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亩地啊,”李贤一时还没有清醒,忽然大叫起来:“我要去看看。”
直接丢下戴至德不管了,找到李显李旭伦,兄弟三嘛,一起上阵,来到地头,已经来了不少百姓在观看,还有十几名shì卫也到了。一开始,以为戴相公疯了,拍马屁也不能这样拍的卫看高梁。来了,才知道自己想错了。一个个站得笔直,不让任何百姓靠近,这才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玩。但几位皇子,不敢阻拦的,让他们来到田边。
李显不懂庄稼,但多次出游,也看到过高梁的,差异一点点,他真看不出。但这差异太大了,叫了一声:“我的天,这还是高梁?”
李贤说道:“三弟,仪表,仪表,外面还有许多人。”
“是,”李显将嘴闭上,然后抚mō。
终于高梁引起轰动。李威说是狄仁杰是金子,早晚要发光的。用来形容高梁,也能适合。或者用一句诗来形容,杨家有nv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sè。反正这个高梁金bō儿一粉黛无关,四周的庄稼全部失了颜sè。
………………………………
李治与一班重臣,在武成殿商议如何举办大雩祭,外面shì卫进来禀报,说道:“陛下,长安加急奏折。”
李治一听就恼了,几次加急奏折都不是好事,难道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这个大雩祭祀,还要不要举行了?愠怒地说道:“传奏进来。”
看到奏折心都安定了,不是很厚一叠。特别是许敬宗一案,让戴至德等人nòng怕了,每次都是很厚,还一天数趟,最后李治懒得看,反正是许敬宗或者他家人做下的种种不法事例。可这一天数趟,让人难不难受?
于是打开,看了一眼,问道:错了没有?”
阎立本奇怪地问:“陛下,什么nòng错了?”
“有可能戴卿他们nòng错了,”李治回答得不大确定,一人nòng错了,不可能李敬玄他们全部nòng错的。再说,这些人也算稳重,更不会犯这个错误。可上面这个数字……
PS:这一章是定时发布的。战斗过程,从昨天晚上六点不到,到今天晚上七点多,整二十六个战斗物资,三包半香烟,一两有余浓咖啡。战斗成果,九章,三万多字。战斗期望奖励,明天上午起来时,能看到几十张月票高高飘起。
顺便解释一下一些读者的疑问,有人说太子不牛。其实做太子的,有没有可能赤胳膊上阵的?不用,只要用好人,让群臣属心,那就行了。如果象乾隆下江南电视剧那样写,或者康熙微服sī访记那样写,动不动冒险,连牢房都经常关,那个,会是什么样子,各位懂的。这本书是但YY度有些轻。外挂只是诗词记得多,其他的,有可能你会,我会,有许多人甚至做得更好。就是这样。
'。。'
。。
第一百五十六章李治无语洛水叙情
第一百五十六章李治无语洛水叙情
“陛下,你怎么了?”武则天在帘后问道。、
“皇后,你看看,是不是朕眼李治将奏折递了进去。
也没有说多少事情,只是说太子试验了一片高梁地。试验肯定了,问得很清楚,从一开始就在试验,包括株行距以及垄féi、垄的深度。长势也不一,产量更是不一。这些都写了。这个无所谓,主要是后面一句话,选了几个穗,称了一下,然后来估猜,长势最好的三块地,亩产有可能在五石到八石之间。这是大约的估猜确估猜在六七石。当然,都是一群稳重的人,毕竟没有打下来,因此产量说得含糊些。
“六七石啊,”论城府,有几个能及武则天的,也震住了。
唐朝出过高产田,每亩地产量能达到五石,这个高产也是个案,与这几片地一样,具备了很多高产的条件,地好水好伺候得好。有可能还是亩量的时候比较大。再加上地方官员需要政绩,又夸张了一些。总之,有许多水份的。特别是屯田的地,“亩产”最高,田地都在边疆水土好的地区,种植很少,本来就是沃土,然后一亩地丈量时,有可能有两亩地大。但就是这个高产,也是两季的产量总和,才能粉饰出来的。
对此,大家心知肚明,虽然知道有些水份,可产量不会太低,否则官员不敢这么做。但皇庄什么都没有,亩数丈量十分标准,几位宰相说的也只是这一季高梁的产量,再说,他们也不需要这个产量粉饰什么政绩,就是粉饰了也与他们无关,是太子的功劳。
武则天忽然想到了那个棉huā……
将奏折递了出去,低声说道:“陛下,多半不是假的。”
大臣一个个很奇怪,这夫妻俩在搞什么名堂,难道是李贤等皇子出事了。正在猜测时,李治已经将奏折递了过去,说道:“你们看看。”
打开一看,这些大臣都是róu眼睛,高梁在粮食中产量不是最高的。再说,这个五石到七石……
“你们认为是真是假?”
阎立本答道:“现在没有收下来,不过多半错不了。恭喜陛下啊,如果此法成功,推广天下,陛下,会是如何?”
至于粮食所带来的另一个作用,会使囤积居奇的商人与大户不敢再囤积居奇,一起疏忽了。不过这也是暂时的,粮食增产,那是长远之计。可这个产量,过了很久,还是让他怔忡。
李治对身边太监说道:“去,将太子请来。”
奏折上说得不清楚,这个儿子也没有谈提此事。好象听shì卫禀报,说他在长安城外了几片高梁,当时李治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有想到,又变出了一个妖蛾子。
因此,得问问儿子。
太监去了东宫,一会儿回来禀报,说道:“皇太子去了城外的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