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来说,只有重大事件皇帝才会出宫,譬如郊祭之类,平日里乱跑是要遭到言官非议的。朱元璋上了年纪之后,很少外出走动,难道出来一次,排场立刻大了起来。卤簿仪仗绵延数里不说,但是护卫的卫队就几乎动用几乎全部京营的人马。逦迤的队伍顺着官道蜿蜒而行,往钟山而去。
皇帝看自己的寿宫,如同上了年纪的富家翁亲自给自己订棺材、堪风水一样,不是什么丧气事。但是这一次,气氛似乎有些不对。队伍出城之后,距离钟山还有不到五里的路程时,停下了。
斜躺在软榻上的朱元璋皱着眉头问道:“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黄大有气喘吁吁地跑来道:“万岁!奴婢请万岁御驾回宫!”
朱元璋眉头皱得更厉害了:“到底怎么回事?”
黄大有叩头道:“怪事了!前面有百姓拦截銮驾,说要御前鸣冤,可万岁出行,五城兵马司早就将沿途道路的闲杂人等清理干净,哪里来的百姓?奴婢总觉着这事情透着古怪呢!”
朱元璋眼中射出一抹精光,冷哼道:“这是他们看到朕不行了,老五要来了,想要提前动手呢!”
黄大有吓了一跳,连忙道:“那此地更留不得,请万岁即刻起驾回宫!”
朱元璋摇摇头道:“朕老了,可朕没糊涂,朕这次出来,扈从怎么说也两万人,对方敢直接拦驾,恐怕已经布置妥当了吧!”
黄大有一下子跪倒在地:“万岁请先回宫,奴婢誓死护卫万岁突围!”
朱元璋淡淡笑道:“朕为什么要突围?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
黄大有一愣,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朱元璋看了看周围的景致,幽幽说道:“几十年兄弟,朕太了解了,今天,老五一定会到场,一定会用一种所有人都不曾料到的方式出现在这里!朕……想再看看他为了朕披上甲胄的英姿……朕老了,老五一定宝刀未老……”
说着,朱元璋从皇舆上站了起来,背着手,淡然道:“传朕旨意,全军步卒就地结阵,准备迎敌,马队拨出一半准备进攻,另一半分成两队作为左右游击,内侍宫女、文臣藩王留在皇舆四围,藩王们的护卫和殿前侍卫充作中军;千户以上将官到御前听命,发报警讯号,通知应天谨守城池,捕拿宵小,不得听信谣言。告诉那几个喊冤的,别搞虚的,放马过来。”
黄大有闻言,连忙去了。不一会儿,整个行军队列纷纷行动了起来,占据要害之地结阵防守,所有将官接到口谕之后立刻策马飞奔到御驾之前,解刀觐见。军阵中放出一枚枚烟火讯号,依次往应天城中传了过去。
所有将佐到了朱元璋面前行礼参拜完毕,徐辉祖迟疑道:“万岁,此时周围无甚异状,为何结阵迎敌?”
朱元璋淡淡道:“辉祖啊,你父亲的本事你能多学点儿就好了!朕看一看自己的寿宫,本来就该是百官随行,你再瞧瞧,这些将佐里面缺了多少个?”
徐辉祖回首四望,吃了一惊:“万岁!还请銮驾回宫,臣等誓死护卫!”
所有将佐纷纷跪地道:“臣等誓死护卫!”
朱元璋摇摇头道:“来不及了,现在匆忙撤走,不但乱了阵势,而且士无战意,对方只消一次进攻咱们就全军覆没,结阵而守,或许会有转机。”
众将佐交头接耳议论了一阵,也都觉得如此。此时大军距离应天城不算太远,一旦下令撤退,人人都想赶快撤回应天城据城而守,不但阵形凌乱,而且根本没有迎敌的意思,若是对方在后面追,前面堵,肯定全军溃散。本来这次随驾的文臣和藩王就多,若是在分出大股兵马掩护的话,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如果在这里结阵待援,最起码可以撑到应天的援军至,水军也可以登陆帮忙,平叛的把握大了许多。
这时候文臣和藩王们也匆匆赶了过来,远远地跪地求见,朱元璋点头允准。一行人刚刚靠近,一骑斥候就从后军飞奔过来,远远地就喊道:“凉国公蓝玉裹胁傅友德拥兵十万谋逆,已到十里外!”
全军哗然,所有人顿时脸色惨白,不知所措。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厉声道:“所有将佐立刻归队,准备迎敌!晓谕全军,不论出身,斩叛兵一人,赏银二十,斩叛将一人,则夺其官爵,斩千户者,赏千户,斩游击者赏游击,若斩首恶,立封国公!”
所有将佐眼中立刻闪出一抹异样的光芒,兴奋地行礼离开,口谕传到全军,四处欢呼。娘的,龙镶卫和五城兵马司不知道多少年没混到战功了,没想到这一次居然开出了这么高的赏格!砍了什么官儿就能封什么官儿哪!每个人纷纷在掂量自己的价值,普通军卒琢磨着,自己少说也得砍死个队正、伍长什么的,百户考虑的是有没有机会弄死个千户,千户则把心思放在了参将、守备、游击,娘的,运气好没准弄死个总兵,自己就发达了!至于上了品阶的将军们,则把目光放到了更高的爵位上去,反正叛军很多,管够!
军心可用,这让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们松了一口气。远处已经腾起一阵烟尘,叛军到了。
朱元璋极目远眺,看着看着冷笑了起来:“胡惟庸,你还没死!看来,老五今天一定会到了!”
旁边一个内侍模样的人大模大样地走了出来,拱手道:“大哥,要不要我进城去看看?”
下面已经有老臣失声高呼了起来:“诚意伯!诚意伯还朝了!”
“嘿嘿!正是区区在下!伯温见过诸位了!”刘基嘿然拱手。
一个老臣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