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光闪动。尉迟云璐惊异万分道:“方公子哪里得到的这种棋中至宝?非石非铁,在下生平识棋无数,今日尚属首遇,不知是何质地?这般奇绝!”惊喜之情,立呈言表。
方国涣笑道:“此物名为天星棋子,非世间所出,乃从天外流星雨坠落地而来,姑且叫它‘天星’罢。仅百余枚纯白者,是一位棋道上的朋友大义赠送的。”
尉迟云璐惊叹道:“此天外来物既为棋子堪称棋中至宝,持在手中意感非常,果非世间之物可比!倘临枰对弈,可令人自生妙境,无形中可提高棋力,一着走出,必为妙手,方不枉用此棋子走棋。”
方国涣点头道:“不错,接触过此天星棋子者皆有同感,可见奇异之物,自有奇异之处!”见尉迟云璐呈爱极之色,方国涣便笑道:“尉迟公子既然喜欢,将这枚天星棋子收下便是,以成全公子的好棋之心。”
尉迟云璐闻之大喜道:“此为无价宝,让在下如何答谢方公子?”方国涣笑道:“宝随其人,送于尉迟公子便是了,给藏棋楼上增一品种、凑一数罢。”尉迟云璐欣然而应,谢过收了,随后取了两枚黑白各一的夜光棋与两枚暖棋棋子,递呈方国涣道:“这四枚棋子虽不及一枚天星棋子,但也为棋中极品,且送与方公子平常赏观罢。”方国涣见尉迟云璐也出自诚意,便高兴地谢过收了,二人各俱欢喜。
方国涣观赏了一番藏棋楼上所收藏的棋具,敬佩之余,赞叹道:“此楼内所收藏的棋具甚丰,古今棋家,再无如尉迟公子这般气势了!”
尉迟云璐笑道:“棋趣无穷!藏趣也无穷!各得甚乐。”
这时,方国涣见有十几张并摆在一起的棋盘大小似有异处,细看之下,不由一怔。原来这些棋盘不同于世行的十九道棋盘,而是纵横之数有十七道者,十五道者,十三道者,十道者,九道者,甚至还有一盘七道者。
方国涣看罢,惊讶道:“曾闻棋盘在古时有少于当今世行十九道者,今见诸盘,果知为真了。这些道数多少各异的棋盘,不与当今世行十九道者同,不知是何道理?”
尉迟云璐道:“汉之前,多种道数的棋盘并行,汉以后,才以十九道者为正,少于此者不再兴。”方国涣道:“难道汉之前,或更以前者,多以十七道棋盘以下为是吗?”
尉迟云璐道:“不然,在下幼时曾随祖父探查一座春秋时楚人古墓,洞眠者也好棋之楚人,在其陪葬品中有石刻棋盘五张,其中便有十九道及少于十九道者。然十九道者位置居上中,十五道与十二道者位置居侧下,摆放似尊卑之分。或为古人对弈时,以棋盘道数多者为尊,少者为下,或许又与棋力的高低而选择棋盘道数的多少,走起来难易有关。”
方国涣闻之,点头道:“公子所言甚有道理,在下临枰走棋尚可,然对棋道的起始源流则知之甚少,实不足以为棋家,今日得此良机,当向尉迟公子请教。”尉迟云璐道。“方公子过谦了,在下收藏有大量而丰富的棋经古谱,故对棋史有些考究,但浅说一二罢。”
尉迟云璐于是道:“棋艺一道,本始于上古,兴起春秋,盛在隋唐,发展于宋元。先秦有《世本》一书,便有围棋之名。《论语》、《左传》、《孟子》等圣贤书莫不载以棋事。《尹文子》所谓:‘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进退取与,攻劫收放,在我者也。’便是论以棋义。临枰对弈,古人又有‘手谈’、‘河洛’、‘吴图’、‘方圆’、‘乌鹭’、‘坐隐’、‘烂柯’、‘坐藩’、‘略阵’等称,多以意名之。晋人《世说新语》中也载有棋事。棋艺高者,有国手之称,如春秋时之弈秋,唐时顾三思。至于棋上得朝廷封号者,古时有几位高手名家被御封‘棋圣’,本朝则有国手状元曲良仪。棋谱最早似成于东吴,故有‘吴图’之称,其实不然,汉以前便有棋谱传世了。后又有北宋之《忘忧清乐集》,元人的《玄玄棋经》,则是有些名气的经谱。古之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无不善棋,但多拘于术上,传隋文帝曾以一盘棋赢得天下,不知真假。至于棋道外流,大约汉时便已传入印度,唐之初,传入高丽与东瀛。”方国涣听罢,点头赞服。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五十一回天人弈战1
方国涣这时言道:“尧造围棋,古今沿传已久,不知尉迟公子有何高见?”
尉迟云璐道:“帝尧造棋,教其子丹朱以敛其性,古今棋家多以此说为是,尊帝尧为棋祖。然棋道广博,理奥义深,非一人所能穷之。棋之道,当为上古圣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和人事而制,感自然而悟。其三百六十一格,应先天河图之数,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四度之一,黑白分阴阳以象两仪,立四角以按四象,统括天地四方为六合,千变万化中,示以万物之理,所谓世事如棋,便是如此了。先父曾言,其年轻时游一石山,偶见石壁上有刻图似棋盘者,隐见日月星辰,布势如棋,惊为上古人祖所遗痕迹,棋之始,当以应天象而成。所谓天做棋盘,星做子,便是以天喻棋罢。”
方国涣闻之,点头道:“棋应天成!果有道理,先前在下蒙先师启启悟,于神虚心定的朦胧状态中,正是感悟天象之妙而成天元化境之棋的。”
“天元化境!?”尉迟云璐闻之一惊道:“方公子原来已达到化境之棋中的最高境界——天元化境!”
方国涣惊讶道:“难道棋之化境也有不同吗?”
尉迟云璐道:“不错,在下藏有一册古传的《三元棋经》,上载棋事,把棋道分为三元、两大、一小。三元者,指棋上修为达通神入化之境,分为天元化境、人元化境、地元化境,而天元化境为三元化境中的最高境界。两大者,为大棋之境与大棋之术,一小者,为棋上小术,指一般棋上好手而言,也就是所谓的上棋。”
方国涣闻之,惊讶道:“世上竟有此奇书!能把棋家的修为分得这般详细!”
尉迟云璐道:“书载其名,可见古人在棋上已有达三元化境者,故有此说。此书乃是先祖从一位异人手中所得,但历代先人都未曾见识过棋上的修为真正达化境者,以为是一种棋上假说而已。今日在棋场上见方公子点示以妙手棋,超乎人之想象之外,当达以化境之棋,在下吃惊之余,果知经不虚言,故请方公子看过此书,或能别有启发。”说着,尉迟云璐从暗橱内取出一册古书来,递于了方国涣。
方国涣接过那册《三元棋经》,翻开看时,见其首篇即为三元化境之论,心中惊讶道:“师父所求,我之所成,竟与古人偶合,可见棋意都相通罢。”于是阅读起来。
天元化境注为:天元之境三元化境之首也,棋之最高境界,本为仙家修行之果,应天合地化通万物也。灵慧聪奇,禀具棋根者,五百年或可出一人。其下又释有经文,多与方国涣所悟感者同,尤自惊异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