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到火车站的路上,可能是因为有外人在后面坐着,或者是因为路上人和车比较多需要集中精力开车,王梦遥话很少,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李远方说着话,间或问苏俊峰几句无关紧要的话。从对话中,李远方弄明白她母亲十一早晨出发去旅游,王梦遥不去了。因为前几天老家来了个人,带来点家乡特产,所以接李远方到她家去吃饭。
把苏俊峰送到火车站后,李远方要去买点东西。第一次没有准备就到王梦遥家去了,被家里人说了一顿,说他不懂礼貌,这一次无论如何都不能空手去了。王梦遥坚决不让他买,差点和他翻脸,但在李远方的一再坚持和软磨硬泡下,最后总算妥协了,但只答应让他买两瓶酒。
李远方想买两瓶陈年花雕,他觉得这对王梦遥的母亲而言更有意义些。但这个城市的超市和商城里卖的大都是普通的黄酒,玻璃瓶装的,年头也都在三年以下。找了五六家都没有找到时,李远方心里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见王梦遥毫无怨言地陪他跑了这么多路,就激出了他一贯来锲而不舍的优良品质,非要找到合适的不可。几乎跑遍了整个城市,后来还是在一个在商城碰到的卖酒的老乡的指引下,在一家“咸亨酒店”里找到了六坛标着十八年陈酿,实际上已经有二十三四年的“女儿红”。这酒老板本来是不卖的,说什么这是他们的镇店之宝。但在和李远方的谈话中知道是老乡,而李远方凭着以前对历史的爱好,和他说起了花雕酒的历史由来,越说越觉得投缘,高兴之下答应分给两坛。至于酒的价钱,一方面这么长年头的花雕酒不好定价,另一方面老板也不好意思说,李远方就按照酒的年头,两个十八是三十六,象征性地付了三百六十块钱。然后两人还互相留了联系方式,都说以后经常来往。为了配酒,老板还特地送了两斤话梅和一包红糖。
这一阵折腾下来,到王梦遥家时,已经快到五点了。虽然花了很多的时间,但和李远方在一起,王梦遥没有任何的不耐烦。在李远方每一次因没有找到想要的东西而满怀失望时,都小心地婉言安慰。这中间王梦遥的母亲来了四五次电话,一再要他们早点回家,但见到李远方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这种样子,王梦遥就一再地找种种理由替李远方解释。说起来,自己喜欢的男孩为了使自己母亲高兴费这么大的心思,就已经使得天下所有的女孩子感动至极。她的心里,除了幸福和感动外,实在是再也装不下别的情绪了。
第六章话梅就酒
\t第六章话梅就酒
到了家门口,王梦遥让李远方抱着两坛酒先下车,自己拎着装了李远方脏衣服的旅行包关上车门。
因为是开房地产公司的,王梦遥家的房子是越层结构的,每层都有二百多平米,特别宽畅。楼下中间进门是个门厅,上楼的木楼梯和门厅平齐,过去是个大客厅,西边是厨房和饭厅,东边是一套带着卫生间和书房、卧室的房中房,是个相对独立的世界。楼上东西两边的结构和楼下的东边相同,中间被隔成两部分,靠西边一间是健身房,另一间摆了张床可以住人。因为家里只有三个人,所以都住在楼上,王梦遥住在东边,她父母的卧室在西边。
李蓉正在厨房里忙着,王兴安还没有回家。听到开门的声音,李蓉从厨房里系着围裙跑了出来。
“姑姑好!”李远方是个很有礼貌的人,看到李蓉后,第一时间向她问了声好。
“你这孩子,到我家还拿什么东西,下次不让你来了。”见李远方手里抱着两个圆圆的东西,李蓉有点不大高兴。待到她从李远方手中接下一个坛子看清了到底是什么后,因为李远方如此见外而产生的不快马上变成了惊喜。
“咦,这不我们老家的女儿红吗,这里怎么有?”虽然已经远嫁他乡二十多年,对这样特殊的东西,她还是有很高的鉴别能力的。把酒坛放在茶几上,仔细地看着坛面上的花纹和封口上的印戳和印字,最后得出了结论:这酒有二十三年另八个月了,而且是离她老家不到五公里的镇上的酒厂出的。可能是这酒引起了她的某种思绪,她手抚着酒坛若有思地沉默了下来。
王梦遥从进门后就退到李远方后面,满面笑容地看着李远方和她的母亲没有说话。虽然搞不懂李远方和自己母亲这两人对这种包装老土的酒的古怪情结,但她从李远方的执着中早已预料到这会给母亲一个惊喜。“妈——”见母亲发起了呆,走过去推了一下,然后绘声绘色地给母亲讲起今天李远方为了找这两坛酒所经历的磨难。
“这孩子!”李蓉以一种“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的目光仔细地打量着李远方,没有说出来的话是这孩子真会体贴人意,自己的女儿没有找错人。李远方第一次到她家的时候,聊起家乡事时偶尔提到了花雕,没想到这孩子就记在心上了,而且找来两坛这样的珍品。
“阿遥,你开车去把你爸接回来,远方给姑姑帮一下忙。”突然想起因为女儿把车开走了,丈夫还在公司没有回来,就吩咐王梦遥赶紧去接。
王梦遥应了一声,对李远方说:“我先出去了啊”,把旅行包拿到楼上,就风风火火地走了。
“远方,你来切一下年糕,我切不动了,等会姑姑炒年糕给你吃。”李远方应了一声,跟着走进厨房切起年糕,而李蓉做起了鱼肉丸子。
年糕也是家乡的特产,这里是买不到的,李蓉知道李远方从小爱吃炒年糕,特地让前几天到这里出差的亲戚从老家带来的。
女儿还在部队时,就经常提到李远方的名字和李远方的一些小事,最后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