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形势转霎即变,城内原本慌乱的兰顿人见王朝军起了内哄,士气大震。而城外的兰顿军见千斤闸在半空卡住,齐声高呼,再向城内抢来。
“郦子期,你疯了吗?”铁西宁喝道。
郦子期冷冷道:“陛下……这是我最后一次这样尊称您,我没有办法,除了投*兰顿人,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报仇!”
“报仇?”这大出铁西宁意料之外。郦子期是王朝老臣,且在过去的派系争斗中始终中立,在铁西宁登位时不但没阻挠过,而且还是第一批站出来拥戴的功臣。
“铁西宁,你当然不会记得。”郦子期满眼是泪,“刺尾危急时,我带着我的侄子,带着三万粟丰战士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可是你,却将他杀了!”
“郦天成!”铁西宁想起了前一段被他斩杀的骑将郦天成。
“受死吧!”郦子期带着上千名粟丰士兵倒戈相向,向铁西宁围杀过来。
铁西宁看了看身边,只有几十名近卫。
在铁西宁身边的毛元太,大喝一声,已杀了上去。
***上官贞泉从西门向东杀来。
她面前的兰顿士兵象羊群一样惊慌失措。
而祖龙城的士兵就象一群狼。
“粟丰军叛变了!”
“粟丰军兵变!”
原先在绞杀兰顿士兵的守军开始和敌人一样惊慌起来。
“什么!郦子期叛变!”上官贞泉的心一下提到喉咙口上,但是她随即镇定下来,“陛下还在城上,郦子期是负责把守城头的。看来情势危急,城要破了!”
城内各地方部队虽然还在自己的位置上,但兵团长们已经开始让士兵去探听城头的消息。然而,数十万人拥挤在东城的狭小区域,放眼望去,除了双方的旌旗和长矛,就是人影和血光,又有谁能够安全地穿过这个屠场,再安全地将消息带回来?“粟丰叛乱已被陛下平定!各部各就各位!”战场上出现一个声。
上官贞泉纵马领军向城头驰去,大声安定着军心。
在祖龙军骑兵的保护下,上官贞泉迅速接近城头。城墙上铁西宁挥剑狂舞的人影已隐约可见。
“攻上城头,控制闸门!”上官贞泉下令。
其实,在场能看见城头情况的兵团长不只一个,不过在情况骤变时马上做出决定的却只有上官贞泉一人。
向城头猛攻的羽林军本已疲惫不堪,见有援军到来,精神大振。
羽林军与祖龙军合兵一处,顿时攻势如潮,一步步向城阶上前进。
“救驾!”上官贞泉亲自上阵,调度攻势。
城阶上并无护栏,双方不时有人被砍落下来,发出声声惨叫。这时,城下的守军也注意到了城上的粟丰城叛军,收集整理用弩箭帮助上官贞泉杀出血路。
经过十分钟苦战,祖龙城士兵和羽林军终于攻上城头。
上官贞泉冲上城头,第一眼便望向铁西宁被困的方向。
皇家近卫已死伤殆尽,铁西宁伤痕累累,胸甲被砍开一个裂口。城头上都是尸首,层层叠叠,铁西宁身边只“站”着一个人——那是被七八条长矛刺中,撑在当地一时不倒的毛元成,他的手还紧紧地握着九环刀。
但,战斗还在继续。
铁西宁以一个奇怪的姿势站在战圈中心。
他的前膝弯曲,类似于一个弓步,身子的重心完全在前面的左腿上。他的右腿已经不能动弹,上面插着半截长矛。
血水从散乱的长稍上滴下,他的头低垂着,不让血水阻挡自己的视线,一双狼一样的眼睛细眯着,从遮在前头的发帘后面观察着周围的叛军。
围攻铁西宁的叛军已伤亡数百。
“上,给我上!”郦子期大声鼓舞着部属。
“咳!”铁西宁咳出一道血,溅满胸前战袍。
“一齐上!”十几个叛军终于鼓勇向铁西宁攻去。
本已如一尊雕像的铁西宁暴喝一声,重新将涣散的体力集合,一道剑气划成大圈,象水面涟漪一般荡漾开去。
上官贞泉看见的正是这一刻。
传说中的剑气,竟然从王朝的皇者身上发出。
“救驾!”刚登上城头的士兵们愣了一愣,才大喊着冲了过去。
随着剑气纵横,十几名叛军矛断刀折,倒地毙命。
郦子期回头看了看围过来的羽林军,知道这已是最后的报仇机会,大喝一声,率残部向铁西宁疯狂攻去。
“呔!”铁西宁剑气再起。
郦子期眼前剑光一闪,如梦幻般腾云驾雾,似乎飞临城头上空。
飞起来的,只是他的头颅……
不到半分钟,羽林军和祖龙城士兵就将叛军残部全部剿灭。
铁西宁倒在上官贞泉怀中,笑道:“我没事,扶我起来。多亏了毛元太死战。”他看了看毛元太仍然立而不倒的身体,神色转为悲痛。
“把陛下扶下去,叫军医!”上官贞泉喊道。
“我不能下城!全军都在看着城上!”铁西宁挣脱上官贞泉,却马上倒在地上。刚才的战斗消耗了他所有的体力。
“陛下,”上官贞泉捧着铁西宁的黄金头盔,跪下道,“请允许贞泉替陛下指挥战斗。”
铁西宁犹豫了下,点了点头。“快,到城楼里去,要是陛下出了事,你们也别想活了!”上官贞泉看着铁西宁被抬到安全的位置,这才戴起黄金头盔,披上铁西宁被血染透的狼毫大裘。
“祖龙战士,守住城头,不许任何人登城!羽林军,放闸!”
城下守军重新看见身着黄金盔甲的皇帝出现在城头,士气大盛,原本处于压倒性优势的兰顿军重新被死死抵住。
这时候,进入城内的兰顿人已逾二十万,而且还在不断涌进。
“上官大人,闸门放不下!”羽林军士禀报。
“怎么回事?”
“绞盘被叛军弄坏了!”
“不要慌!用大盾掩护,向入城的兰顿人攻击!”
有了上官贞泉的指挥,抵抗变得有序起来,数千名战士向城门入口处倾泄箭雨,减缓了兰顿人入城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