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天与最高统帅部的几位开了一个很短的碰头会,很快做出了决定:同意汴梁城的条件!由此,楚国正式成为历史名词。
知道和平解决汴梁消息后的恒国军营欢闹、沸腾起来,只有唐越楚一人感到惋惜不已。
十一月十五日,恒国太子常天手捧轩辕古剑,率领军队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一路上汴梁的民众由于免遭了兵灾之苦也因为汴梁官员的组织安排都出来夹道欢迎恒国的军队。跟在常天身后唐思思也享受到了丈夫带来的殊荣,汴梁的百姓也首次大开眼界见到了未来帝国皇帝和国母的真面目,由于徐明的坚持,这次仪式他没有参加,而是默默的去到前朝宰相秦城府前凭吊故友。
马金星率汴梁众官员手捧玉玺于皇宫大门外迎候常天。
远远看见以马金星为首的楚国官员,常天勒住了缰绳,下骑独自走了过去。马金星也怀抱玉玺向常天对面走了过来。两人面对三米的距离同时停止了脚步,互相注视了片刻之后,马金星跪地,将玉玺高举,大声说道:“原楚国宰相马金星率众受皇帝何士岩陛下的托负,现向恒国太子献上国之玉玺。”
常天紧上两步,扶起马金星,两人都深深的望了对方一眼。待常天双手高举起代表楚国降伏的国玺,在场的双方所有官员和将士都欢腾起来,毕竟战争暂时结束了,还有什么比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呢?
第三卷第七章楚心归恒
忆前事金星无悔,获重用楚心归恒。
常天正式率军进入汴梁,裴元仁及所属几百特种兵才敢从各个角落里钻出来。原来早在两军会战前,常天便派裴元仁的特种兵迂回到了敌后假扮成楚国军队,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假如正面战场不利于恒国军队,这支特种兵就作为一支奇兵从敌人后方杀来,如果楚军溃败,便挑选几百精英假扮楚国败兵混入城内伺机制造混乱,几百人夹杂在十几万溃败的大军中混入汴梁城实在是轻而易举,至于怎么隐藏,别忘了唐家以哥老会为骨干的情报系统早已在汴梁城里扎了根。粮仓位置当然也是恒国情报人员早就侦察好的,楚国大败之下想也没想过敌人会在大战之前布下这么一招狠棋
常天来到汴梁做的头一件事情,便是按国君的礼仪厚葬了何士岩,并将自愿服毒陪葬的徐圆也随他安葬在了一起,但这位太子殿下自始自终没有出席何士岩的葬礼。许多年以后,何士岩的墓地被一群黑衣人夷为平地,传说是灵山弟子所为。
第二件事情就是重新修建秦府,供人凭吊这位前朝抗金宰相的功绩,常天亲自参加了重修秦府的奠基仪式。
这两件事情做得非常漂亮,得到了前朝遗老和原楚国降臣的感激!常天也按照双方当初的协议,留用了大部分官员,对于那些明显不称职或则难以信任的官员也只是发给一笔经费,让其自谋出路。但在对楚军的整编上,常天费了一些脑筋,因为这些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十多万官兵,许多都是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农民,其长官也多有不能称职者,而且年纪参差不齐,大的有六十岁,小的才十三岁,这些人要是令其回家又没有了土地,大都是想留在军中混口饭吃。
常天最后在这十余万降兵中挑选了五万青壮年编制到各个军种当中,其余的一部分给予土地和路费令其回家种田,一部分派往后勤部门,但只要愿意,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参加军屯,也就是当一辈子国家的专职军农,这是常天在西川安置难民就实行的一种政策。结果除了可以混去后勤部门继续当差的人外,其他人都愿意参加军屯。
常天做的第二件大事当然就是奖赏有功之臣,与徐明、樊化商议好封赏名单上报给在漳州的恒国皇帝常礼批准。其他倒没什么,只是徐明坚决不接受加封二等公爵,理由是天下尚未一统前决不再接受任何封赏!常天想想也只好按照他的意思来办了。
根据后来批转回来的封赏名单,除了陈庆之因为阻挡吴、越联合水军有功直接赐一等子爵、任洪河水军副军团长外,其他将领的爵位各升一级,参战的各兵团将领除正兵团长无法升职外,基本都获得了相应的奖赏和提升,特别是那些西川军事院校毕业的将官得到提升的力度最大,一部分人甚至已被提拔到了旅级主官的位置上。
各种交接事宜马金星及原楚国官员都很配合,恒国的接收官员都非常满意。常天因为交接工作也经常与马金星见面,但始终没有机会单独商谈。常天也曾暗地里委托过一位忠厚的原楚国官员向马金星了解他个人希望将来能出任什么职务,但马金星没有明确答复。
等到整个交接工作基本结束,常天觉得是时候单独与马金星谈一谈了。
听说常天亲自到府拜访,马金星没有迎出大门,而是站在厅门前恭候着恒国太子。笑容满面的常天没有带任何随从,似乎是像到挚友家中随便坐坐一般。两人见面一番客套之后,分宾主而坐。
马金星作为一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