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至今日,居合道已经成为了日本古流武术中同剑道并驾齐驱的剑术奇葩,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投入到居合道的学习,而居合道“动静相宜”的精神及内涵也为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居合剑法由此获得了新生。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自有其相通之处,如果我们有机会一窥其全貌的话,相信从中会学到不少东西。
(三)礼法
立会(演练礼法)
1。演练前之礼法
(1)守方先持双刀,其持法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持小刀,其馀叁指握持大刀,双刀宜作平行持握。
●演练之前将刀(真刀、模拟刀或木刀)提於右手。
●在下座
(2)距离叁步相对以正坐坐下。下座之位置虽无特别规定,但以中央为宜,对於攻方、守方之位置,不必限定攻方在面向上座(正面)之右边。
(3)左足约退半步,以左膝、右膝之顺序跪坐之。
●把刀放置右边,使刀刃向内,刀锷与膝盖线齐。小刀宜置于大刀之内侧,为慎重起见可添付左手持放。
●放好後,互相行座礼。行座礼时,双手要同时着下。
●接着以右手将刀之刀刃向上,刀柄在前而刀尖向後下方,下垂提着,在长官观览时,须先将刀柄置於後方,刀尖在前下垂,右手握栗形(系刀带处)提着。
●向立会(演练)位置前进,其相对位置之距离约为九步。a。演练时放置小刀之位置,自守方站立位置之右(左)後方约五步之处,刃部向内与演武者作平行放好。b。跪靠下座一方之膝盖放刀。c。从座礼之位置走向立会(演练)位置时,攻方须边观察守方之动作,配合行进速度作加减之动作,使同时到演练之位置为宜。(演完回位时亦同)。
2。演练时之礼法
(1)上座行立礼,将上身约作30度之前倾。
(2)相互之立礼,将上身约作15度之前倾,面须注目对方。
●攻方、守方皆提刀作立礼後开始。进入演练位置後,先向上座(正面)行礼,再作互相之礼。
●将刀铛插入腰带,左手添付於锷下方而把拇指扣於刀锷。拇指扣在刀锷同时以左手持刀铛(刀鞘尾端),将铛送至腹部中间,再以左手弄开腰带把刀插进去,左手顺势移至左带边,而以右手使刀锷能在脐部前面插好(小刀亦同)。拇指扣住刀锷之要领,是要推开刀锷离开鲤口(鞘口)使易於拔刀,及不致使刀被对方所拔之心情,将左手拇指的指纹部轻轻扣押在刀锷之上,此时拇指虽扣在锷上但不切开「鲤口」。
●用木刀时,换持左手同时,将拇指扣於刀锷,将刀移置左腰。大约在身体中央换持左手。持木刀、其柄须在自己之中心线。
●接下来,互相以右足踏出叁大步边作蹲踞,同时拔剑,使剑尖相接。攻方与守方其脚部之移动皆以擦地足之步法为之。将左足移至右足中间(脚盘不着地处)後蹲踞(右自然体)蹲踞之步法:A。不是蹲踞後才拔剑,而是边蹲踞边拔剑。B。如作袈裟斩之要领拔剑,也不要极端地从头上高举而下。
●蹲踞时,右足略前成右自然体之程度,再起立成互相中段之架势。起立时双脚不必移动,只以左脚尖将脚踵外拨,就成为中段架式之站法。所谓中段架势乃将右脚略向前踏出,左拳离脐部前面约一拳之隔,左拳之拇指第一指关节骨与脐部同高。剑尖的高度同咽喉,而其延长线指向对方之眉间(双目之间)或左眼(小刀之中段也以此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