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阅读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龙起苍茫第100章(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同盟会中人普遍认为应该督促四川发动起义,以重新恢复当初李秉衡定下的西南战略,牵制清廷注意力,以减轻云南与广西的压力。

陈其美主动提出居中调解,促成李秉衡与同盟会的再次合作。由于李秉衡的支持,虞恰卿等人的帮助,他在上海的经营很成功。他本人是同盟会中支持孙中山的中坚力量,又有豪雄之气,在同盟会中颇有威名,他的胞兄陈其采在兰芳又得重用,的确是拉近兰芳与同盟会两方关系的最佳人选。

陈其美常对人言道:“我平生最服的,唯孙先生与光华二人。我所以听从两人的建议,决不是盲从,是因为我现今已经实在清楚此刻中国有世界眼光、有建设计划、有坚韧不拔精神的,唯此二人。放眼我所认识之人,能为孙先生接班人的,唯有光华。所以,我的意愿是大家摒弃成见,消除误会,重新建立信任。唯有如此,我革命声势才能重新浩大。”

当陈其美与孙中山等人踏上坤甸码头的那刻,整个码头陷入了空前的欢呼。两艘巨舰(“新加坡”与“泗水”号)轮番鸣笛以示欢迎,码头上礼炮齐放,彩带飞舞,盛况热烈。

热烈的欢迎气氛使得随行的谢持、张继与汪精卫等人松了口气,而他们也注意到李秉衡等兰芳高层全部列队前来迎接,并没有摆出国家领导人迎宾的仪仗与规格,这让心气高傲的几人暗自赞许李秉衡的识趣。对方是国家领导人,而自己该至于何种地位,实在是有些尴尬。

孙先生却全然不顾这些,只看到人山人海全是欢声笑语的华人同胞,码头气象一新规模宏大,李秉衡等人快步而来,早已是满心欢喜。在他眼里,兰芳也是华人的国家,也是中华的一部分,真心的为兰芳的新气象感到骄傲。

陈其美在旁微笑而立,卓尔不群,与谢持与张继等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许只有孙先生才有这样的博大胸怀吧,他微微翘起嘴角,默默的想着,眼睛里却流露着几分激动神色。

李秉衡带着秋瑾、徐锡麟、朱执信与居正等人快步而来,双方在码头上顺利会合。他大步上前,脸上满是真诚,刚伸出手,孙中山的双手就抬了起来,两人的手有力的握在了一起。

周围的人群中发出了震天般的欢呼声,陈其美与秋瑾等双方的随行人员也都是被感染,发自内心的露出笑容。

孙中山目光中满是赞许与温暖,两人握手许久,无声胜有胜,还是李秉衡抢先说道:“当初一别,已是年许,好久没听到先生的教诲,此次前来,我已期盼已久,还望先生赏光,好好的在这里看看,走走,顺便讲讲革命道理。”

孙中山此刻完全忘记了同盟会与兰芳之间的芥蒂,真心的为着兰芳如今的盛况而感到激动,诚恳的说道:“光华,我是一开始就知道你是有远见有精神的,更有我等不擅长的建设,如今果然看到了你的成果,这码头与军舰还是表里,等我好好在坤甸走走,说不定还有更多更好的在后面,能使我更加高兴更加自豪。”

随行众人许多也都是相熟的,这时混作一团,互相攀谈别后诸事,同学之谊同乡之情,欢乐的气氛冲去了初见面时的几许猜疑。

李秉衡一一为孙中山介绍着其他随行的兰芳高官与华侨富商,有许多孙中山见过面的,更是驻足慰问几句,短短的时间气氛便被烘托至了高点。一时你说我笑,宾主尽欢。

当走过稍远地方的华人群体时,站在前面的保皇派与顽固派代表苏清远等人笑着上来与孙中山握手,数年前同盟会与他们闹了不少的不愉快。但孙先生毫不在意,仍然与他们一一握手,暖声问候。

苏清远最近得了买办与投机商人、坤甸本地与帮会势力的投靠,势力一时大涨,存着几分与李秉衡为首的“外来户”轧下苗头的想法。这次主动来码头欢迎同盟会中人,也不知存着什么心思。

与苏清远站在一起的是靠着当洋人买办发家的买办与投机商人代表黄渡图,这时主动插嘴道:“孙先生,想尔等革命志士奔忙数年,牺牲无数,花费无算,如今好了,我们华人在兰芳立了国,你们革命党也就不用在辛苦奔波,就在此地安心发展。大陆虽大,但清廷无道,国民愚昧,到时说不得我兰芳执华人之牛耳,为我华人造就千秋万载之基业。”

一旁的李秉衡拿眼看去,只见他貌似谦逊的脸上压抑不住的几许得意与狡诈。刚才的话明显的是在奚落,并且挑拨离间,但他却是看错了对象,换了其他同盟会中人,说不定他的话直入耳中。几句话犀利狠毒,包藏祸心,实在是个人物。

跟在后面的许多人都听见了这些话,谢持等正要出言反驳,却听见孙中山长笑一声,朗声说道:“此地虽好,但非故土。”

在这一刻,孙中山果然显露出了他的领袖风采,只轻轻一句话,便胜却了无数言语。

“此地虽好,但非故土。”许多人反复的念着这句话,就连李秉衡也是感触良多。

孙中山有些歉意的向李秉衡看了一眼,刚才这句话并没有指责李秉衡等人在这里建国的意思。

李秉衡坦然一笑,眼神清澈,示意并没有往他处联想。

黄渡图等人刚才的得意与骄横之色全然不见,而是满面的羞惭。

“此地虽好,但非故土。此地虽好,但非故土。”这句话迅速的在所有的华人中间传递着,许多人喊出了声,喊出了压抑已久的声音。

在南洋打拼数百年的华人心中从来就有一个梦,一个心怀故土的梦。无论是南洋、欧洲、美国,每一个华人的背囊中,总有一抔故乡的土,常伴左右。

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文明与人文精髓一直没有被灾难磨灭,便是源于华人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对故土的眷恋,对血脉的认同感。也许在列强国家的人们眼中,华人是愚昧的、肮脏的、思想陈旧的,毫 ',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