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锬悖俊
老者闻言有些茫然道:“最需要什么?我只需要一个儿子!”老人声音忽的大了起来,饱含着悲愤:“我老了,老伴也老了,身体的都不好,里里外外,田里屋里,都又媳妇一个人在支撑,要是一个儿子多好啊!”
始皇和扶苏哑然:这怎么帮的上忙!
扶苏有些郝然的道:“老丈,千万不要太过伤心,您看您的两个孙儿孙女都十分可爱,等他们长大以后就有福了!”
老人苦笑着看了看唯一的孙儿,叹息着道:“我可以不希望享什么福,我现在只希望唯一的孙儿能够平平安安就好了,他是我们平氏最后一点香火了!甚至我希望他永远不要长大;这样他就不用去服什么兵役,徭役,就可以永远陪在老夫的身边!”
始皇看着老人脸上的皱纹和满头的白发,一时只感到心里十分的不是滋味,强笑着道:“老人家,今晚打扰太多,该告辞了!”始皇现在只想快快离去!
“不要客气,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见谅!”老人又恢复了先前的谦和与冷静:“下次经过的时候记得再来坐坐!”
“会的,会的!”始皇连连点头,向扶苏示意了一眼。
扶苏会意,从怀中取出一锭金子放在桌子上,说道:“打扰老丈了,这点心意不成敬意,老丈务必收下!”
老丈低头一看,黄澄澄的竟是金子,不禁吓了一跳,连忙推辞道:“不可,不可!这一顿粗茶淡饭怎么值得这么多钱!”
扶苏忙阻止道:“老人家,不要推辞,我等家中还算富裕,您就留下吧,您比我们更需要钱!”
老人忽然省悟道:“你们不是真的货郎吧,货郎卖几年也赚不了那么多钱?”
始皇有些歉然的笑笑道:“老人家不要管我们到底是什么人,只要知道我们不是坏人就行了!告辞了!”
始皇和扶苏不再多说,唯恐老丈再推辞,便急急出门,牵上马便落荒而走!
走了许久,始皇突的停下马来,有些黯然的道:“王儿,朕原本以为天下大定,百姓就可以过上好日子,朕也可以享几天清福了,没想到百姓们的生活还是这样苦,看来朕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扶苏旁敲侧击的道:“是啊,父王!百姓徭役本就繁重,一些无关紧要的工程能不能先停下来?”
始皇忽的笑了:“朕越看王儿越像朕了,有些地方比朕还要懂得权谋,父王这次算是被你摆了一道!”二人大笑!
第五章封禅二
次日一早,如狼似虎的虎贲军就将长社县主要官员全部捕获,老练的廷尉冯劫稍一侦讯,就让一众贪官污吏们竹筒倒豆子般抖了个干净,得到了大量的贪污罪证。报知始皇后,始皇震怒,下令尽数斩首,家财充公,家属全部贬往边疆守边。
从即日起,始皇虽然行程不变,但至此再不接见地方官员和乡里长老!摸不清其中虚安的各级官员自然是一阵惶恐,但后来一见并没有什么惊雷落下来,便也慢慢释然了!
始皇一行抵达邹城,召集当地儒生上峰山立石,刻下颂赞秦德的石碑,然后下山讨论封禅及望祭河川的仪式。
这时候,始皇带来的六位博士和当地十多位儒生又起了争议。
身穿宽大儒服,头带高耸儒冠的鲁儒生共有十二人与会,带头的儒生邬成五十来岁,头发早白,脸色红润,称得上是鹤发童颜,说话时中气十足,声如洪钟,言词犀利,处处逼人。他斩钉截铁地说:“按照古制,天子行封禅之礼必须步行上山顶,所以经过这么多年,尽管有这么多天子来行封禅之礼,泰山仍然没有车道。”
这次始皇带来的六位博士,乃是以旧周派姬周领头,他虽然已七斗多岁,仍旧是长身玉立,风度翩翩。远看上去如五十多岁的人,只是满脸皱纹甚深,白发更为稀巯,挽髻都嫌勉强。他慢条斯理地争辫说:“老朽翻遍《周礼》、《仪礼》和其它古籍,也没见着这项规定。再说,从泰山脚下至山顶共一百四十八里零三百步,要是走路,像我们这里的人有几个能走上山顶?”
其实这两派人所争地并不完全是仪式问题,里面还含带着谁来主持这项仪式的问题。邹成的这班当地儒生,年龄都不趋过五十岁。自从秦灭六国后,法家抬头,儒家式微,专门为别人主持生丧婚嫁、祭祀天地祖先大典的儒生,收入大为减少,社会地位也一落千丈。不得不靠农耕渔樵作为副业维持温饱,因此个个锻炼得身强力壮,上泰山如同履平地。
反观这些随始皇来的博士,年纪最轻的也超过六十,几年来在咸阳养尊处优,除了白首穷经,为皇帝解答一些典故仪式上的问题外,儒家六艺诗、书、礼、乐、射、御中的御车、射箭运动。早就碰也没碰过了!当然一个个年老体衰,如何能步行上一百四十八里零三百步的泰山顶?
他们上不去,当然会由鲁儒生司仪。
同时,泰山为天下圣山,尤其在齐鲁人眼中更是天下群山之主,所以鲁国孔子就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语。始皇要是带领群臣驱车轻易而上,泰山如何显得尊贵和伟大?只有经过千年万苦才能接近地东西,才显得出它的神圣和神秘,也才会受到人们的尊崇。
因此,他们一定要坚持秦始皇一步步地走上山顶。齐鲁虽已亡国,受秦统治,但这唯一留下的圣地,必须要他尊敬膜拜。
当然,对这种争议,扶苏只看做是两群腐儒在狗咬狗,睁着眼睛睡觉,只当没听见!
于是,这两群儒士开始引经据典的开始辨论。那‘之于者也’、令人酸掉牙齿的韶语听得扶苏晕晕欲睡,上下眼皮直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