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强摸了摸脸,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问道:“怎么了,见到鬼了?你们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干什么?”
那个和萧强最熟的郭守强,跳过来,在他胸口用力锤了一拳:“我一直在说,你小子怎么看也不像普通人!哼哼,告诉你,你的秘密已经被发现了!说,你到底是什么人?”
萧强哑然失笑:“我的秘密既然已经被你发现了,你当然就知道我是什么人了?还用我说?”
他心里嘀咕,难道郭守强他们,真的已经发现自己的身分了?
郭守强嫉妒地哼哼道:“还不老实?说,你是不是某个高干的儿子?要不然,为什么郑校官会亲自跑到我们寝室,问你是否回来了,还让你一回来,就到他那里去一趟!”
萧强哈哈大笑:“你们猜对了!不过,我老子到底是什么领导,我可不会告诉你们!你们就可劲地想吧!好好想一想,中央有哪位领导,是姓萧的……”
“姓萧……难道是……”室友们大吃一惊,以敬仰地目光,望着施施然出门而去的萧强,努力在记忆里回忆,那位萧姓大将的具体模样,把他和萧强进行对比。
“狗屁!我们被骗了,萧强明明是西南省人,而萧大将是湖南人,他们八竿子也打不着啊!这个小子,等他回来,一定要收拾收拾他,太可恶了!”猛然间,一个同学跳了起来,怪叫出声。
萧强远远听到他们的鼓噪,笑得肚子都痛了,这些同学太好玩了,思想单纯,这么容易就上当了。
只是,望着教官住宿营房的灯光,他又有些狐疑,这个郑校官,就是那个大校,他会找我做什么呢?一个大校,一个普通大学生,我的表现也不突出,没道理啊,实在是想不通啊!
正文第八十八章预备谋私的钦差大臣
更新时间:2008…8…619:57:35本章字数:7002
“报告,电计系八八级学生,萧强前来报道!”萧强在郑教官的门外,像个正规的士兵一样,立正报告。
“进来吧!”门里传来郑大校的声音。
萧强推门而入,看见郑大校正在行军床旁边的书桌前,就着台灯写东西。
屋里的陈设很简单,一样的部队下发的行军床、被盖,以及一些个人用品,比普通士兵多出来的,是一台卡座录音机,和一书架的书籍。
他随便瞟了一眼,估计都是些军事书籍,还有不少是外文的。
所有的东西,都收拣得整整齐齐,完全是一个军人宿舍简洁明快的典范。
看见郑大校抬起头来,萧强赶紧立正道:“郑教官,您找我?”
“不用拘谨,你也不是战士,不用立正。找个地方坐吧。”郑大校的脸色看起来很和蔼,和中午的样子迥然不同,他笑笑道,“我也不是你们正式的教官。一群乳臭未干的小毛头,让我这个军区参谋长来训练,那也太抬举你们了!”
萧强吃了一惊,叫了出来:“军区参谋长?”
他老爸萧建军,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也才混了个参谋,还是后勤参谋。郑大校看起来,比老爸还略微年轻一点,就已经是大校,光这一点,就够让人嫉妒了。现在听说他是北方军区的参谋长,萧强几乎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北方军区戍卫首都,防区直达内蒙,是国内第一大军区,就算同是参谋,西南军区的参谋,和北方军区的参谋,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更别说是参谋长了!
但是,他才只是个大校,就能担任参谋长一职?至少,也应该是个少将啊!再说了,堂堂一个大军区的参谋长,跑来和自己一个普通大学生泡什么蘑菇?
郑大校仿佛明白他在想什么,说道:“严格的说,我是副参谋长。认识一下吧,我是北方军区副参谋长郑亦亭!”
他这个副参谋长,其实也和参谋长没有区别。军区的冯参谋长,下个月会调动,听上面吹风,他的副职将会被扶正,也就是在这两三个月的事情。到时候,他的肩头,也会换成一颗金豆,正式踏入将级军官的行列。
只是,这种话他自然没有必要对萧强说明。
他上下打量着萧强,眼含赞许:“不错!军人家庭出身的子弟,这精神面貌一看就和常人不同!你那份未来战争模式的报告,我也看了,很受触动啊……”
萧强一听脑袋就大了,立刻插话道:“首长,那报告和我无关,那是我爸写的!”
“呵呵呵呵,你爸……”郑亦亭大校笑着摇头,“你父亲过往的经历,我们都仔细研究过了。不错,在报告中,他花了很多心血,这点,我们都是认可的。但他,是一个优秀的营连级战斗指挥官,而那样的总体战略思维,和对未来战争前瞻性地论证,这,不是他的长处。在报告中,这两种风格,都清晰地瞄显得十分透彻。我们也是看得出来。”
“谁说不是他写的,他现在不就是在带一支部队,试验新战术新打法吗?”萧强嘴硬,坚持到底。
“新战术,新打法?”郑大校叹了口气,脸上的笑容,也变成了苦笑,“要是他真能研究出一条路来,那的确是我军一大幸事。可惜,我派人过去看过了。是的,萧营长是在训练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特种作战嘛!……然而,那些渗透啊、潜伏啊、抓俘虏啊、敌后游击作战啊什么的,哪一样,不是我军已经练了几十年的成熟科目?这样的训练,我不客气地说,那是新瓶装旧酒,毫无意义!”
萧强哑口无言。
他能说什么呢,说国家实力有限,无法为部队提供先进的装备,说萧建军上无卫星侦察、头顶无直升机保护、没有新式的坦克装甲车护航、手里没有GPS、没有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所以练不出一支高科技的部队来?
那他还练什么?不如回家好了,浪费时间而已!
郑大校看了他一眼,又说道:“那份报告刚上来的时候,引起了军委的高度重视,军内讨论也很热烈。当然,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阻力。高科技作战的提法,也引起了强力的反弹。但至少,在那个时候,还有不少人为之说话,说让小萧搞搞也好,看看效果嘛!你们西南军区司令员,到北京来软磨硬泡,把最新引进的小羚羊,一口气拉走了两架,大家都没说什么,就连新成立的陆航团,也没有意见。
可是,看看他现在的做法,这样的花架子,还有什么意义!现在军中,支持高技术作战理论的人,越来越少。持否定态度的人,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我军对新技术条件下作战方式的探索,必然会半途而废!又重新走回老路上去!
我不明白,他在报告中,说得那么透彻,可是,为什么一到实际训练,他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为什么!难道一定要等到外国人,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我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