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常天也没忘记嘱咐傅子文卖给大食帝国的弩箭必须在射程上比常天军用的属于低一个档次的产品。不过尽管如此,丘里夫这趟的任务对大食帝国来说还是相当成功的。
后来可可尔曾为这件事情责问常天,常天的回答是:“这是商业行为,官府不好干预,如果金帐汗国有需要,也同样可以找我们的商人购买啊。再说我们的协议仅仅是互不侵犯,并不是互相帮助嘛!”可可尔听说后大骂玄黄人太狡猾,不过后来把协议找出来看了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协议上清清楚楚写的仅仅是两家互不侵犯对方的实际控制范围而已。
常天临行前与徐明两个人深谈了一次。
“此次回川,我想将西北全权委托给将军,如何?”常天征求徐明自己的意见。
看着徐明半响不回话,常天又说道:“当然,如果将军和我一起进川也好,家父几次来信提及,很是想和你见一面呢。只是西北交给他人,我总是不能完全放心啊。”
“承蒙少将军看重,徐明惭愧。不过有件事,不知当不当问?”徐明踌躇着说道。
“将军尽管问,常天必定知无不言。”
“好,少将军此去西川,是否为称帝一事而去?”徐明直接问道。
常天望着徐明,发现徐明也正看着自己,两人都没有回避对方的目光,就这么互相凝视了片刻。最后还是常天微微叹息了一声,略微转了下头,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徐将军以为如何?”
“在下对大都督称王一事完全赞成,玄黄大地应早得明君,以期江山一统,此乃民心所向,众将士亦盼建功立业,好效命疆场,这也是迟早之事。只是目前形势对我们并不完全有利,无论西北或是西川,相较与玄黄内陆毕竟不算富庶之地,论人口不过千余万,不及玄黄总人口十分之一;论实力,我们还比不上何、马和公孙无成,与袁霄在伯仲之间。我军虽然战力比较强大,但长期的战争毕竟还得靠资源的支撑。还有,重要的是:如今大散关与荆州皆不在我手,等于永远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呐。”
“将军所言,常天何尝不知。不瞒徐将军说,前些年就有人曾经怂恿家父,不过父亲大人并未同意。这次父亲书信中也未提及,不过我确实听说有些人再次建议此事。此一时、彼一时,这一次估计是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呢,恐怕是众意难挡啊。”常天说的都是实情。
“少将军如此坦诚,徐明也就无话不说了,其实这件事本身应是利大于弊,少将军大可不必阻挡,反而应顺水推舟才是。不过,此前应先夺取大散关或荆州,把握主动权。”徐明在原玄黄帝国能够做到上将军,当然不仅仅是武夫那么简单,话说到这里,常天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想必一是提前表态让常家父子知道自己在这件大事上的基本态度,因为徐明毕竟是玄黄帝国旧将,如要单独镇守西北,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就必须互相坦诚;二来也想尽快立些战功吧。
“那徐将军认为大散关与荆州攻取哪一边比较合适呢?”其实常天和徐明在战略上的构想基本是一致的,不过他还是想进一步问问。
“大散关,因为荆州与袁霄势力范围过于靠近,难免会多树强敌,而且我方水军难以肩负攻打荆州重任。”
“徐将军所言正与我不谋而合啊,呵呵。那就这么定:请将军先作好攻打大散关的准备,回漳州后我视情况通知将军,西北就暂时拜托了。”常天非常满意徐明在那件大事上态度的明确,也知道既然徐明自己提出攻打大散关,必然已是有了计较,自己大可安心回趟西川了。
回到漳州常天第一时间将师傅被何士岩所害之事禀告了父亲,常礼为老友如此离去自是哀伤不已,吩咐儿子这个仇必须找何士岩、张敏算个清楚……
这一年的大年三十在常天的提议下常家与唐家是在一起过的,因为唐门总部已经搬迁到漳州,刚好这次越清和越楚兄弟也随同常天一起回来过春节,就索性聚在一起了,当然也没忘请了唐婧。这次留守西北的只有徐明、裴元仁夫妻、龙获、杜挚,其他副兵团以上将领按照常天的意思都回了西川。这些安排当然也是常天与徐明秘密商议的结果。
漳州,大都督府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唐松、唐婧兄妹及越清三兄弟与常家父子这顿团圆饭一直吃到凌晨方才罢休。
常天一直忙到大年初十五,几乎与家在漳州的高、中层官员都见上了一面,并乘这个机会将西川这一年多的情况更详细的了解了一遍,当中的事情满意居多,尤其是经济方面因西部通道的重新打通,今年西川的财政收入达到了创记录的1400万两白银,人口也增加到700万,常天肯定了大家的功劳。至于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也未过分指责,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提了一些改进“意见”。
直到过完大年,常家父子两人才真正坐在一起商议往后的发展大计。
“裴元仁这小子可真是检了个大便宜啊,哈哈。”常礼听完常天说的一些趣事,对裴元仁的婚事尤其感兴趣。
“你和思思还好吧?”常礼冷不防的问了一句。
“好,好,嘿嘿。”常天嘿嘿笑道。
“真的很好?”面对老爷子的追问,常天有些懵了。
“当然。”常天回答道,事实上他确实没发现哪里不好。
常礼默然良久,最终还是没有没把那句:“那怎么没给我抱个胖小子回来”说出口。
“父亲,听说最近不少官员建议西面称帝,可有此事?”常天也没想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但他没忘记今天的主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