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渡汉水,牵制速不台,有哈达领军;一路由完颜呼邪率三万‘忠孝军’铁骑星夜兼程,疾赴汴梁。
哈达过的汉水,屯兵顺阳数日,不闻蒙古兵踪迹,即麾诸军出,进虞山,忽现速不台蒙古大军。
哈达急令金兵分据地势,抢占高地,列阵以待;谁知蒙古大军到了阵前,不发一矢,骤然退去;哈达亦下令收军,如此连续数次之多。
部下均道追击,哈达心下惊惧,嘴上自不承认,于是言道:““蒙古大军不战自走,定怀诡谋,我军倘若追去,岂不正中彼计!”遂自行军。
到一山冈处,蒙古大军又自前现。哈达叹道:“蒙古军真神出鬼没也”。
内心骇惧,实不敢和蒙古军交战。又对诸将道:“如此变生不测,我军士气必衰,而蒙古军队伍严肃,行列整齐,定是不可轻敌,何况不定又要退却。”是以命金兵不用备战,只往旁道走避。
怎奈此次蒙古大军万蹄齐发,轰鸣震天,由三组各三千人组成的中军先锋骑兵队,排山倒海般地朝山丘上的金兵冲刺。
哈达无奈,只得与蒙古军对仗。
满天箭矢交射下,两方骑兵就在长达数里的丘坡中段相遇,近身厮杀,一时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两下厮杀下,蒙古军少,片刻又自退去,哈达见了大增勇气,驱兵掩杀。
那料蒙古兵退了十余里后,复又回击,箭矢如雨,弩无虚发;金兵猝不及防下,死伤极多,不由慌乱,士气衰竭下,又想退却。
此刻蒙古大军在明月映照下排排长刀,闪耀银光,怒马冲击,杀气腾腾,在金兵中十荡十决,尽情蹂躏,口里‘呵乎,呵乎’的喊叫不已。
哈达慌乱下就想逃走,幸帐下部将奋勇,令前排的骑士均手持长盾,另一手持枪,以挡挑敌人箭矢,后方的战士则弯弓搭箭,准备射进敌阵之内,掩护前方战友破入敌阵去。
攻拒良久,速不台见不能尽灭金国平西大军,于是退却。
这时哈达帐下部将言道:“速不台军只三万名,辎重居去三成,仅余万五,今相持二、三日,倘若乘他退兵,出军奋击,不患不胜!”
怎奈,哈达又道:“江路已绝,黄河不冰,他既入我大金腹地,已无归路,实乃孤军,我等可待他自毙,何用追击!”想是已被吓慌,故而胆怯,嘴上还自在强硬。
翌日,蒙古兵不见踪影,哈达命斥骑四出,探知音讯,片刻斥候来报,说道蒙古军已然北归。
哈达遂兴高采烈的率军疾趋汴梁。
正在前行,募地斜刺里闪出蒙古军,竟将金兵冲作两截。哈达忙分兵接战,等到敌军杀退,后面的辎重,已是不见,哈达顿足不已。
如此速不台即用铁骑五千,追尾金军;金军还击,他偏退去,金军启行,他又来袭,弄得金军不遑休息,且行且战。
哈达途遇兵败的丰阿拉,于是一路同行。
到了汴梁,丰阿拉谈笑自若,与哈达并入城内,收集部兵,伪称大捷,总是丰阿拉奸猾。
金廷百官,俱都上表庆贺,金主完颜守绪大喜,大宴百官,全国庆贺,君臣丑甚,陋甚。
※※※
拖雷大军终与速不台军汇至一路。
翌日,萧枫随拖雷等人直趋汴梁刺探敌情。
途中,他还在不断的思量:不知那夜杨妙真到底做甚,说她有甚目的吧,可她那夜事完后,却没提甚条件。
说她没目的吧,似乎自己还没那般巨大的魅力,能引得她主动投怀。
再加那日的杨妙真殊是奇异,自己不过说了一句话,竟引得她心情大坏,狂奔而去,与自己平日所了解的大是不同。难道她真的瞧中于我?不会,不会……心下又忙自否认,直觉这等想法实是荒唐。
不过又想到,自己经此一遭,到是得遇奇缘,一夜间便至‘成丹’境界,只是初临此境,惟恐力量掌握不好,尚须多多磨炼。
思量间,汴梁不觉已到,抬头望去。
汴梁城有着四四方方的结构,外城套内城,内城套皇城,皇城纵八里,横八里,内外城又各加倍,暗合易象,内藏八卦,气势极为恢弘。
整个城墙俱是用丈大的巨石砌就,暗合密封,估量着刀片亦插不入内。
城高墙厚,雄壮威严,城上金兵虽说新败,可士气依然如虹,甲鲜戈亮,队列整肃,一望便是大金的精锐兵种‘忠孝军’。
拖雷瞧了良久,不禁叹道:“这汴梁城果非人力可夺矣。”说罢四处转了一圈,便即回了大营。
※※※
金国皇宫内。
金主完颜守绪端坐龙椅。
阶下百官个个噤若寒蝉,只因适才完颜守绪龙颜大怒,火起间,已然斩了平章政事白撒,责他擅自离开大金重镇潼关。
完颜守绪支颐沈思片刻,低声道:“诸位爱卿,眼下蒙古大军已至汴梁,诸位爱卿可有退兵之计?”
过的片刻,阶下百官仍然垂首不语。
完颜守绪见此,不由叹道:“大金自立,涵养你等百有余年。你等或以先祖之功,或以自身劳勇,披坚执锐,方有如此爵位。今当厄运,自当与朕同患,方可谓忠矣。此次蒙古军至,正是你等立功报国之秋,纵死王事,也不失为忠孝之鬼。往昔你等立功,常虑不为朝廷所知,今日临敌,朕亲见矣,你等须得勉之。”
百官闻听,俱都痛哭流涕,直道生为大金人,死为大金鬼。个个赌咒立誓,悲痛欲绝。
金主完颜守绪望得,深受感染,不由泪水涔涔而下,也是大为激动,只觉有此忠孝之臣,大金尚有望矣。
这时完颜呼邪越阶而出,跪泣道:“微臣思量甚久,只觉倘若请出老祖宗,或有一线生机。”
百官听了,极是讶然,不知何人是完颜呼邪口中,所谓的老祖宗。
金主完颜守绪先是大惊,既而泣道:“自古无不亡之国、不死之主,但恨朕无用也,致使祖宗尚须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