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阅读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兴唐第620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让没禄氏无比幽怨。

但此次出使使没禄氏赢得了巨大的声典。

王勃付出了牺牲,也赢来了官场飞黄腾达的机会一路左迁,四年前拜为中书门下三品。

然而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政务却欠却了一些。犯了一个错,让言官看到后,弹劾了。于是贬为青海道大总管。

应当来说,这项任命也没有错的。

两个和议以后,唐朝不断的出击,不是青海南,而是持续的屯兵,或者迁移游牧民,去了海北。屯的田很少,主要是为了放牧的。青海马好,是青海湖四周特殊的天气飞地理环境与水土,这才出好马的。放在河东,饲养战马效果打了七折还不止。

反正河西已经成了一片荒芜,吐蕃国内环境很不好,唐朝却在不停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强威。吐蕃人不敢再次侵犯了。其实几年后,两国基本上搭成了一个默契,赤海以北,到伏俟城以东,也就是青海湖的东侧与北侧,成了唐朝的天下。青海湖的南侧,包括伏罗川与大非川,则是吐蕃人的地盘。

但不代表着没有危机。

这样一来,得到了大量的牧场,却变得无险可守。因此这数年来,青海大总管之职,皆是一时的良将担任的,从黑齿常之开始,到王方翼,再到郭元振、唐休璟,然后到骆务整。

吐蕃主和蒸与亲唐派逐渐占据上风后,多少年安然无事,两国都有些放松了。王助不是武将,但他孙女是吐蕃的赞蒙,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前去青海,更能有效的处理两国事务。

但是李威也疏忽了一点。

王锄是顶级世家子弟,王方翼也是,可世间能有几个王方翼?到了青海后,很看不起一些蕃人,包括渐渐汉化的党项人。因此执事时,处理很不公平。又自做主张,改了税务。于是数月下来,积来了许多矛盾。

危机终于来了。

唐朝依然不觉。此时李威下了一份诌书,引起了轩然大波。

新罗与倭国打来打去,或者请求唐朝帮助。李威也做了慎重的调解,甚至派了庞大的使者团前去倭国,进行了谈判。让倭国与新罗各退一步,新罗将东南角划出来,赔偿给倭国。倭国也从汉江口往回撤,腾出占领的一半地盘。

结果呢,新罗人不愿意,我干嘛割土赔地。况且东南角那是我新罗人的老家,说什么也不能够让给倭国。倭国也不同意,当初我们可是谈好的,我们两国谁占到了,就归谁管,天可汗哪,你可不能改变主意。

招待很丰威,结果使者团没有调解成功却在倭国兜了一个大圈子,看了看倭国许多地方的风景与人情后,回国了。其实已得到了第一手情报。而且这一行,户部员外郎杜丞却给唐朝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倭国面水稻!

从三国年间倭国就出现了水稻,产量也未必很好,可它在倭国逐渐改良后,却适应了倭国那种寒冷的天气。并且稻谷产量永远超过麦票的。河北与河东地区依然不能引种,毕竟稻谷的生长,是寄托在大量水源上的。可是辽东却不乏水源,有众多的河流每年冬天又会落下大量的积雪,春天一来,江河融山川冰雪融化,保证了水源。

这也是李威想方设法,改良粮食种子的产物。满世界的在找优良的作物和子,进行改良。所以连带着官员都变得很慎重起来。于是倭国耐寒的水稻种子不知提前了多少年,进入了唐朝。

这为开发大辽东计划打平了基础。

已经在辽东沿涣地区试种,每亩地一年只能收一次,但产量接近了二石半。也足够了,再改进一下,三石同样不是梦想。可无人领倭国的情,这些年,倭国从唐朝得到了多少好东西?

调解不成李威大怒准备全国征四十万大军,建造一千艘战船,踏平新罗与倭国这两个可恶的国家。

诌书一下,全国哗然。

打新罗人好理解也似三能成功,然而打倭国,需要跨海的。四十万军队跨越大海?言官与老百姓、学子大儒的上书,迅速将三省堆满。

还是做一次试探,看看民意。

狄仁杰找到了李威摇了摇头,不行啊驸下。

这份诌书别当真……但将来攻打倭国时,就是没有四十万军队,也要有二十万三十万的军队,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否则人少了,会陷入泥潭里。知道内情的人不多,李威也压着这些劾书不报。于是议论声更大。

这也是李威自找的。

朕欢迎进谏,那怕是一个平民百姓,只要有能力,有才干,提一个好建议,我会给你奖励。说不定我还能看到你才干后,给你一个官职做做。因此,这些年上书的人多。不过这与武周时,开密报之风却是两样的。当然,大多数是老生空谈,可中间也偶有几条好的建议,一一采纳。

反正皇帝也不怪罪,说不定过段时间醒悟后,能给我们奖励,于是上书的人更多。结果没有说服皇上,也迫使此事拖了下来不决。但有的聪明人,却能嗅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唐朝鼎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西边居然都达到了马克兰,其实已经无法治理了。若是文官上路,就是现在修了大道,没有一年,也到不了任所。快马将马克兰的消息反馈回来,就是跑死了十匹马,没有四个月时间,都无法将消息送到长安。还是风和日丽的日子,一旦遇到冬天冰雪刿门,那个时间最少得推迟两三个月。没有办法治理了!有这个能力拓展疆土,治理却约束了拓展的空间。

南边都是热带雨林,也由着海客在折腾,东边是大海。北方到了小海后,更是苦寒之所。只有东北这一块,还有吐蕃这一块。吐蕃高原,没有办法上。东北却是可以拓展的。因此,唐朝皇帝将重心放在了辽东。

细封镰珠看着哥哥,说道:“大哥,那个总管怎么说?”

细刿觥摇头,道:“他不同意。”

这是细封部最早一批抵达岭西的部族,而且所居的地方十分靠前,再往前去就是赤海。专门替朝廷养马的,因为担负着风险,所以免征所有税务,饲养好战马后,朝廷按市价收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