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一刻钟,江永文还是没有回来,历蓉蓉走出卧室,坐到江之寒身边,对他说:“你这一辈子呀,不要学你爸。男人嘛,最重要的一个,是要有魄力要有决断。有些事情,我从来不对你说,但今天忍不住唠叨两句。你还很小的时候,我把家务全部揽过来,拿出存的钱,让你爸去读函授的大学,几年的功夫才把本科的文凭拿下来。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他能有更好的展?为了这个,我自己也是牺牲很大的,所以对他后来的展我很是失望。这些年来,不是没有机会找上门来,但他都一一拒绝了。他的最大的毛病,就是太过安于现状。”
江之寒沉默了一会儿,看着历蓉蓉说:“妈,我觉得今天的事情是你不对。”
历蓉蓉生气道:“我就知道,你会站在你爸那边。”
江之寒说:“这是我的想法,也不知道是不是对。我给你说道说道。先吧,爸爸的事业选择,最后还得看他自己,我们最多能给个参考。他在厂里这些年,有很多朋友,有了感情,这是很正常的事。他也许是过于求稳了,不过你现在不是出来博一博了吗?家里面,有一个求稳的和有一个有冲劲的,我倒觉得是一个不错的互补。至于我高考什么的,你应该知道,我现在可以照顾自己了。爷爷奶奶他们都过世了,家里的事情也没有原来的多,还是由他自己决定吧。”
过了一会儿,看见母亲没有消气,江之寒又补充说:“我觉得,这个世上哪有完美的人啊?缺乏冲劲也许是爸爸的缺点,但你也得看看他的优点呀:他做事踏实肯干,他手很巧,各种电器水管厨房设备,无论是我们自己家,还是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是他在修理维护。他脾气又好,回到家虽然晚了,但只要有机会总是会帮着做家事。老实讲,这样的人也很难找了。”
历蓉蓉说:“我说过他没有好的地方了吗?”
江之寒说:“在一起日子久了,有时候就把优点都当作理所当然了,然后缺点被慢慢放大。这可不是什么好的趋势。”
历蓉蓉说:“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导致他不答应的,他不说我也知道。”
江之寒问:“是什么?”
历蓉蓉说:“现在找他这个人,是他原来的同学,在学校各方面还不如他。现在人家已经是副厂长了,把他招过来他自尊心受不了。”
江之寒叹息一声,说:“既然你知道,就不要再逼他了。人嘛,谁没有点自尊心呢?大过年的,何必为了这些事闹的不愉快。”江之寒劝道:“妈,你等一下就道个歉吧,事情就过去了。”
历蓉蓉站起身来说:“我为什么要道歉?我又没有做错什么,不过他有什么理由?”
67和母亲的分歧(下)
父母虽然在冷战,但第二天客人来的时候,表面还是像往常一样。。最先到的是小姨和她的女儿岳珊。姨父因为要参加一个远房亲戚的婚礼,中午是来不了了,但晚餐时是会赶来的。由于同住中州,两家走动较勤,在母亲的兄弟姐妹中关系是最亲密的。
岳珊比江之寒小五岁,但因为上学较早,今年已经在读初一了。招待小姑娘是很容易的,江之寒早就想好了,在书店里拿来几套漫画,吩咐她翻页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弄脏弄皱了,小姑娘就如获至宝的捧着书,一个人蜷进沙里看起来,叫她吃零食她也懒得理会。小姨和家里一向相熟,从来不把自己当外人,一来就进了厨房,洗菜切菜,帮忙做些前期准备工作,和厉蓉蓉一起忙着准备今天的招待。
十一点钟的时候,大姨和大姨父到了,一对儿女却是没有跟着来。据大姨说,儿子女儿都有中学同学的聚会,所以来不了了。大姨和大姨父一家在中州住了十几年,后来由于工作调动才离开。儿子已经快大学毕业,女儿也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多了。大姨父是在大学里教书的,现在已经是副教授。每次到家里来,都有点大知识分子的架势。这不,拿起厉蓉蓉家里的传记,喝着茶,悠哉游哉的看起书来,不太和周围的人说话。大姨在旁边看她的电视,嗑着瓜子,也自得其乐。
江之寒见客人似乎没有要自己相陪的意愿,就走进厨房去,问父母有什么要帮忙的。
厉蓉蓉正小声的和小姨在抱怨:“说什么儿子女儿去同学聚会。兄弟姐妹一家人,一年就聚一次,什么事情会那么重要?我看啦,就是没把我们当一家人。”
江之寒安慰母亲说:“很多小孩儿到了大学的年龄,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愿意和父母一起活动,也是正常的。”
厉蓉蓉说道:“那是自己教育的不好。小孩子是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但长辈那里走动走动,难道不是最基本的礼节?更何况一年不过一次而已。你那个大姨父,一天摆出个教授的架子,我看教的儿子还没有我教的好。”
江之寒笑着打趣说:“没错,这方面他是副教授,您是正教授。”
厉蓉蓉还是止不住抱怨道:“准备了这么多菜,结果这么多人不来,怎么吃的完?”
厉蓉蓉说没有什么需要江之寒帮忙的,江之寒就回到自己房里,开始琢磨食堂承包设计中的一些细节,和书店销售计划中的一些要点。过两天,江之寒就要去给温副校长拜年,在这之前他准备把企划书弄的更完整一些。
临近中午开饭的时候,舅舅才到了,是一个人来的。这些日子,舅舅在闹离婚,因为在外面和一个年轻女子好上了。舅妈又是到单位闹,又是要上吊,坚决不同意离婚。这个春节,自己带着儿子去了娘家。当年因为舅舅结婚晚,要孩子又有些波折,小孩儿比江之寒还要小四五岁,和岳珊差不多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