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怀猜忌自私残忍还是独占欲,其实都有个度。小容的另一半若能保持在合理的程度之内,小容固然会过得更好,也实在是他们自己的福份。因为,一旦他们做了过头的事情,于小容恐怕并无大损,而真正受损失的,真正要失去永远无可挽回之人的,只将是他们自己。
最后,如果给小容劲节的课题《论忠臣的决择》
有时候会觉得,在所有的人当中,小容和劲节的选题是最为相似的。虽然托孤之臣并非都是忠臣,忠臣更不可能都被托孤,但是小容与劲节的课题,却是在已知的八个题目(包括张敏欣等几人的母爱、奸臣的享受人生观、独特立行的皇后和女王的后宫)中,仅有的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的两个。
但小容不是劲节。
劲节的选题,是为了寻找一个内心的答案,所以他的位置一变再变,在自己都未必确实发现的时候苦苦求索,对他来说,过程远比结果要重要。
小容呢,以他对自己的题目的完成来看,他要的是一个完美的结果。所以,劲节选择去体验世情,小容却是在不断根据世情调整自己。因此,如果小容来做忠臣的决择,只怕也就不必决择了,他也许会把忠臣做到完美无缺,却未必能得到劲节的体悟——当然,这其中也不得不说,小容实在是太迟钝了。指望他自己感悟,也着实难为了他。
提到劲节,便不能不提东篱,如果没有他,劲节也未必会摸得清自己最真实的渴望,最后也就是混过这一世后完成论文回归小楼的世界罢了。只是,如果是小容,东篱是否会成为变数还很难说。
小容不会在完成论文之前给自己找一个休息期,不会做商人玩享受的他根本就没机会呆在一个县中等东篱来到。小容不会为了高兴就故意蹲牢房,自然也就不必东篱来解救他……劲节会做的一切,小容统统不会做,不会任性而只是中规中矩完成论文的他,大概连碰上东篱也不可能吧。而没有劲节机缘的东篱,是否还会成为元帅亦是未知。
然而又忍不住想,如果竟会呢?如果竟然有个机缘巧合让小容也一样在定远关前与东篱并肩而战,是否仍然会有那一段感人至深的友情?答案仍然是不会!小容会把东篱当成榜样,当成一个完美的教学模板来学习效仿,却不可能把他当成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是天大的幸事,劲节与东篱即是如此。并非小容无福,只是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劲节选此题固然是幸甚,小容实际上弃此就彼,又焉知不是通向他的幸福……
第三位课题交换者:阿汉
首先换给他轻尘的题目《论帝王的完美爱情》
对于阿汉来说,爱情只怕远不如睡觉重要,而他的完美爱情观,大概也就是被人养着让他吃、喝、睡……
阿汉最先入世的时候,选择的是自己的身体,也就是说平平无奇但也不惹人讨厌。以这样的形象入宫,再加上阿汉的个性,想得宠怕是不易,搞不好随便几世过去,也难以和爱情沾上一点边。只怕还要同学们看不过眼,帮他换一个漂亮一点的身躯,然后麻烦从不起眼变成了招人妒忌……
不过也就是这样吧。
大不过宫廷斗争折腾得你死我活,以阿汉的性子只怕也安之若素随遇而安,了不起死了回小楼继续睡觉,若是顺利一点,就平安到老,好歹见皇帝几面攒点学分。
没什么大风浪,断不了小麻烦,阿汉若是选了这个题目,也许会在拥有史上最长修学分纪录之后,混混噩噩混到毕业吧。
再来给阿汉要换的是小容的课目《论托孤之臣的下场》
说到这个课题,比起阿汉其实我更想研究一下会托孤给他的皇帝脑子里装的是什么——会托孤给阿汉的人,不是太有识人之明,就实在是思想太过异于常人。
做托孤之臣很累,但是丝毫不用怀疑,阿汉一定会是非常用心的。答应了的事就一定会做到,这是阿汉最大的特点。
但是,不放心!实在是不放心!让阿汉带着小皇帝,这孩子能平安长大么?
阿汉并不傻,但是,他太单纯了!在宫庭之中庙堂之上,这是多大的致命伤?随便谁都可以算计他,有心要套话,只怕也不成问题。别说是把皇帝教养长大,只怕他自己的安危都成问题!纵然是可以象现在一样给他绝世的武功或是贯输许许多多的知识,又有什么用呢?
阿汉的优势是他可以经历数几世,经验可以积累,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到了阿汉能做到看着每个眼神、举动、每一句话都觉熟悉,可以凭着以前的教训明白对方在想什么的时候,也许这托孤的任务才能真的完成吧。
只是……阿汉养出的小皇帝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象阿汉一样吗?这个答案实在很吓人!一个懒到没边单纯到极点却绝不可能象阿汉一样有小楼这个超级作弊器的皇帝……前途何止是“无亮”?简直是一片漆黑!这样的皇帝,也许早点禅位给某些皇室大臣还对国家更好些!好在,若是他的性子真如阿汉,倒应该不介意权柄荣耀,放手消遥,再配上这等性子,别人害也懒得害,就算是软禁甚至衣食不周,大概他也不在意,只怕真能安逸到老也说不定。只是,托孤给阿汉的前一个皇帝,若是地下有知怕是会气得想要跳出来暴走了。
又或者,按照“父无能,子有才”的例子,从小不得不多方自力更生的小皇帝会是一个强势之君?如果是这样,倒是国家百姓之福,阿汉也算是完成了使命了。
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阿汉被托孤,想到的总是皇帝的性子,琢磨的是这个小孩子会成长成什么样,却不会担心阿汉的安危。或许是觉得,皇帝也需要个好名声的。这样的托孤之臣,威胁是一点没有不说,对付他都觉得是浪费了精力,许就这样放过了任他颐养天年吧。也许对他亲近些,也许对他苛酷些,但总是性命无忧的。想来阿汉也不甚在意皇帝对自己的态度或是生活待遇,就这样彼此相安无事百年,倒也并不坏。不定几十世过后(主要是考虑到积累经验值所需的时间太长),不知不觉的,这篇论文也就通过了。
最后换给阿汉劲节的课题《论忠臣的决择》
这个课题也许是阿汉最容易完成的课题了。
决择?还用决择么?以阿汉的单纯、善良与固执,他的选项永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依着自己的良心。这个选择既让他心安理得,又是课题的需要,阿汉选起来,没有半点难度。
阿汉的为人,只怕不会权倾朝野或是搞什么文死谏武死战,但象劲节前几世的选择一样,做个小小的医官、翰林,也并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