的所见所闻都毫无保留的说出来卖弄,让沈落雁暗中总结出了不少非常有用的情报。由于深知侯希白一心追求逍遥,不想介入政治权利之间的纠纷,因此沈落雁也没有笼络侯希白来当瓦岗军的间谍,只是不动声色的暗中套取情报。早些时日,侯希白路过瓦岗寨,又去找沈落雁聊天。在谈话中,沈落雁很快知道了侯希白与独孤凤新拜了一个师傅,叫秦川。沈落雁察言观色,竟然发现侯希白对这个新拜的师傅极为崇拜,每次谈起秦川,时常在不经意中透露出崇拜景仰的神色。沈落雁非常震惊,能让多情公子侯希白如此景仰的人物必然不简单。天下第一才子和画圣的名头,令他必然与侯希白一样受欢迎,因为丝毫不会武功,很难引起别人戒心,又便于控制,正是个做间谍的好材料。而且他与独孤凤的师徒关系也大可利用,李密正日夜思索着如何对付王世充拿下洛阳,如果能挑动王世充与独孤阀的火拼,对李密可大有好处。沈落雁一番算计,便打定了无论无何都要笼络秦川的主意,因此找侯希白要了秦川的画像,带在身上。不料此次在襄阳竟然遇到秦川,沈落雁自然要好好把握机会。沈落雁原本只是拿画像当借口来结交侯希白,心中对画像并不怎么在意,可是看到秦川的神笔之后,一阵喜悦之情还是油然而生。
沈落雁最擅长察言观色,很快就摸透了秦川的脾气和喜好。她连连使用高明不露痕迹的奉承,将秦川弄得飘飘然,畅快淋漓。秦川原本是在象牙塔内长大的书呆子,虽说后来经历种种磨难,但社会经验还是极为浅嫩。在沈落雁有心算计下,很快就晕头转向,一下落网了。沈落雁邀请秦川去瓦岗寨做客,秦川也没有多想,就一口答应了。两人说走就走,一路上沈落雁不断暗示秦川,瓦岗军如何强大,李密如何英明不凡,日后必然成就大业。秦川早知道天下是李世民的,对沈落雁这些暗示都不置可否,一笑了之。两人走了一天,眼见天色渐晚,突然前面迎面走来一群人。为首之人身形雄伟,长发披肩,气质不凡,声音极为柔和的道:“李密率瓦岗诸将恭迎秦公子!”
秦川虽然心思单纯,但毕竟是后世之人,见李密亲自带人出迎自己,如此礼贤下士,心中也大疑:奇怪,李密为何会这么看重我?难道他知道我在这个空间是天下无敌的?连侯希白与凤儿都不知道我的底细,他又怎么可能知道?莫非他们要利用我来招揽侯希白,联络独孤阀?
注释1:下文转载自某BBS(骆宾王(619……687或626……684),字观光,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幼年即资质颖悟,聪慧过人。七岁时即景赋《咏鹅》诗,被誉为神童。晚年参加徐敬业扬州起事,并写下了著名的《计武氏檄文》。
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来受到人们的赞誉。他一生著作颇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一个政治上很有抱负却长期怀才不遇的小官吏。
他七岁那年,一天,祖父的一位朋友远道来访。席间,祖父谈起教孙读书的乐趣,就把宾王在吟诗习文方面的灵悟表现,情不自禁地一一道出。客人听着,捋髯而笑,心里似乎不太相信。饭罢,祖父带宾王陪客人外出散步,领略农家幽静的田园风光。当他们走过村边的一口池塘时,看见一群白鹅正在塘中戏水。有的拍翅追逐,有的引颈高歌。白毛翻腾,清波荡漾,煞是好看。客人心里一动,就把小宾王拉到身边,指着塘中的景象,附耳对他说:“你能把白鹅戏水的情景做成一首诗吗?”宾王听罢,向塘中凝视片刻,略一思索,就用清脆的童音大声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短短18个字,把一群白鹅戏水的神态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形象是那么生动,意境是那么清丽。“白毛”、“红掌”,“绿水”、“清波”,于用词准确,对仗工致之中,又流露出童稚的天真浪漫。客人几乎不相信自已的耳朵,他一把把宾王抱在怀里,激动地说:“你真是一位神童!”
骆宾王七岁咏鹅的故事,迅速传遍遐迩,为此,他博得了江南神童的美誉。
骆宾王的父亲外出谋仕,经过几番拼搏,终于京试中式,被任命为博昌(今山东博兴)县令。大约在10岁左右,骆宾王随母北上,寓居父亲的任所。
骆宾王的父亲为了给儿子实施严格的系统教育,一方面他亲自督导,让宾王继续承接家学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把宾王送进博昌县学馆,接受齐鲁学风的熏陶。同时还让儿子多方接触当地的学界名流,使他在广泛的交流切磋中,提高和深化自己的学识。通过这种多渠道、多层面的严格教育,加上骆宾王资质颖悟,学习刻苦,态度虚心,所以学业进步很快。在日后写的《上兖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