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当然”韩起笑着说,“捉拿她归案是在下的职责。我怎么会走呢,杨公子说笑了。”
“皇帝陛下手谕!”刘桢打开一张明黄色的卷轴,上面贴着那张皇帝亲笔写的手谕。皇帝下圣旨一般都是口述,手谕也是圣旨,但比一般口述的圣旨还要重要。所以后花园里的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命刘桢带罗菲取回证物进宫见朕,命韩起立即进宫见朕。不得有误。钦此。”
韩起听到这道手谕之后就瘫软在了地上,他知道大势已去了。
根据皇帝的手谕,禁卫军提督刘桢带领三百禁卫军保护着罗菲到翠花楼去取鲍超的包裹。而杨煜则率领二百禁卫军押着韩起直接进宫面见陛下。
罗菲紧紧抱着杨煜不愿分开,杨煜好言相劝她才勉强同意,但前提是杨煜得在大庭广众之下拥吻她。杨煜也是个风流成性的人,就没有拒绝。别人看到这香艳的一幕倒没什么,只是把吴大公子气了个半死,气得他的脸由白转红,由红转青,由青转绿,像变色龙一样变来变去。吴葆仁心中暗发毒誓:“他奶奶的!这姓杨的欺人太甚!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
杨煜押解着韩起进了宫,直接到上书房复旨。皇帝陛下根本就没有招见韩起,只是让他在门外站着。
刘桢和罗菲来到翠花楼,霍小玉从柜子里取出包裹递给罗菲。她好像知道罗菲要进宫去见皇帝,特意准备了一套得体而又好看的衣服给罗菲换上,还特意叮嘱罗菲进了宫要注意礼节,说话之前要多想想。罗菲对霍小玉的细心体贴十分感激。
罗菲出了翠花楼,钻进了刘桢为她准备好的漂亮的马车里,在三百名禁卫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向皇宫的方向进发。
皇帝陛下招见了罗菲,并关心地询问了她一些情况。罗菲在回答完皇帝的问题之后,就把鲍超寄存的包裹呈献了上来。刘度让上书房的参事领罗菲下去候旨。等罗菲出去了,刘度就打开了罗菲递上来的包裹,翻到了那封信。他迫不急待地打开信,细细阅读。刘度越读脸色越难看,看到最后他龙颜大怒,猛地站了起来,将信狠狠地拍在桌子上,大骂道:“这帮混账!狗娘养的!拿着国家的俸禄钱粮,却暗中勾结叛匪,图谋不轨!简直是可恶之极!该杀!该杀!我要诛灭三族!不!诛灭九族!我要让他们知道叛国的下场!我要把他们全都杀光!统统杀光!一个不留!”
刘度像一头愤怒的狮子一样俯在豪华巨大的书案前,他的手狠狠地捏着那封密信,就像那信里不是一个个文字,而是一颗颗叛党的首级一样。他的眼睛里喷涌着愤怒的火焰,这股火焰马上就要成为燎原的大火,将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
刘度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他将怒火压了下去,缓缓地坐了下来。刘度慢慢张开手中的密信,叛党名单中的第一位就是还在隔壁小会议室里开会的九门提督乐晋豪。九门提督手中握有东都城数万城防部队,虽是提督,但级别却是大将军,是刘度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连他也背叛了,这让刘度感到极度的心寒和恐惧。第二位是驻守石门关的马邑战区第一军团的提督孙盛。第一军团是马邑战区最强悍的王牌军团,一直驻守在石门关,如果他叛变了,石门关将不攻自破。第三位就是按查副使韩起……这些人中有些是手握大权或是手握重兵的,如果走漏了消息,他们就会狗急跳墙。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们一网打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刘度暗暗告诫自己,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鲁莽,需要冷静,需要谨慎,一招棋错就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皇帝刘度让参事去把会议室里的丞相赵鹤年、总理军务大臣丁国昌叫进来。这是两位辅佐过先帝的老臣,经验丰富,而且掌管着军政两院,是帝国的重臣。刘度觉得在采取行动之前应该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
赵鹤年和丁国昌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小心谨慎地进了书房坐在了皇帝的对面。
刘度说:“西北边防军的监军鲍超有线索了。是由姓罗的兄妹带人保护他到东都的。”
“太好了。我们正想了解西北的情况呢。”丁国昌高兴地说。
“他们是些什么人啊?他们说的情况可靠吗?”一向谨慎持重的丞相赵鹤年问。
“应该可靠,我刚才询问了那个姓罗的姑娘,她说他们是应美拉梅公国的大公府秘书叶枫和一个叫许德昌的请求来保护鲍超的。”
赵鹤年想了想说:“这叶枫我没听说过。许德昌?当年按查副使汤寿臣手下有个年轻的巡检官叫许德昌。后来他好像跟汤寿臣一起被流放南疆了。”
“丞相记得不错,这许德昌托鲍超带来汤寿臣的一封信。”刘度说完就把汤寿臣的密信交给赵鹤年看,赵鹤年看完了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丁国昌接过来又看,看完了喟叹道:“怪不得巴特隆能打得这么顺手呢,原来竟有这么多叛徒给他做内应!真是可恨!”
刘度问两位老臣:“这汤寿臣是东宫血案之后被流放的吧?我那时刚亲政不久,对这个人印象不深。你们觉得这个人的信可靠吗?”
赵鹤年说:“汤寿臣年长我两岁,当年我们同朝为臣,他任按查副使的时候,我任财政大臣,我跟他很熟,他的字迹我认识。真没想到他还活着。他搞情报很有一套。当年奥玛大陆潜伏在帝国的十七个间谍都被他一一查了出来。他从此名震天下。此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当年巴特隆深得皇太后喜爱,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就敢当面斥责巴特隆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居心叵测。只可惜后来他被巴特隆诬陷,流放南疆,从此下落不明。没想到他还活着,真是国之大幸。”
丁国昌说:“我虽跟他不熟,可当年也听说过此人的厉害。我从各个战区的战报资料来看,为巴特隆做内应,主动叛变的人都在这份名单里,一个不少。看来这份名单确实是真的。要是早三个月得到这份名单就好了,咱们现在也不会这么被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