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两边的阵型都差不多,前方是没有统一军服的一排排火枪兵,后方则是炮兵,侧后翼则是骑兵。看上去兵种都差不多,其实差别也很大,西征军前方的士兵和印安人一样,都是制式的滑膛枪,后面大量人员,装配的却是双管猎枪。炮兵就不用说了,印第安人那边只有两门不知道英国人从那座要塞上拆下来的几磅小炮,而西征军这边,却是制式的二十门野战子母炮。
因为点由印第安人一方挑选,结果他们那边的后方坡度比较明显,非常适合骑兵冲锋,不过匹兹堡西征军这边,却比他们多了好几门火炮。而且非常好笑的是,两边的队伍中都插着几个穿军服的正规军军官,印第安人那边是英国军官,西征军这便是大陆军军官。
一个适当的比喻就是,两边都是一群由几头狮子带领的绵羊。
两边的指挥官都用那单筒望远镜观察了一番对方的情况,看到这样相似的状况,也不由得想发笑。
第九十七节决战湖畔战场
上帝保佑合众国!出击!”阿拉密斯大声下令。
鼓手开始敲鼓,步兵第一队的中队指挥官“唰”一下拔出指挥刀,向印第安人阵营一指,高呼“前进!”
民兵们开始踏着鼓点,在各中队指挥的命令下,开始一队队向前进。
那边的英国人和易洛魁酋长一声嘀咕,也命令队伍出击。
两边的音乐都一样,敲着小鼓,吹着牧笛,“滴滴答……滴滴答”士兵跟着小鼓的节奏,两眼向前平视,齐步走,基本不看脚下的面。
其实脚下一般也没什么障碍,到是敌人,一般不会允许这么轻易的就让走过去。
“轰轰……”两边的火炮开始发难。
那飞来的炮弹,都是结实的铁球,很多砸到上后,就会打水漂一样,蹭一下面后还会再弹起来,继续飞奔向敌军的队伍。
那飞奔过来的炮弹,看起来像跳跃的足球,轻轻飘飘似乎非常适合踹上一脚,不过要是真碰在脚上:
“咔嚓,咔嚓……”一片骨折声响起。
对于排成一排排的整齐队伍来说,那些飞滚的炮弹,造成的杀伤力绝对不低于开花弹。不管是那些跳跃的炮弹,还是贴着面滚动的炮弹,只要是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肉体障碍,统统都会被洞穿。
距离远一点的时候,基本是腿部碰上飞滚的炮弹,造成的伤害也多是腿被打成肉,要是抢救及时。还有活命可能。而到了近距离时候。很多炮弹会打在人的上半身,凌空飞过的炮弹,经常就是把小半个人都带走。那飞溅碎肉,足以把第一次参战的人吓晕。
而经过训练的士兵,就是要求他们不仅是身边的人倒下,要做到无动于衷,还要面对飞溅的血肉,仍旧能够做到按照音乐的节奏前进。
小鼓协调者士兵动作。牧笛则迷惑着士兵的心神,听着笛声,踏着鼓点,两边的队伍继续前进。
不管那脸上的碎肉,不管身边的哀号,看到有前面伤兵,就悄悄绕过,看到有炮弹飞来。就当作是只蚊子一样继续前进。
这线式战法,不愧是勇敢者的游戏。
随着炮火造成的杀伤人数增大,这时候就能看出两边人员的素质差异来了,虽然西征军炮火远比印第安人的要猛烈。造成的伤亡远比西征军的大,但印第安人基本没有退缩。反倒时候西征军的武装平民,有几个人忍不住胆怯,丢掉枪转身就跑,随即就被后面督战骑兵发现,挥着马刀追上前去,一刀砍掉脑袋。
不过印第安人只有两门火炮,它们的威力实在有限,对西征军造成的实际伤亡并不大,倒是西征军这边的十门野战子母炮(前节错误,炮已经被减为十门了),有充足的炮手快速装填,在短短的一个火枪手接阵过程中,把储备弹药的一半都给打了出去,给印安人造成了至少上百人的伤亡。而且因为都是集中一个方向打,造成的成绩尤其显著,那一片行军道路上,基本上都是哀号的伤兵和残缺不全的尸体。
两边队伍终于在相距百步左右的时候停下。
“举枪!”站在第一排的大陆军军官和英国人同时向自己的队列下命令。
士兵们齐刷刷将背上的滑膛枪枪口朝上,笔直的举了起来。
“瞄准!”
两边的队列立刻把枪口对向敌人,瞄准。
这时候站在中间看上去,两侧全都是刺刀,就像平放的梳子一样。
“开火!”“开火!”
“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