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李思业面无表情的回到了车队,商队缓缓启动,浩浩荡荡向东开去。
从金国的临洮到宋国的襄阳府约二千里,普通商队需行走近一个月,萧西炎的商队人不多,只有五十余人,但在邓州还会有人接应,萧西炎雇了那里的一个镖局保货。为了赶路,商队出了潼关后便没有走官道,而是抄了另一条近路。这一天距邓州还有约五十里,商队便停在一处柳林里休息。
自从李思业被调去押运钱物后,商队里的人都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他,友善的话语也多了起来,其中武师的蔡统领犹为殷勤,一会儿教他使弓,一会儿又和他谈论宋朝,但李思业却敏感的意识到:在蔡统领笑容的背后似乎隐隐地藏着一种不可告人的企图。
李思业很吃力的将两个钱箱卸下,其他人也各自喝水休息,突然前方路上尘土大作,似乎有百骑朝这边奔来,大家立刻站了起来,紧张的看着过来之人。
“是蒙古人!”
林外放风的人跌跌撞撞冲进来大声喊道:“是蒙古人骑兵!”
林内顿时乱成一团,大家纷纷上马,慑于蒙古铁骑之威竟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要慌,其他护送主人先离去,武士跟我去阻击!”耶律信控制好马向众人大声的喝令道。
毕竟不是头一次碰见这种情况,一阵慌乱过后,众人纷纷进入自己的角色,李思业立刻将两个钱箱放上马,自己则直接骑在放钱箱的马上,尾随着萧西炎的马车向南逃去。
来的是一队蒙古骑兵的斥候,约百骑,他们从太原府南下穿过金国军队的防御,来豫西一带探视金兵的部署,二十几名武士在耶律信的率领下隐藏在树林里等待敌人的近前,耶律信突然发现蔡统领却不在队伍之中,心中不禁微微一怔,一种不祥的预感由然而生。这时蒙古骑兵也发现了前面树林内有伏兵,纷纷勒马不前,为首的百夫长高呼几声,率领百骑转道而去。
山路坎坷,李思业的马渐渐落在了后面,萧西炎的马车一个转弯向另一条横道奔去,李思业刚要跟上,突然坐骑长嘶一声,带着李思业径直狂奔而去,李思业一回头,竟发现在马臀上插着一支短箭,远远的一骑追了上来,待靠近之时,他见马上之人满脸狞笑,正是这几日与自己最为亲善的蔡统领,李思业顿时明白了一切,大骇之下他催马奋力向前逃去,但不到三里李思业终于被蔡统领赶上。
正文第五章萧府疑云(修)
更新时间:2008…11…2320:26:31本章字数:4466
“弃马!饶你一命。”
“休想!”
李思业张弓一箭射去,那蔡统领挥剑一挡,将来矢劈为两段。
“你哪点三脚猫的本事我还不清楚吗?早点把钱箱交出来,我或许可以饶你一命。“
李思业不搭话,又取一箭射去,但用力过猛,竟将弓弦给拉断了,李思业扔掉弓,一勒缰绳,催马向旁边的树林奔去。
“娘的!敬酒不吃吃罚酒,让你试试我的手段!”
蔡统领一箭射来,正中李思业坐骑的后腿,那马长嘶一声摔倒在地,将李思业从马上甩出三丈多远,李思业只觉身子象裂开成七八瓣似的,痛得几乎晕厥过去。他刚要拔刀,一支长剑已冷冷的指住了他的胸口。
“把手举过头顶!”
蔡统领突然看见李思业腰下的刀,心中不由动了贪念。
“把刀解下来!”他厉声喝道。
这时李思业已经发现林外有一个黑影在靠近,他便慢慢地解刀拖延时间,那黑影进入树林之时,似乎不小心碰到了一株小树,传来一丝低微的响动,李思业见蔡统领的眼睛闪出一丝疑虑,便大声喊道:
“快看!你的后面有人!”
“想骗我,你还嫩了点,去死吧!”蔡统领举剑便刺,但剑尖所触之处,竟不能刺入,在这一瞬间,只听“嗖!”的一声,蔡统领猛地瞪圆了眼睛,不可置信的回头看了一眼,慢慢向前倒下,一支弩箭射穿了他的脖子,他的身后不远处立有一骑,马上正是前来寻找李思业的耶律信。
“你没有事吧!”
李思业摇摇头,从怀里摸出了一面银镜,正是它挡住了刚才致命的一剑。
“想谋我钱财,真以为我没看出来吗?”萧西炎冷冷地看着蔡统领的尸首。
“耶律信,把箱子打开给大家看看。”
耶律信把两只大钱箱打开,众人这时才发现,在每只箱子里竟只放着十几根铁条,根本不见半个钱的影子。
李思业怔怔地看着这两只几乎让他送命的‘钱箱’,心中一片混乱,萧西炎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你很忠心!我没有看错你。”
李思业并没有回答,他回过头去,向正离开的耶律信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过了邓州,一个百人的镖局加入了商队,镖头是个姓江的汉人,五十几岁,古铜色皮肤,声音异常洪亮。他和萧西炎素来相识,半天工夫便和众人打成一片,他尤为关注李思业,听说宝刀之事后,便借刀一试,竟也爱不释手,随即找来一刀鞘给它配上。
自‘钱箱’事件后,李思业便成了萧西炎贴身随从之一,他这时才发现,原来真正的钱箱竟是藏在马车的暗格里,同时李思业也看出那个外表娇弱的胡姬的身份也非同寻常,萧西炎在她面前竟一直恭敬有加,更不要提有什么亲密的举动。
五月初,商队终于抵达了襄阳,这是李思业五年前被掳为奴后第一次踏上故国的土地,望着如画的江山,李思业心潮起伏,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你还能回到故国,可我的故国早已经不复存在。”不知何时耶律信来到李思业的身后淡淡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