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阅读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联合古陆恒天大帝传第44章(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改革军衔制:从高到下依次为帝国元帅、帝国上将军、帝国一级、二级、三级大将军、帝国一级、二级、三级将军、校尉、都尉,其中校尉和都尉各分五级;士兵分为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军衔既是荣誉的象征,还是担任相关职务资格的参照,又是享受各种特殊待遇的通行证。但军内将领待遇上仍暂时按照爵位享受。

取消跪拜和三呼万岁的礼仪,朝见皇帝只需要称呼皇帝陛下或陛下,右手握拳贴于左胸弯腰六十度以表敬意。

取消皇帝后宫三宫六院的建制,彻底破除太监制度,只保留了贵妃称号。其后宫因为只有溏思思和樊馨二人,所以也用不上那么多人手,最后只留了少数宫女,其余的太监和宫女都迁出宫外,令刘基负责妥善安置。

取消宰相制,代之内阁制度。内阁成员享受原宰相待遇,协助皇帝处理军政大事,并各分管一摊政务。内阁之外设秘书处,专职起草国家政令、皇帝旨意。

通过一系列军政改革,恒帝国再次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军政分离和取消宰相制这两项更是走在了当时联合大陆各大国家的前面,有效的避免了地方坐大和宰相专权的弊病。

这些改革措施雷霆万钧般一个又一个劈在了玄黄大地之上,打得众人措手不及,许多措施更是对玄黄几千年传统历史的挑战,这里面当然会触及相当一部分人的即得利益,但常天事先已下旨意:凡阻挠各项改革措施者皆以谋反罪论处,绝不宽贷。

常天登基之初便以铁血手段强迫推行新政,一时间固然能够威慑,但后来自然免不了产生反弹,但无论如何这总是历史的进步。本来按照常天的意思还想立即废除爵位制,但皇后唐思思力劝丈夫缓缓再行,理由很简单:那些征战沙场的将士无非是想挣得个爵位光宗耀祖,一旦废除,谁还愿意拼命打仗,再说那些已经封得爵位的人又怎么办?众怒难犯呐!常天听后也认为自己是操之过急了,但后来还是通过一些办法将爵位变成一个虚的头衔,各级官员的待遇和职务完全相关后,慢慢的爵位最后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接着便是从上到下的一系列任命:

刘基、马金星、樊化、傅子文为内阁阁员;其中刘基主要分管吏部、刑部,马今星分管礼部、监察部,樊化分管兵部,傅子文分管户部、工部。内阁成员名义上分管各部,但集体参与国家军政。大理寺直接对皇帝负责,为帝国最高刑狱判决机关,长官为周菌。

命陈子皇为汴梁太守、张宗义为荆州太守、许文远为中州太守、王佐为宁川太守兼领大散关、李明青为安州太守、吴王公孙纠兼涯州太守、杜挚任漳州太守、黑云代晋州太守兼领日月关、寒必从代龙州太守、唐越清代燕州太守~~~~~~~~~,两大自治区由该族头领担任太守。各县县令受太守辖制,但由吏部任命。

封徐明为帝国元帅;

黑云、寒必从、唐越清、秦进为帝国上将军;

陈子皇、张宗义、许文远、杜挚四名老将为帝国一级大将军;

龙获、唐越楚、裴元仁、文强、秦传、司马冀为帝国二级大将军;

高进、马荷花、陈庆之、袁世民等为帝国一级将军;

~~~~~~~~~~~~~~~~~~~~~~~~~~~~~~~~~。

命唐越楚任北斗军团军团长、参军李卫权;

秦传任南斗军团军团长、高进任南斗军团副军团长代行军团长职责、参军赵全;

裴元仁任天蝎军团军团长、参军聂风;

龙获任麒麟军团军团长、参军孙兵;

文强任龙凤军团军团长、马荷花任龙凤军团副军团长、参军张岳;

陈庆之任双头鲸水军军团第一副军团长代行军团长职责、第二副兵团长兼参军阔蓝天是原吴国海上舰队统领。

说明:文强是原黑云和寒必从手下的关宁铁骑副总指挥官,由黑云和寒必从推荐;秦传乃上将军秦进之子,由公孙纠推荐。

从以上封赏中明眼人可以看出,这次没有分封爵位,常天的意思是把这个问题挂起来,但在待遇的享受上开始逐步实行行政长官与其职务完全挂钩,军事长官则是职务与军衔双挂。帝国元帅、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将永远享受帝国给予的崇高待遇,无论其是否还担任军职。

另外对情报机关的权限也重新进行了分工,以唐风、唐雨为首的情报组织定名民风采集厂,主要负责监控帝国内部;以司马冀为首的情报组织称帝国安全部,主要负责对外情报的收集以及国内反奸行动。两大情报机构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另外还有唐雷、唐电的军内特别调查大队,升格为帝国军监察部,主要职责是防止军内的贪污、腐化,同时也监控反叛和军内反奸。

一系列新的军政改革和人事任命出台后,常天开始了迁都计划。相对于那些改革措施,迁都遇到的阻力是难以想象的,由于大恒帝国是由西川发展至全国,帝国内大部分高级官员和将领根子都在西川,玄黄族人有着落叶归根的深厚传统,再说西川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玄黄最富庶的地方,这些官员的产业也大都在此。许多老人甚至扬言宁愿不做官也不离开故土,真正支持迁都的高层只有马金星与傅子文二人。马、傅在这个问题上替常天背了不少黑锅,因为提出迁都建议的正是他二人。

反对迁都的一派则以刘基和樊化为首,只是这两位当面不表态,背地里暗中支持原西川籍官员上表陈述迁都弊端,最后还请动了常天的老丈人唐松出面。常天顿时大感头痛,因为这些帮助常天父子打下大恒帝国的官员不愿离开故土也是人之常情,就连两位老丈人都反对自己迁都,自己总不能狠心不顾旧情镇压这些反对者吧,何况法不责众,其中还牵涉两位老丈人!常天更感到伤心的是唐思思在这个问题上竟然也不持完全支持的态度,只说服从皇帝陛下的决定。但迁都是常天早已制订的国策,因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漳州实在离玄黄各州太远,头和手脚离得远了,协调指挥起来就不不便,这不论对新政的推行还是未来对抗东、北两大军事强国都是不利的。

为难中的常天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自己的竟然是樊馨,樊馨自告奋勇回家劝说父亲樊化,再由樊化去劝说那些西川籍官员。常天欣喜万分,后来竟然一连半个月都在樊馨宫中渡过,气得唐思思又羞又恼,不过这会的思思已经不是年少时任性的少女了,当她知道樊化在迁都的问题上开始转变立场后,明白到自己必须和丈夫保持一致,所以她也开始做起了父亲唐松的工作。

樊化本就是个唯上是从的人,之前也反对迁都是因为怕西川籍官员骂他,现在女儿来劝,此老权衡之下,很快便在庭议中转变了立场,事先也不和刘基商量,给刘基的感觉是被老战友给出卖了。而唐松则对女儿说,军国大事我不好参与,你们都走吧,我是不会离开西川的,而且表态说以后不再参与此事的讨论。

常天召集文武百官,最后一次讨论迁都大计。由于事 ',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