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军人,战场才是他们的天地,这一点,高顺尤其理解。而韩进话中的意思,是让高顺亲自带领他们,这让他欣喜若狂。
“主公,这三千甲士训练已成,请主公命名!”
韩进沉吟了一下,忽然笑道:“高司马也说,强兵键卒,尽在陷阵,莫不如就叫陷阵营吧!希望这只精锐能披坚执锐,斩将夺旗,为我大军登锋陷阵!”
“陷阵营……”高顺喃喃念叨了两声,眼睛一亮。
“主公好名字,儿郎们,以后咋们就叫陷阵营!”高顺望着下面三千儿郎,眼睛一阵湿润,辛辛苦苦一年,总算没有白费心思。
“陷阵陷阵陷阵……”
三千陷阵营士兵同时高呼了起来,虽然只有三千人,但其呼声却堪比万人高呼,声浪一层盖过一层。
韩进扬了扬手,让他们停了下来。
“将士们,本将赐名陷阵,就是希望你们他日能为本将冲锋陷阵,故此,陷阵绝不是一个名号,他……更代表的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军魂,因此,我不希望这陷阵营中,出现孬种,废物!你们明白吗?”
“愿为将军愿为将军先登,冲锋陷阵!”
三千陷阵营的表现,让韩进心中甚为满意。
身后几元将领有些羡慕地望着高顺,看的出来,主公对这支军队抱有很大的希望。
这其中,典韦的压力最大,他身为亲卫统领,掌管的三千铁卫,一直是三军中最强的存在,此时,似乎受到了威胁。
他看了高顺一眼,眼中露出一阵不服,刚巧被转过头得韩进看见。
韩进拍拍典韦的肩膀,转身下了点将台,口中有意无意说道:“老典,不要给本将丢脸。好好跟高将军学学,怎样治军带军!”
韩进说完,自己却晒然一笑,他也知道,论勇猛作战,个人勇猛,高顺不是典韦的对手,但说道练军治军,是个典韦也比不上一个高顺。
一句话,他就不是那个料。学再多,也整不出个花样来!看来,有必要给典韦找个帮手口啊!
韩进边走便问道:“志才,你与奉孝跟本将回去,好好讨论讨论西域之战!本将估摸着,这其中的情形也不乐观口啊!这西域强兵道是没有多少,可那里地形难测,环境恶劣,气候变化异常,而且语言等不通,困难不小口啊!所以这些事情提前都要准备好!”
“是,主公,两个月前,忠已经命人四处打探那边的消息,如今他们陆续返回中,想必等下月出兵前,一切都能就绪吧!”
“恩,那就好!”
韩进点点头,和二人说说笑笑,就到了帅帐。
西域,最早于《史记》记载,泛指玉门阳关到欧洲。
早期,共有三十六国,这些年下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互相吞并之后,有些国家已经成为历史的代名词了。
这些国家位于乌孙以南,匈奴以西,西羌以北,即今新疆全境。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其人,或城郭、或游牧,各自不同。孝武以前,皆役于匈奴,匈奴王领其地,置校尉。其种族素弱,徒不能独立,不及胡与羌之强悍,孝武欲伐匈奴,及先开西域以断匈奴与西羌通道,于是西域诸国终汉之世,皆服于汉室。
中平四年五月,汉,镇西大将军韩进率大军五万,西出阳关,兵发西域。
手下大将黄忠,典韦,张飞,甘宁,徐晃,高顺,赵云相随,文臣中戏志才,郭嘉,成公英三人跟随,其余人等留守长安。
大军始发之日,韩进宰三畜祭旗,以徐晃为先锋,甲士三千,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自出玉门,第一站,是一个叫羌国的小国,这个国家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兵五百。随畜逐水草,民不田作,地势偏僻,道路复杂之极。
徐晃大军行行走走,歇歇停停,十日后终于到达羌国。
羌国与其说是一个国家,倒不如说是一座城池。
徐晃眼见这般小城,也没了安营扎寨的兴致,大斧一挥,纵马上前,大喊:“我大汉天兵已到,尔等化外小民,还不开城投降!”
徐晃话音方落,身后三千甲士齐声大吼:“开城投降!免尔一死!”
三千悍卒如同三千猛虎,齐声发喊,大地震动。城中国王激灵灵打了颤,多少年了,这东边的狼……又来了口啊!
“开城投降!”国王好不犹豫,举国投降。
笑话,举国之兵,不足五百,如是反抗,拿什么来拯救我的王国?
第二日,韩进大军到达,看着这跃马能过的丈余城墙,韩进一声苦笑,这个世界正狂妄,屁股大点的地方,也敢称王国。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好歹安慰了那国王几句,大军马不停蹄,继续攻城略地。
羌国西北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国,楼兰,在后世,是一个传说,也是一段悲剧。这时代的楼兰,仅有户千五百七十,人口万四千一百,兵二千九百十二人,地处沙漠。
居民大多南行畜牧,逐水草,与若羌同,当地汉人连西方大道。西行七百里至末且国,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兵三百二十。南行三日至小宛。自且末以往,皆城郭之国。西南曰小宛国,户百五十,口千五十,兵二百人。
鉴于西域小国,没有什么强大的敌人,韩进兵分三路以黄忠为将军,带兵一万,杀向西北楼兰国。
以张飞为将军,带兵一万,杀向西边末且国,以甘宁为将军,率兵一万,杀向南方小宛国,韩进自带三万两万大军向西进发,大军所过之处,诸国望风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