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真实,所以无奈;因为真实,所以怨恨。
瑞王:一君功成万骨枯
不愿承认瑞王是个“圣明天子”、“贤德名君”,如果非要我冠之以名,“枭雄”或许比较适合他。
虽然不是说“明君”就一定清明如水、圣洁清澈,但至少,不能对不起那心心念念保家卫国、忠君爱民的国之栋梁。如果一味追求“帝王权术”“圣心难测”,这样的君主难免流于旁门左道,终当不起“明君”一名。
翻阅史册,最常看到的帝王之家,是骨肉相残,血肉成泥,最不少阴谋诡计,最不缺无辜性命。似乎,只要是登上九五之位,只要是善待百姓,之前的卑劣无耻、狡诈阴狠,皆成了被逼无奈,自保伤人。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为将者是如此,为君者,脚下的累累白骨,怕更是难以数尽吧。
瑞王无疑是聪明绝顶的,每一步每一计,皆是在最佳时机出手。与陈国的勾结成就双嬴,逼杀风劲节,一得九王的支持,二得定远关的兵权,三除卢东篱,更是借此埋下推翻九王的种子,一计数得,不得不令人赞叹其布局之深远,心计之无双。这样的帝王,或许是百姓之福吧?他能够明是非,能够除弊政,能够施仁术,能够保和平,得君如此,百姓有饭吃,有田种,有冤能平,有恶能除,这样的日子,或许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吧?
一条无情染血的帝王路,脚下所踏的,是兄弟被冤枉的心伤,是“盟友”被离弃的怨恨,更是国之栋梁被牺牲的无辜。
奇怪的是,苏凌口中透露出的信息:瑞王无比的痛恨卢东篱!因何如此呢?或许是愤恨风劲节的不识时务吧!不可否认,瑞王惜才怜才,他是真正看重风劲节的,偏偏,风劲节却选择与卢东篱共进退。这样的友情,孤独的帝王怎能不怨恨?如果没有卢东篱,风劲节是不是就会投入他瑞王的帐下呢?这样的猜想,令帝王更加迁怒那个“好运”的卢东篱吧!凭什么,那个诗酒傲王侯、天地不能拘的风劲节,偏偏只愿与卢东篱生死与共?他身为王子,礼贤下士,雄才大略,却比不过那个什么也不是的小小卢东篱?也许,就是这样的妒忌,这样的懊悔,交织成帝王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怨恨吧!
不管帝王最终的心思如何,是痛悔,是懊恼,是怨悔……只是,身为读者,却不能不痛恨,不能不怨恨,背后的真凶,幕后的操纵者!
流不尽的英雄血……是否终有以血偿血的一天?
王大宝:自私亦无私的风骨
如果不是遇上风劲节,或许王大宝一生便是做他平安无事的牢头,有着欺弱怕强、欺善怕恶、爱贪小便宜的恶劣性格,也有着孝顺质朴的美德。
偏偏叫他遇上了风劲节!
于是,他在国难当头之时,也愤然举起手中武器,追随风劲节,力抗外敌!
于是,他终究抛弃过去几十年的碌碌无为的生活,选择轰轰烈烈的从军生涯。
时世造英雄,纵然他是一个不能改变天命的小人物,却也不能忽视他骨子里的爱国爱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只是,终究也不是无私到底的人物呀!
实在不愿风劲节那么残忍地让王大宝们认识到自己的自私。
征战沙场之时,他愿为将军舍生忘死挡刀挡箭,却不能为了将军的冤屈,公然与朝廷作对。
他有父有母有妻有儿有女,他的家人亲人,任何一个,皆在天平的另一端,为了他们,他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英勇的将军走上刑场,不得不血淋淋地剖析自己的灵魂,原来,自己也是如此的自私!
虽然自私,虽然不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却依然有着善良、忠诚的一面,依然有着英雄的风骨。
只是,在风劲节死后的日日夜夜,是否还会不断想起定远关漫天的血雨?是否必须忍受不时涌上心头的罪恶感?是否会暗暗后悔为何不冲冠一怒先救将军再说?
他毕竟只是一个小人物呀!或许他也如同卢东篱一样,自责愧疚,难以承受心灵谴责之痛,但风劲节眼中却只有卢东篱了,纵然再入红尘,怕是也顾不得其他人的感受吧?
卢东觉:成长的代价
最不能忘怀的是,那张纯真少年的笑脸。
最不能原谅的是,那低头不敢直视大哥的泪眼。
曾经,那个少年是何等天真热血,他会因为风劲节的无礼而恼怒,他会看到不平冤屈之事第一个跳出来大声斥责,他曾憧憬考得功名报效帝王家,也曾努力守一方领土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