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传扬了很久,今天是第一次正大光明的摆在朝堂上说出来。
对此,李威都没有想过什么全国选拨人才,后来的科举,又真正出了多少人才?不过能进一步拖制住世家名门的扩张,也能减少一部分贫困百姓的怨言。
脑海里还没有将李威的话消化完,听了后,全部缄默。
“为了减少贫困压力,朝廷每一年都会拨出一些款项,从你们手中赎出部曲,抽出佃农,以便安顿,眼下的就会拿出两百万婚钱,从你们手中买下十万部曲,调向云朔,建设六镇。”
戏肉来了。
但还不止这些。
狄仁杰又说道:“还有水利的事,以后国家投入更大,户部的官员为此每天都在担心不止,你们更应当要配合。再者,就是税务,以丁摊税,税务很是不均。但考虑到纷争,以后仅在开发的地区实施一种新税务,一条鞭法。任何形式的人头税与缠役,都摊到田亩当中,缴税时,或用实物,粮桑麻,或者用帛钱代替。国家征用缠役时,须按当地工酬进行雇佣。”
许多大臣都看到这条税法的积极意义,考虑到影响,皆不敢全国推广。所以说开发的新地区,比如云朔与青海。然而这里多是免税役的府兵,只能说是实验,不能说推广。就是害怕引发『骚』动的。
可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狐疑。
狄仁杰又说道:“社会几大等级,以工匠商户为下贱的职业。其实这件事,我与陛下也交谈过多次。物无完物,人无完人。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好人,都有坏人。比如工匠,若是没有他们的技术贡献,各种犀利的武器能不能出现,再比如两渠当中,出现了一些器械,还有织机缥车,各行各业,工匠都做出了贡献。因为几百年来的岐视,却一下子将他们所有人抹黑了。
这是看法很不公平的。朝廷会从工匠中选出五百户,定为良户,他们以及子女享有入学,科举,以及进入官场的权利。其次就是商人,这是最奇怪不过了。社会将他们定为最低一等,却不征收任何税务,而一车之资,经过贩运,远超过数户人家的一年收成。于是富者益富。甚至其生活的奢侈,远超官员士大夫,可以与王候将相媲美。这也是不公正,进入了岐途的做法。再如扬润等地,为什么百姓宁肯经商,也不经营田地?正是这种做法形成的。看似的岐视,实际的鼓励。所以,陛下与我们诸臣商议后,决定实施一些措施。进行商税,以十征一。但为了抚宁诸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同样会选择五百良户,享受与工匠良户同等的待遇。这些良户每十年进行一次考核,进行增减。同时,苛令各地官员不能因为商户低贱,而去勒索。沿途商物,更不能刻意为难,拖延运输时间。”
朝廷做出巨大的让步,你们得付出。
还有呢,比如对盐铁等重要的物资,一律收为国有。不过想了一想,怕牵涉面太大,李威忍了回去。
其实这种做法,与宋朝很相似。
商税征收的名目很多,然而又通过种种措施,鼓励商业发展,所以商人不怨,国家收入又能提高。不过羸弱的军事力量,拖了后腿了。最富的王朝,却成了最穷的王朝。
如果象宋朝那样,一年的收入达到了一亿婚钱,会做多少事?
因此,李威一步步的在矫正。
秋仁杰在说话,李威眼睛在众人脸上扫视。大多数沉默,少数人皱眉头。
秋仁杰收尾结束了:“想得到,必须付出。若大家只想着自己,不想着国家,陛下召集大家前来商议,也就失去了意义。若有什么不满的地方,接下来几天继续商议,诸位可以提出来。”
散了。
但这个争论,并没有结束。
事前想得很完美,用上中下三户政策,掣约各大门阀,让他们配合。五百良户,给予一些商人心理上的平衡。仅有匠户,没有任何私心的。
可接下来,各个
嘴脸一起『露』了出来。
李威放任他们争吵,甚至在皇城里腾出一处宫殿来,每天调一些官员,与他们争论。
真理是来自强权,绝不是越辨越明,辨到最后,大家都能一起糊涂了。
但吵得天昏地暗,比强行落实下去后,引起种种矛盾,不得不草草收场要好。现在吵,将这些矛盾说出来,以后落实的时候,大家有了心理准备,也会变得容易。
这也是一种伪民垩主的做法。
可没有想到,整整外了一个月。
最后都做了让步,商税十抽一,通过了,然而糖盐业,同样也只能十抽一,现在朝廷抽得太狠。良户太少,有的大家族同样可以用良户拉拢手下的管事,替他们卖命。生生争成了一千户。关陇参加航海的人不多,免费发放名额,让他们参加出海谋利,换取各地区的平衡。移迁的百姓同样嫌少,五百人能做啥?又变成了上户三千人,中户两千人,下户一千人。甚至确定了朝廷每年强行索买部曲,以及迁移佃户的名额。
许多官员上书弹劾,国将不国,成何体统,堂堂的三省衙门,整成了一个菜市场,每天讨价还价声,臭闻长安全城。
但终于这次改革,最后在大家妥协下,将诏书颁发下去。
新年将要到来。
李威将诸位大臣请到太极宫,大宴群臣。
这一个月,大臣的体统是丢失了。简直成了斯文扫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