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从车门边探出一个脑袋,小心翼翼的向四处张望。图拉姆则抱着双膝,坐在车里不动。
这个贫穷的社区是个极不安全的地方,有统计数字说,纽约曼哈顿黑人区,每日发生的抢劫案接近广州火车站的三分之一,这里也就比纽约黑人区稍微强一点,所以每个人都小心谨慎。
舒畅没有催促图拉姆,他一个人抱起沉重的棺木,扛在肩上跳下了汽车。站在车门口向四处打量了一下,那些灯光闪烁的窗户里面有吵架的声音、有强劲的音乐音、还有醉醺醺的唱歌声,每个人似乎都在关注自己鼻子尖下面的事情,这不,没人注意深夜的街头。
一楼几个房间相继点亮了灯,都是一些微弱的小灯,其中,正对车门的一个灯光里,还有一个手在使劲的挥动着。
舒畅双手都没有空,他扬起下巴,冲“大宝”点了点,“大宝”一矮身串到门边,用枪杆一顶门,门无声无息的开了。
门里的人随即走了出来,他冲舒畅鞠了个躬,将手中提着的应急灯轻轻放在窗台上,然后再鞠一躬倒退着向街角走去。
“大宝”他们训练有素,不用舒畅招呼,立刻挨个串进那些点亮灯光的屋子。整整一排,六间房子,每推开一个房门,屋里都会走出一个人来,将应急灯放在窗台然后消失。
博卡已经跳下了车,他皱着眉头。周围的状况他已经看清楚了,这种居住条件让他颇为难堪:“早知道我就不来了,住酒店才多少钱,要不。我请客——用你给的钱。”
此时,图拉姆也跳下了汽车,他倒是深悉舒畅的情况,看到所处地环境,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人多、嘈杂、四通八达、极不安全,一般人不会来这儿。一旦出事也容易安全逃离……我挑那间房子!”
众人依贯进入自己的房间,图拉姆似乎有户外恐惧症,这是一种类似自闭症的疾病,如果周围没有四面墙,他总是显得忐忑不
情紧张。所以他第一个窜进屋内。而博卡却不愿意着眉头,看着那扇顿开的房门。
舒畅本以为他是因为居住条件恶劣。而显得厌烦,但他仔细观察,却发现博卡带着一种心惊肉跳地胆寒。所以他劝解的话并没有说出口去。
回到房间,放下那副沉重的棺木。舒畅还在纳闷——他害怕什么,且不说有舒畅存在。即便是琳达的身手,也可以把这个贫民区从街头打到街尾。
更况且。博卡本人的身手也不错。能够赤手空拳攀上十几层楼高的人,他的两臂力量也不可小觑。
那么。他还担心什么?
放下棺木,琳达快乐地做出家庭主妇模样,在房子里面收拾着东西,那些家具摆设都是租来的,本没有收拾的价值。而舒畅是个极端地物质主义者,他对那些东西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便任由琳达忙碌着,自己走到窗前,观察着窗外的街道。
博卡还在站在街道上,他的身体在发抖,看表情,他似乎想挪动双腿,但两腿却不听使唤。
此时,一起来地人都在忙碌整理自己的床铺,没有注意到博卡还站在外面。舒畅侧耳听了听屋外地动静,好奇的走出房门。
他感觉到,那是一种心悸地感觉,似乎像初次登台地演员,因别人的注视而感到紧张不安。
周围并没有注视地目光,可舒畅还是感觉到,似乎他处身于一个玻璃罩内,罩外正有人拿着放大镜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种压力来自注视,那是一种被窥视的感觉。图拉姆房间传来一声玻璃破碎的声音,似乎这时他也感觉到了那种凝视的力量,心情震荡之下,摔碎了手中的水杯。
科学研究证明,光压是确实存在的,但这种压强极其细小,常常被人们忽略。
然而人们从来没有忽略过它,当一个人被注视的时候,哪怕他心里想着别的事,也会下意识的向目光所在地瞥一眼。大多数人常忽略了这种下意识行为,但有些人把这种下意识变为主动动作,发现,并探查到别人的注意。
曾经有人用高速摄像机拍到一个人的行为,结果发现,被拍照的人几乎无一例外的会望向镜头所在,只不过,有些人望过去的时候,目光的焦距没找准。而找准了焦距的……我们通常将它称之为“缘分的邂逅”。
博卡的第六感觉要比常人敏感,他首先注意到了这种被注视的感觉。如果不是他的表情过于怪异,舒畅也不会发现这个观察的目光。然而,即使以博卡的敏锐,他也不能发现观察者的确切位置。
博卡不行,舒畅的技能不在于此,他当然也找不出观察者。不过,舒畅自信心很强大,他一点没被这目光吓着,平静的伸出手去,几乎是抱着博卡走近屋内。
进了屋子,博卡还在发抖,舒畅把他轻轻放在躺椅上。图拉姆这时,通过他们之间的联络器,战战兢兢的询问说:“他在哪?他在哪?”
他没有问怎么回事,反而问出这句话来。说明他也判断出这是“凝视的力量”。
一次凝视,能让三个人同时感觉到被观察,这是多么恐怖的目光。舒畅的回答依然很平静,他的语调平稳,口气轻松,仿佛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博卡今晚住我这,你害怕吗,如果你害怕,也来我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