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两人都脸色苍白,慕容容摸着胸口,高声大叫:“臭贼,你到底会不会开车,吓坏人家了。”
上官明月却迅速镇定下来,她早已摸出了枪,虽然有伤在身,不能使用特殊的枪法,但纯粹物理性的攻击还是没问题的。
“天歌,能看出是什么人吗?”上官明月问道。
“不是警察,不是慕容家,又不象那种纯粹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而且会异能。”罗大少忽然心中一动,“难道是他们?”
“是谁?”上官明月和慕容容齐声道。
罗天歌笑了两声,挺了挺胸,感觉着内衣口袋里那装雪茄的纯金盒子说道:“前几天我在北京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邪教,杀了他们一个人,还骗了他们些东西。”
“上官姐姐,你看我说的没错吧,这恶魔是个大骗子,一定是骗了人家貌美如花的教主夫人,然后那教主带人前来追杀咱们啦。”慕容容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打击罗大少的机会。
上官明月秀眉微皱,道:“邪教?什么邪教?”
罗大少酝酿了一下情绪,笑着说道:“好象很强大,有超能人士,但我以前却没有听说过……名字叫什么黑暗神教。”
“黑暗神教!”慕容容却是没有觉出什么,上官明月闻言却是一声惊呼。
罗天歌觉出上官明月的反应有些异常,问道:“明月,你知道这邪教。”
上官明月神色一黯,沉默了片刻,然后轻轻道:“天歌,其实我就是黑暗神教中的人。”
第一卷名枪第五十六章上官家的事
更新时间:2010…4…11:22:23本章字数:2432
罗天歌虽然有些惊讶,但还是没有狗血到猛踩刹车的地步。
他反而一笑,说道:“难道他们不是为了找我,而是为了你?”
上官明月摇头,颇为肯定地说道:“不会的,黑暗神教中知道我的人不多,而且认识我的人大都在总教,地方上的各个分堂,几乎都不晓得教中还有我这样一个人。”
罗天歌叼起一根雪茄,笑道:“明月,看来你在这黑暗神教中的地位还挺高的呢。”
上官明月知道他在开玩笑,低头幽幽地说道:“黑暗神教,可能就是我的宿命吧。”
罗天歌可不同意她这句话,笑着说道:“我的出身还是宿命呢,现在不还是摆脱了。”
慕容容在旁边对他做刮鼻状道:“大傻瓜,那是你白痴。”
“闭嘴!”罗天歌声色严厉地说道:“小妖女,你再胡说我也让你摆脱这个宿命,我会把你卖到俄罗斯边界做妓女,让你彻底换种活法。”
慕容容哪里会怕这种毫不现实的威胁呀,若是怕了她就不姓慕容了,哼了一声后,她叫道:“是你经常去那里找妓女吧,臭流氓。”
罗天歌顿时无语,他开始觉得这小妖女也可能是什么邪教中人,嗯,魔女教。
不过他现在可是对黑暗神教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似乎当今世界上这种强势的邪教还不多见呢。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上官明月,上官明月微笑道:“天歌,你想听我的故事吗?”
罗天歌笑着点头:“明月,你说吧,我早就想问了,但却不知从何问起。”
上官明月微笑若莲花开放,眼睛望着窗外,目光悠远起来。
原来这黑暗神教并不是什么当代创立的邪教,它成教的时间漫长无比,早在北宋时便已经建立。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将,姓狄名青字汉臣。
这狄青是个不世的人物,号称中国冷兵器时代十大勇将。
他出身布衣,武艺超群,后来投兵入伍,入编禁军。
宋朝时,因深感唐末五代动乱,又有陈桥兵变建国之例,所以武将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每每从军之时,脸上都要刺字以防备他们逃跑或者叛乱。
但这狄青不象其他从军同僚们那样牢骚满腹,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往往在败中取胜,所向无敌。
由于他面容俊美,威武不足,所以每次临阵作战时,都戴着狰狞的青铜面具,第一个冲入敌阵,勇猛厮杀,所向披靡,当年在大西北对抗西夏时,有着“天将”,“天魔”的称号,西夏兵往往听到他来便闻风而逃。
后来广西的侬智高作乱,狄青率领大兵平乱,名臣范仲淹督军,迅速地收复了两广,再建奇功。
得胜回朝后,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排除众议,封了狄青为枢密使,这枢密使乃是北宋时最高军政长官,然而种种祸患也就由此而生。
按照宋朝的规矩,武将是不能任此职务的。
这原因自然是赵匡胤当年以武力夺取了柴家的周朝江山,担心身后子孙再受此类事情的危害,所以立下此规。
虽然宋仁宗破了祖宗定下的规矩,但朝中种种非议还是扑天盖地而来,谣言更是纷纷而起,有人说狄青家养的大狗,脑袋上面正在长角,有人说狄青的住宅夜晚有怪光冲天,就连京师发了水,狄青带家人避到大相国寺,也被认为是要夺取皇位的阴谋。
对种种关于狄青的传言,仁宗虽然并非全信,群臣对狄青的攻击和猜测,仁宗也一直有所保留,但他毕竟不能无动于衷,因为这些终究都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皇位和性命。
仅作了四年枢密使的狄青最后终于被罢官,但因为没有什么过错,被加封了宰相的官衔,民间称“从士兵到元帅、从布衣到宰相”,为后世所景仰。
他出任陈州,离开了京师,到陈州之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遣人去查看他,名为安抚慰问,实际就是监视。
这时狄大将军已经被谣言中伤得心灰意冷,可怜一片丹心,精忠为国,竟不到半年,发病郁郁而死。
这位年仅四十九岁,曾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没有在兵刃飞矢之中倒下,血染疆场,马革裹尸,却死在猜忌、排斥的打击迫害之中。
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最后自食其果,国力日建衰弱,到宋神宗登基时,打算重振国威,但又苦于朝中没有能征善战之人,这才又思念起了狄青,他亲自为文,派使者到狄青家祭奠之灵,并将狄青的画像挂起,但已于事无补,只能是叹息国势日颓,发一些感伤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