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名韩国制片听到湾湾这句用英文讲出来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向他们这边竖起了大拇指,随即又似乎对那群日本人交涉了几句什么,随后愤愤离开。
小野立明充耳不闻,嚣张的很,对他韩国制片从头到尾都没正眼看上一下,同时向丁小忧这边怒目相对。
日本那边有个家伙向他嘀咕了几句,大意是让他注意言行,别在电影节胡闹要注意国际形象……
这些小动作,自然躲不过记者的眼睛,不过这当儿最重要的新闻是电影节的开幕式,而非这些小道八卦,记者们强忍着好奇心,没有过来采访。
出席晚宴的服装跟历来一样,女士穿晚礼服;男士穿无尾常礼服,扎蝴蝶领结。丁小忧几次想把那压抑的黑色蝴蝶领结扯掉,但终于还是没有胆识那么去做。
晚宴的费用,根据传统,是由电影节开幕式上播放的电影的制片方和发行商共同承担。这届自然也不例外,在这耗费了1200万欧元的巨大礼仪性晚宴上,来自美国好莱坞的商业大片《蝎子王》的片方有幸为今晚的朋友埋单。
最新花花公子之完美替身文字章节阅读尽在!
第一百四十三章开幕式
整个宴会在一个特意建造,有如热带雨林一般的环境里举行的。看来片方和主办方为了准备这个环境,也颇费了苦心。
不过倒也给人无比新奇的感觉,各种模拟热带雨林的植物和动物,让宾客们大开眼界,纷纷叫好。
开幕式的转播权也是老传统,由国家电视4台承担,而布景,程序安排,都是由电视4台和电影节的负责人共同设计安排。
电影节的氛围非常融洽,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但有着对电影共同的热爱和执着,让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士相处融洽。
而那些圈内著名导演和国际明星的出现是把现场的气氛推向了了高潮。
看来追星捧月这种心理,举世皆然,哪怕是嘎纳这种追求艺术品位的电影节也不能超然。
在不少名流致辞之后,主持人开始分别介绍入选正式竞赛的十九部来自世界各地的影片,亚洲共有五部入围,绝对是一个大丰收年啊!除了中国两部,就是日本,韩国,伊朗分别一部。
在介绍到《杀手寂寞》时,主持人把重点放在了这部电影的“人组合”这个大特点上,对电影的内容只用了“震撼,凄美和难以被理解的孤独感”来加以概括。
看着一闪而过的片花,丁小忧不禁想起了可心,这个讲究情调,为人随和,却又似乎举世并无知音的女孩子,现在又在中都干什么?
会是在关注嘎纳这边的消息吗?
丁小忧也曾邀请她一同前往,被她婉言拒绝了。也许基督教徒天性不喜欢热闹?也许是方便跟丁小忧一同随往?也许是……
开幕式正式进入播放《蝎子王》这个程序。这是一部科幻性质的灾难片。其实是旧瓶装新酒,题材还是老题材,主题还是老主题,只是在拍摄的手法运用了更为尖端的科技为迷幻的色彩,表现的是更为未来的忧虑。
蝎子王是一只经过核战争洗礼,由一只普通的蝎子变成一只足够毁灭人类的蝎子王。它经过了核辐射后,不但体型大幅度增大,它的意识也渐渐融入了人类那种贪婪和毁灭的原始欲望,并开始疯狂的对付着地球上任何不顺从它的物种,包括人类……
影片的结局是震撼的,由一个意志坚强的勇士,毅然接受核辐射,使得体内基因产生跟蝎子王一样的变异,然后把蝎子王引诱到一片沙漠,与它同归于尽……
蝎子王死了,但灾难似乎还没有结束。无数小蝎子挥动着爪牙的最后一幕,作为弦外之音,给观众的震撼是无穷无尽的,天知道无数的小蝎子,还将会干些什么?
开幕式在豪华,震撼,名流云集的氛围中结束。许甜儿虽然是个追星族,但好在理解到自己现在大小也是一明星了,也是一腕儿了,所以强忍着冲动,没有冲上去找那些明星签名什么的。
晚宴结束后,客人们有秩序的离开了宴会,走向大门之外。丁小忧再一次用目光强奸了一下小野立明,给了一个“你等着”的表情。
小野立明显然也没怎么把这来自中国的制片方放在眼里,回给他的表情大致可以概括为“你来咬我啊!”
很多人说八卦党在中国的诞生史,是由欧洲传到香港,再由香港的狗仔队渗透到内地,然后结合了国人的性格,形成的一种独特风景线。
在八卦的源头欧洲,在最可能产生八卦的嘎纳电影节,娱记之多,自然是不可忽视。没等丁小忧走上几步,早有几家八卦记者冲了上来,团团围住了丁小忧,恳求许氏二公子接受采访。
香港的高速娱乐,内地的星光娱乐快递;还有若干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大多来自国内,还有几家来自欧洲。
“保持低调,注意影片形象。”乐军简单交代了两句,就从旁边先走了。
“你好,我是高速娱乐的记者,请问许公子,刚才有记者目击了会场里日本某著名影星与中韩两国的摄制组发生了的不快,请问……”
“嗯,一二三四……总共有十一家的记者朋友。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完全可以召开一个记者见面会专门讨论的。不过我看大家采访工作也很忙,就随便说几句。正如刚才大家看到的,那位日本影星是亚洲当红,但他具体说了什么,我想现在还不是说出来的时候。也许晚些时候会适合一些。总之他那句话绝对侮辱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感情,不可原谅,我将保留这件事的追求权,直至该演员面对全球媒体,诚挚公开道歉为止。”
内地一家哈日的报纸《星光极限娱乐报》的记者道:“据我所知,那位明星是日本的小野立明,向来都是以修养和公共形象著称,我想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