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历经千辛万苦考上这所重点大学。其实李远方自己认为在部队的经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考大学前的复习也不是那么夸张,但因为政治的需要,只好顺着他们的思路去说了。
初步定稿后,先送给大学领导审稿,有不满意之处,又送回来修改。直到大学领导满意了,还要送到部队去让部队的领导过目。不过高手就是高手,这让人不服都不行,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连李远方自己看了都觉得感动。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除了精心准备讲稿外,大学还派专人到各个媒体去联系,希望到时有媒体来采访并作报导。毕竟李远方的成绩已经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只是刚考上大学,还没有什么新的成就,所以电视台、电台等都没有兴趣来采访报告现场。电视台倒想给李远方搞个人物专访,但李远方怕上了电视会给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压力,因而拒绝了。只有省团委主办的《都市青年报》因为和大学的密切关系答应来人,而且事先派人采访了李远方。采访他的女记者叫刘海月,是前年从本校文学系毕业的研究生,很健谈,采访完了还留了联系方式,让李远方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她。
大学原定二十九号上午到部队去作报告,但李远方很清楚部队的习惯,如果上午去的话,因为大学领导也要去,所以部队领导肯定要留他们吃中午饭,而部队里吃饭,一喝起酒来就要两三个小时,而且非要把客人灌倒不可,这样一来,这一整天就什么都别干了。所以,就私下和林副参谋长取得联系,以上午有课为由请他帮着协调。部队领导可能考虑到他当了这么多年兵,也许基础不如别的同学,跟起来比较吃力,所以体谅地把时间改成了二十九号下午。
二十九号中午过后,部队派了两辆车来接人,一辆大越野吉普车,一辆面包,由林副参谋长带的队。大学由一个副校长带的队,除此外,《都市青年报》社的刘海月是免不了的,其次,还有几个大学里的笔杆子。
李远方和林副参谋长、副校长及刘海月坐在打头的吉普车里。一路上,刘海月不停地和李远方说着话,谈得非常投机,几乎要把李远方认作干弟弟。
一进部队大门,就看到个雕塑,顶上放着一辆老式的坦克,炮口正对着大门。赵风跟他说过,他们这个武警防暴师是从陆军的装甲师改编过来的,那辆坦克是真的,而且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立过战功,所以报废后没有被当作废铁处理掉而摆在了这里。
坦克的右边是礼堂,左边是招待所,师部大楼是坦克后面的五层楼。和所有的部队类似,办公楼的正面的墙壁上,用红颜色写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二十个大字。办公楼、礼堂和招待所包围着的是以雕塑为中心的一个不小的绿地,十字形的两条大路两边,是剪得特别整齐的冬青树墙,树墙后面是平整的草坪,除了黑色的道路就是绿色的树和草,没有别的杂色,显得简洁而又不乏生气。
部队的师长和政委早就在办公大楼下等着了,见到副校长就先敬了个礼,然后握手寒暄几句。李远方跟在副校长后面,见到两个部队领导过来和他握手时,条件反射地想敬礼,手举到一半才想起自己已经是老百姓了,不好意思地放下。师长哈哈地笑了几声,用左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右手紧紧地和他握了一下,政委则客套地夸奖了几句。
到师会议室呆了半个多小时,大家都下了楼,到礼堂开始李远方的报告会。当李远方他们从礼堂的后门进去上到主席台时,下面已经坐满了人。礼堂很大,看上去有三千多人。李远方以前在部队也经常做这样的事迹报告,虽然人多,倒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想,自己的那几个哥们到底坐在什么地方。
等主席台上坐好后,戴着黄袖章的值班员喊了声:“起立!”
所有的人都“刷”地站了起来。值班的继续下着口令:“立正!”
然后,值班员向后转面对着主席台,向侧过身子的政委敬了个礼,报告道:“政委同志,参加会议人员集合完毕,请指示!“政委还了个礼,说“坐下!”值班员转了回去,对部队下了个口令:“坐下!”
所有人都坐好后,政委拿起话筒开始说话,说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西部大学的副校长和我们的战友李远方同志莅临指导,然后介绍了一下李远方的情况,又说了些李远方的成长经历对我们部队广大官兵的重要现实意义之类的话,就请大学的副校长讲话。
大学的副校长先歉虚了一下,说指导谈不上,互相学习吧。然后感谢部队多年来对大学建设的支持,讲到了军民鱼水情,还讲到了西部大开发。最后,感谢了一下部队培养出李远方这样的优秀青年,说了李远方这样的事迹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榜样作用。
等两位领导讲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话后,才轮到李远方作报告,李远方离开座位,站到主席台前面的发言席上开始他的事迹报告。
为了配合这次报告,李远方胸前挂了一枚二等功奖章、一枚三等功奖章和三枚“优秀士兵”奖章。这些奖章都是大学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借来的,他自己的都放在家里没有带到学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