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夫人摸了摸刚刚闭上地石门。是坚实的石头。日子久了,不用。上面甚至长出了滑腻腻的青苔。
一间空旷的石室,那辆牛车刚好能放下。有人出来帮忙将璃筠扶下来,坐上一顶简易的轿子,由双人抬着。
不一会儿,那牛车又照原样出去了。
柳夫人暗暗感叹,做得真是仔细。
为首的那个人皮肤黝黑,只在天灵处剃出个桃形来,脖子上还挂了一只银项圈。
他说话却是地道的京中口音,道:“夫人这边请。”
“这石室建造得如此宏伟,工程浩大啊。”柳夫人环视一周,不免喟叹。
他道:“夫人见笑,不过是依着原来的溶洞开拓而成。”
沿着溶洞往下走,却可以见到各色地石钟乳、石笋,在火把的映照下,泛着瑰丽的光彩。脚下是潺潺流动的小溪,但早有用木板铺好的一条小路,不至于让人轻易滑倒。
这样缓缓下行了不知有多远,出了溶洞,眼前忽然一片豁然开朗,田地整齐,房舍俨然。仔细看,淡淡的雾霭中,四面竟然都是高山绝壁,这一片平地竟然就像是生生地陷落下来的一般,不得不惊叹这般鬼斧神工般的人间奇境。
不远处竟然传来了朗朗的读书之声,像是私塾,却又不像。
“是什么?”柳夫人不禁好奇地问。
“学校。”那人语气很淡,但是能听出说出这个词,他颇有些骄傲。
“这里如此荒凉,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从声音听得出,那些学生人数众多。柳夫人有些疑惑。
“孤儿、弃儿,流浪街头地,自幼被拐骗出来的,只要是我们的人遇到的,都会送到这里来。多数人只知道这是一个能吞没人灵魂的山谷,又多蛇虫虎豹出没,所以只有很少的人敢深入这里。这个传说流传了很多年,所以这个山谷又叫食人谷。”他笑笑,“在别人看来是食人谷,但是在我们看来却是欢乐之谷。”
他顿了顿,又道:“这里用来疗伤应是最好不过。两位的住处已经备下。请随我来。”
他指着一间靠着山脚地房屋道,“这是专为二位准备地。”
柳夫人走进去,虽然比起柳府算是简陋到不能简陋,但看得出已经是这山谷中最好的配置了,毕竟进谷、出谷都不方便,能备齐所有地家具、器物,甚至连茶具、棋具这样的东西都想到了,已经难得,打扫得又干净,忙笑着连声说谢谢。
但当她看见只有一张床地时候,还是忍不住皱了皱眉。
那人眼尖,一眼看出柳夫人的不愉快所在,忙道:“这家具您要是嫌少,我们可以想办法再添些,谷里有个木匠,这些活儿都是他做的,只要备齐了木材,很快就可以做出来。只是,可能要您将就几日了。”
“不用了,这么麻烦。”柳夫人想,反正一个车里都待了那么多天,这床倒是比那车还宽敞些,有什么不能将就的。这样自己也能更方便照顾他。
“那您以后若是有需要,只需吩咐一声就好了,我们会尽力办到。”他原以为这次来的重要人物很难伺候,没想到却是这般平易近人,心头不禁舒了口气。
“你客气了。”柳夫人笑笑,如今出门在外,比不得自己家,自当谦和、忍让,哪里还敢多有讲究呢。笑着招呼一声,让人将璃筠抬进屋。
第136节欢乐谷(中)
谷中的人生性淳朴,见到两人初来乍到,又有一人生病,都好心地过来帮衬一下。有送来新鲜的蔬菜的,也有送来自家养的鸡鸭,也有送来刚刚捕捞上来的鱼,还有人送来了熏制的腊肉。
有媳妇子看见柳夫人不会用灶,还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将火烧得更旺一些,如何炒菜。
端出自己做出的第一盘菜,请璃筠品尝,柳夫人心中竟然充满了无比的甜蜜。过去她也做饭,但从来自己不会真的亲自出手,最多在旁边看着,指挥、品鉴一下罢了。但这一次,却是亲自上阵,其滋味儿是苦乐自在其中。
她想如果当年自己如果听了璃筠的话,和他一起私奔,那会不会就是这个样子平平淡淡地生活下去?这样与世无争,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那几只鸡鸭都圈在屋外笼子里,明天或许可以搭一个篱笆,将它们围起来,自己养,他们说它们都已经能生蛋了的。还有前院的地都已经是开垦好的,他们也只简单地种了些小白菜,璃筠,你说我们在那里种些什么好?树?花?不好不好。我想还是种一些蔬菜好了,茄子、黄瓜、西红柿、南瓜,这样还可以自己采摘来吃,也可以分给乡里,不是吗?明天就去问一下他们,有没有种子,啊不对,现在是秋天了,这些大概是种不出来了。那怎么办呢?”柳夫人想到这已经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某种不确定的新鲜感。
璃筠轻轻握着她的手,原本保养的细腻滑嫩的手上也开始长了些倒刺,不由得心痛,其实他知道的,这样清苦的生活,她一定是过不惯的,一定是在勉力强忍着。他有点不明白为什么逸尘一定要两人来这里,难道真有什么更严重地事会发生吗?会是什么呢?
药罐子架在火上。散发出阵阵苦中带甜的药香,混合着谷中淡淡的草香,闻起来倒也清新……
到了下午,心灵手巧的木匠竟送来了一辆轮椅给璃筠使用。柳夫人就推着他四处逛一逛,带他散散心。
学校的学生们都已经下课了,看见两个陌生人,多少都有些好奇,这个谷,常人是进不来的。他们走过那个溶洞的时候就明白了。那这两个人一定也不是常人。
对于这多少有些单调、枯燥的谷中生活而言。这两人无疑就是最新鲜的调剂所在。他们地容貌、他们地衣饰、他们的头发,他们的话语,都将迅速成为谷中最流行地谈资。
柳夫人对于旁人的围观早已习惯。但面对这些小孩子们纯真目光,忽然有种想逃的冲动。
这时。有个小男孩。盯着柳夫人地脸。好一会儿。忽然走上前道:“这位阿姨。我见过你。”
另一个举起手来。“我也见过!”
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
“阿姨。你救过我们!”
柳夫人有些发怔。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们认错人了吧?我没有见过你们啊?”
“阿姨。您忘了吗?”
“我们被绑在火刑柱上的时候,是您挺身而出。将我们解救下来的。”
“那天下着很大的雨……”
“不对,那天阿姨救我们的时候。雨还没有下,后来才下的。”
柳夫人这才忆起,他们所说的,正是那日为了要救下女儿,自己拼死冲进皇宫时的事。对于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