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你,根本做不到!”他全身颤抖着,不敢相信这是她说出的话。
“臣妾会让陛下看到的!陛下将在冷宫中孤独地度过一生!”皇后笑了笑,也不再跟他废话,命令道,“马上下令让所有的侍卫放弃抵抗!”
建武帝硬着脖子,不发一言,只愤恨地盯着她。
皇后点点头,“好,”亲自用一块儿丝帕蛮横地堵住他的嘴,“请陛下睁大眼睛看好了,臣妾是怎么做到的。”
说完,她吩咐身边的一个太监传圣上口谕:宫廷哗变,朕痛心不已,顽疾复发,难理朝政,即日起,宫内一应事务交由皇后全权处理。钦此!
一时间,传令之声,响彻宫墙内外,许久不歇……
在宫殿一角看到这场剧变的妃子们早已面无颜色,淑贵妃知道势不能免一死,倒不如找机会溜走,或许尚有转机,便趁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皇后和皇帝身上的时候,悄悄地溜向宫殿后门,还没有行出两步,忽觉自己脖颈一凉,一个化妆成太监的杀手已经将刀横在她纤细粉嫩的美颈上。
“皇后娘娘,这些女人怎么办?”他冷冷地问道,其实心中早已知道答案。
皇后斜睨了淑贵妃一眼,冷笑起来,“除了她,别的都干脆一点了断了吧。”
话音刚落,那十几个妃子已经哽咽起来,但是还没哭出声,脖颈却都已经教人扭断,身体和脑袋以一种奇怪的角度扭曲匍匐在地上,霎那间香消玉殒……
仅留下被扭断手脚的淑贵妃,趴在地上,全身抽搐不已,不一会儿痛晕了过去,只留几行涟涟清泪挂在眼角……
建武帝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却无力去救,一时悲愤之情难以抑制,竟然从喉中呕出几口血来,那血洇透了一团丝帕,鲜红欲滴……
*****
此时,在离水晶宫不远的地方,御林军左将道,“听到最新的口谕了吗?”
“听到了。”他身边一个侍从点点头。
一丝诡笑在他嘴角漾起:“看来皇后已经控制了皇帝。时间刚刚好,该我们出场了……”
第077节登基
后世《乐民国正史后妃列传》中记载:
*建武十六年夏七月末
窦后善妒,欲以巫蛊之术害端敬太后及文帝。上厌之,欲废后。窦后同其弟车骑将军窦贤,伺机作乱,宫中兵起,弑君于水晶宫,时,十七名妃子同时遭虐杀,死状凄惨。窦后奇妒暴虐可见一斑。窦后欲矫诏立陈王为帝,未果,自杀,牵连九族,一时朝中后党残余莫不人人自危。
陈王时为太子,受牵连被废,文帝念及亲情,封之为“陈王”,幽禁于逍遥宫。
端敬太后时称丽贵妃,忽闻上崩,联络御林军左将,将窦后困于水晶宫。太后不忍屠戮生灵,亲往劝降,窦后怒而反扑,太后猝不及防,被扼咽喉,幸而获救。窦后知大势已去,撞壁而绝,其宫中余党亦效法自尽。一时间,水晶壁上,血流如注。太后遂改“水晶宫”为“绛天宫”。(绛天:意为将天空染红,暗示帝亡于此。)
*建武十六年夏八月初一
文帝即位,改元文治,尊丽贵妃为端敬太后。文帝年幼,太后垂帘听政,“文明之治”遂以此为开端。……
------------------------
另,有野史称,建武帝实际是端敬太后所杀,故意嫁祸给窦后,而窦后更是端敬太后故意迫害致死,否则窦贤未诛,窦后又怎可能轻易赴死。后世史学家进行了详细而繁复的考据,认为此类传言不过是窦后余孽窦贤之流故意诽谤文帝朝廷而为,不足采信。尽管有权威人士的解释,但后世的人们仍然相信正史所言都不过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粉饰太平罢了。
世事纷扰,建武帝暴毙事件,算是乐民国最隐秘的疑案之一。为窦后写书、写评,感念其韶华早殇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伤感是属于弱者的,而在残酷的斗争中,存活下来的只有强者,而正因为是强者,才消弭了她供人缅怀、慰藉的空间……
*****
建武十六年夏八月初一
八岁的小男孩穿着素服,独自一人捧着父亲建武帝的牌位在太庙做着祷告,他还不完全明白一直疼爱着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好端端地就去世了,对于父亲的死有着莫名的悲哀。等到外面的司礼太监提醒了三次,他才缓缓地出来,刚跨过太庙的门槛便被一群迫不及待的宦官们簇拥着,换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金冠。
他的母亲端敬太后已经穿上最隆重的朝服,头戴九凤冠,在庙外等着,见他换好龙袍出来,正想赞他两句,却一眼看见他眼角的泪痕还未干,神色顿时冷了下来:“皇儿,快把眼泪擦干了!从今天起,你就是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帝王。在任何人的面前,你都不能流泪!”她的眼神忽而望向天空,那里一只苍鹰正在盘旋,“因为,懦弱的人是不配称帝的。”
小男孩盯着母亲的眼,茫然地点点头,“母亲,有人说父皇是您杀的,是吗?”
“谁说的!”端敬太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意,忽而面色柔和了下来,“怎么可能呢?皇儿,先帝对母妃恩重如山,母妃感激还来不及。大概,是有人刻意地中伤母妃,离间你我之间的母子亲情。皇儿要慢慢学会分辨真假,这个世界上的谎言很多,而母亲是永远疼爱你,不会害你的人,你只要记住这一点就足够了。”
看他点头,端敬太后替他理了理金冠上凌乱的璎珞:“时辰差不多了,官员们大概也已经等急了!皇儿!快去吧!治理好这个国家,你父皇在天之灵看着你也会欣慰的。”
小男孩郑重地应了,伏地对端敬太后行一个大礼:“儿臣谢母后教诲!定不让母后失望!”起身,他便教司礼太监引着走了。
端敬太后望着他龙袍下略显稚嫩单薄的背影,微笑着,虽然还未成大器,但是行为举止间已经隐隐有了帝王的气派。微笑只在她娇美的面庞上停留了一刹那,她转脸对祥子公公道,“成祥,你说是谁将那种谣言说给皇儿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