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与陈伯平见他说的轻描淡写,不由信心大增。
“要是能把颐和园内的那个老妖婆炸死就好了。”陈伯平愤然说道。
“老妖婆的确祸国殃民,遗祸千年。但眼下不说不适合,就算真的能成,说不定反而对我等不利。老妖婆死了的话,铁良等人必定为光绪更加亲厚,到时执掌大权,大力排汉,反而是成就了这帮铁杆排汉之满狗。”徐锡麟缓缓地分析道。
李秉衡点头赞同道:“不错,伯荪所言甚合我心。但你们想过没有?眼下浙江虽然局势艰难,但尚未到不可挽救之地步。孙先生正在河内筹备由镇南关入桂之事,一旦成功,则我革命同志可于云南等地呼应。边陲之地易于我等发展,清廷鞭长莫及。此为西南战略之第一步,等味根等在四川扎下根,则为第二步。这几处烽火点了起来,清廷兵力捉襟见肘,浙江局势可缓。头等大事当多造军械弹药,发展实业,提供粮饷,整军备战。刺杀铁良等满清顽固派还未到时候。”
徐锡麟等听了也觉得有理,虽然这些人随便杀一个都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但把自己陷进去实为不智。如果执意进京,李秉衡必定不会独自回南洋。
思来想去,徐锡麟叹气道:“也罢,刺杀一事来日方长。我们且回南洋发展,也是为革命尽力。”
见他终于被说动,李秉衡终于松了口气。“我们先坐船去天津,到那里找外国洋行订购一些军械,招募些外国退役军官。再招些技术工人,然后坐船回南洋。”
手里还余着二十多万磅,估摸着可以买上一批轻型火炮,目前火炮还没有能力自造,只能先外购仿造,顺便完成孙先生所托训练一批炮兵。当然最重要的是聘请一些金融上的人才以及一些造船与机器厂的老师傅。
至于重炮,还为时尚早,不是说造就能造的。重炮牵涉着多方面的工业能力,同样是150mm的重榴弹炮,膛压、底火、高倍径上的区别造成性能完全两样。二战时德国的150mm榴弹炮威力甚至超过了许多203毫米乃至更高口径的榴弹炮。假以时日,李秉衡有信心将这样的大炮在自己的工业基地里研发出来。
不知不觉离开南洋已经四个多月,不知道那边进度怎么样。想到这些,就有些归心似箭起来。!~!
..
第二章初露锋芒第十二节初具规模
这几天是复兴炼油厂投产的日子,张振勋每天早早的来到了一半是工地一半是厂区。Www;
炼油厂的设备都是在美国直接购买了整个工厂连人带设备一起装船运过来的,在同船过来的大部分的工厂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大力帮助下,设备安装异常的顺利。
首席工程师吉姆&m;m;#8226;道格既对这种施工与安装调试同时进行的建厂模式赞叹不已,也对张振勋给他调派的中国人表现出来的智慧震惊不已。本来预计十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眼下才四个多月就基本完工。虽然建筑成本提高了,但抢出来的时间却是无法估算价值的。而许多巨大的蒸馏塔与储罐等都是中国工人用土法树起,这是用科学与机械的头脑去思考的吉姆无法想象的。
建筑工地的那个巨大的塔吊每每吸引着许多人的眼球,虽然前两年美国也开始使用塔身固定的装有臂架的起重机,但这种上回转式组合塔吊表现出的强大起重能力让人佩服不已。
据说这种塔吊是由公司的老板之一亲自设计的,而他的名字吉姆也已经在美国的报纸上见过,酚醛塑料的专利拥有者。
美国报纸上甚至为其引发争论,“对于一向没有化学天分的中国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个大脑变异者而已,并不能代表那个国家的所有人”,《华盛顿晚报》如是说。而纽约先驱报更夸张的报道“这个一时得到上帝眷顾的中国人也许几天之后就会将他的专利以数十美元的价格转让,因为他将会无奈的发现,实验室中的狗屎运并不能带到工厂生产上,提纯与生产并不是一回事情。就好比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当然这也是所有华人的通病,理论上头头是道,最终还是将会在现实面前碰壁。”
当然也有一些报纸充分肯定了这项发明的成就,“酚醛塑料的出现将会帮助电力行业实现较大的飞跃,而且这种新型树脂将会作为一种新材料在其他行业得到运用。”
不管怎样,一个中国人能够取得这样瞩目的成就已经极为不易。加上这里运用的许多的新技术,如电焊机等据说也是老板发明的,吉姆对这位神秘的老板充满了期待。
除了炼油厂,张振勋最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南洋烟草公司的新厂区。烟草种植基本上情况良好,而李秉衡给出的十余种合成香精的调配与数十种添加剂的研制都基本完成。随着机床厂对卷烟设备的不断改进,最近试制的卷烟也越来越接近原定的要求。
已经工艺成熟的两种烤烟型卷烟准备等机床厂扩建后大量生产,这两种烟在内部小范围试抽后反响很好。简玉阶把这两种烟命名为“中华”与“汉生”,大打爱国牌,只等着打进国内市场与英美烟草公司一争高下。
机床厂下属的卷烟设备车间正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刚生产出来的设备马上就会被拉出去安装。而卷烟厂的厂房也是一间接一间的盖,也不管有没有足够的设备。首批安装的设备正在调试中,半个月之后就能开始出烟。附近数十里的几个大型的垦殖园中种植的优质烟草也在迅速扩张着它的队伍。
张振勋与简氏兄弟常常在附近观察烟草的种植情况,卷烟厂是最近仅有的几个有所出产的工厂。之前的大动作可以说是花钱如流水,如果再没有成果出来,家族内的压力也是日渐加大。
机床厂每天都是三班倒日夜不停的生产,糖厂、橡胶厂、采矿场、火柴厂等设备源源不断的被生产出来。之前李秉衡带出来的两百多个徒弟被分散到了十几个车间里,另有上百位黄仲涵从欧洲招募回来的机械工程师,每天都带着当地的华侨子弟开发新机器。机床厂一直遵照李秉衡囤积人才的吩咐,不断培养文化较高的华侨子弟加入进来。
目前机床厂受到了许多的限制,如高速钢刀具、一些重要部件、合金钢材料等等,这些只有等李秉衡回来才能改善。钢铁厂的设备也是跟炼油厂一样从美国一锅端,连人带设备。预计再有一个月就能出钢,后续的设备还在从美国运回来,钢铁厂旁边十数个冶金车间已经建成,就等着李秉衡发挥他的老本行。
造船厂与机车厂已经按照李秉衡提出的新工艺与新技术进行试生产,等钢铁厂与冶金厂投产,机床厂扩建,到时候这两处也将是利润主要出产处。
喻培伦与林觉民等人常常忙得焦头烂额,连饭都顾不上吃。林觉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