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昭闻言点头道:“走一步,看一步吧,师父嘱托,徒儿绝不敢违背。东瀛之行,看来不可避免。”
红泠立即雀跃:“我随你去。”
竹叶儿自然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楚云傲早打定主意,只要红泠去哪,他就去哪。
谷昭摇头道:“此去东瀛何止万里,师父此刻需人照料。小铃铛你在家照顾师父吧。”
红泠闻言立时如霜打的茄子,平时可以任性不听师兄的话,但此刻师父伤重,确实需要人照料,她虽任性,却很知道分寸。楚云霄看出弟弟心迹,遂道:“要不,老楚我在此照料白前辈,让云傲也随你们一同前往,路上做个帮手。”
谷昭本是怕外人知道白筱天受重伤,仇家前来寻仇,有楚云霄在此,那是一万个放心。闻言喜道:“那就多谢老楚你啦,你在此我也放心,红泠这毛丫头哪里懂得伺候别人,她一直就是被我们伺候。”
红泠闻言,心下大乐,谷昭平常说这这讽刺话,红泠定然不依,但此刻为了能够去东瀛,一切都委曲求全了。
雨飘体质孱弱,亦留下帮忙照顾白筱天。
韵清一介女流,本不懂得什么江湖侠义,见众人商量已定,也不再多说。只是才见着红泠,一时不舍,非要过上一宿才放众人下山。
第二日,众人道别。韵请考虑到语言不通,好在楚云霄一人能顶百个老海。便派老海跟随众人一同前往,路途上做个翻译。四男三女乘马车直奔东海,按计划从青泥洼南岸的桃花浦乘船去东瀛离岛。
至此第一大章结束,敬请看第二章——海外风云,精彩无限,还望收藏+推荐!
正文卷二万里寻徒2
更新时间:2009…6…2614:15:37本章字数:5009
“忘愁被老衲捡来后,老衲亲自照顾他,后山有只母羊刚刚产崽,老衲便是用羊奶和米粥把他喂起来的。”说到这里,看见至善大师白眉深处,眸子透着闪闪光亮。不禁心道:和尚虽然跳出红尘不问世俗,但人非草木,朝夕相处,必然对忘愁有着极深的感情。看看红泠,想起谷昭,自己又何尝不是视他们为己出。只听大师继续道:“忘愁三岁之时,我便看出这孩子,骨骼清奇,天资聪慧,善加培养必是武林奇葩。但若教他武功又怕他日后知道身世后不能自拔。不教他功夫,觉得天资埋没,甚为可惜。倘若连自保尚且不能,又何以普渡众生、救世济民?遂决定只教其内功修炼,不教武功招式。老衲自忘愁三岁起,便开始着力教导。不分昼夜修炼敝寺入门功法——小周天气功,至五岁时内功小成,九岁时小周天便已大成。以后进境更是惊人,三年不到便已大周天大成。”
白筱天暗吃一惊,须知这大周天气功,乃少林寺正宗修炼内功法门,平实简单,僧俗弟子皆可修炼,江湖流传甚广,为众所周知的最基本练习内功法门,根本不算什么秘密。寻常人纵其一生或许能达到小成境界,但想练到大成之境则难比登天。少林寺现今除了寥寥几个得道高僧外,无一修到大周天之境。所以,很多人选择修炼其他内功,以求速成。但缺点也因此显露出来:大周天气功,基本功扎实,练就的内力,厚实充裕,气息汹涌如海,源源不绝;而其他功法虽然功力不弱,但是久用之下,内息恢复缓慢,气海容易枯竭。因此,比斗双方若相持不下,大周天气功要胜一筹。然而,想要大周天大成,要的却不只是刻苦,最重要的是与身俱来的天赋资质。
至善大师继续道:“大周天气功之上,便是九重天境界,据说达九重天之境者,可通神佛。几百年来,所有修炼大周天气功者敝寺亦只有一人达到五重天境界,堪为天人。忘愁自十二岁练成大周天后,两年之内再无丝毫进展。做事惫懒至极,整日百无聊赖。似乎什么事情都引不起他注意。一日,至慧师弟告诉老纳,木人巷机关突然启动。要知道木人巷乃是敝寺武僧测试武功修为的地方,位于垂普堂内。木人巷连接少林寺外墙,也是唯一可以偷偷离开少林寺的密道。想必也都听说过,敝寺史上,有不少俗家弟子为报深仇,练成绝艺后打通木人巷溜出少林寺。木人巷以十八罗汉阵为基础,十八木人皆身披铜皮铁骨,配合罗汉拳,相辅相承,威力惊人。非一流高手不能闯过。但凡有人进入,触动机关,木人阵便启动。闯入者唯有硬闯到底,否则,便有丧命的危险。数百年来,偷闯木人阵死者不计其数。老衲亦觉木人阵太过霸道,有悖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宗旨,便勒令弟子没有许可不得擅闯。那日,一听木人阵无故启动。便首先猜到有外敌闯入,误入木人阵,老衲怕将来人致残,急忙带领众僧前往垂普堂木人阵。结果到了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忘愁满面沮丧的从里面出来。要知道木人巷进入后便只有外墙一个出口,从里面再折回来,那分明是打了个来回。也就是说,只用了短短一炷香时间,忘愁便通了二回关。”
白筱天叹道:“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功力竟至于斯,已不弱于武林一流高手,真乃奇才!”
“老衲见忘愁无事也放下心来,他犯了寺规,不能不罚。老衲便罚他到五乳峰达摩祖师洞去面壁思过。唉,不想噩梦便由此开始。自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达摩祖师来到少林寺,在跋陀大师开创的基础上,传授禅宗。禅宗修道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静坐修行。达摩祖师曾在少林寺后五乳峰上的石洞里面壁了九年,由于年深日久,身影投于石上,留下千古传颂的‘面壁石’。最奇的是,每逢雷雨天气,面壁石身影旁边还会出现些奇形怪状的经文符字。达摩祖师面壁九年悟通许多道理并开创禅宗一脉,留下符字必有深意。后代无数高僧试图解开面壁石符字的秘密,却无一能解。本寺寺规规定,唯有达到院级以上的高僧才有资格去参悟面壁石,老衲就是看重忘愁天赋。因此,明罚暗赏,破例一回,希望他能有所斩获。唉……忘愁一入达摩洞便浑然忘我,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终日面对石壁。或嬉笑颜开、或愁眉苦思、或横眉立目。半年下来,形销骨立,面黄肌瘦。老衲方知道自己错了,担心这孩子再这样下去会得失心病,便叫他出关。可忘愁已然入痴。出来后仍然整日关在屋子里足不出户,冥思苦想。无奈只得又让他再回达摩洞。又过了一年多,忘愁突然有天夜晚来到老衲室外哭泣。老衲忙询问他为何事哭泣?
忘愁回答,师父,弟子看到了,全看到了。
老衲问他,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忘愁眼神涣散,空洞迷茫,说道,血,好多的血,还有好多死人。
老衲大惊,你从哪里看到的?
忘愁答道,达摩祖师的面壁石上。
老衲心想,必是这孩子用心过度,产生幻觉。
忘愁说,弟子还学了套功夫。
老衲叫他演示几下,忘愁便一一使出。但见招招俱是凶狠绝伦,却又妙到毫巅,从未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