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事统帅都认为自己的一道命令能够改变一切,奥斯卡却不这样认为,他的命令和决策只是步向胜利的依据,他的士兵和士兵展示出的暴力才是推动历史向前迈进的力量根源。
其次!都林斯大平原上的决战只是泰坦摄政王的一次试验。军事观察家用了“试验”这个词汇。应该说,他为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找了一个台阶,最高统帅完全不尽如人意的战场表现被“试验”的实验性冲淡了,一个词就把奥斯卡说得眉开眼笑,可见笔者的功力的确非同一般!
大决战的试验性也是最高统帅也就分析过的,至少在战前他就已经明确了这个概念。由东方传来的史籍记载,早在教历前十一世纪,一个名为“秦”的国家结束了远东大陆的分裂局面,在统一的历程中,最着名的一场战役就是百万大军对垒的“长平之战”
算一算,东方王国之间进行的这场大战整整比西大陆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兵团决战提前了一千七百多年,这个名为“秦”的军事帝国创造了只会出现于传说中的战果!其实,按照这篇论文上的描述,这场大战确实是传说,只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就西大陆现有的军事理论而言,没有任何一位军事分析家能够合理地重现那场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战役!
在那次战役中,进攻方为“秦”防守一方的态势和卡尔查克特战役之前的泰坦帝国差不多。但不同的是进攻方“秦”在决战中击败了防守方,论文将攻守双方掉了过来,以东方人的决战引出西方人的决战。
“秦”发动正面进攻。防守一方因由战争策略上地失误和战术上的僵化在决战中失利,“秦”在进一步扩大战果的同时将败北地一方分割包围,最终促成包围圈中的敌人无条件投降!
不管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东方人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制造这场传说中地大决战都为目前的泰坦军人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样的兵力、同样的主力决战背景、同样的平原地理条件、这一切都可以为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提供参考!可是……
“哦啦……这简直难以置信!”
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接着往下读!他不由发出这样地感叹!“秦”
国军人在战役结束之后竟然俘虏了40万降兵!光明神可怜见!这40万人不是鸭子、不是牲口!而是40万武装起来的军人!要用多少部队去俘获40万武装起来的军人?要怎样经营包围圈才能把40万武装军人逼入无条件投降的绝境?
泰坦摄政王真想跑到东方去打听打听!看看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过一个叫做“秦”的军事帝国?如果存在。那么他就想确认一下是哪个见鬼的家伙为秦军在1700年前打赢了“长平之战”
接着看……下文果然提到了秦军的指挥官!奥斯卡咧着嘴巴念出拼音:
“勃……勃起……是叫勃起吗?”
杀手,璞嗤一声喷掉了嘴里的茶水,“求求你!千万别在那么念!看着我的唇形,正确地发音是白……起!白起!”
“白起?”奥斯卡转向老朋友,他都忘了自己身边就有一个东方人。
“没错!就是白起!”13兴奋地点了点头,他非常喜欢看着这些所谓的西方军事家在面对老祖宗留下的战绩时露出地那副白痴一样的表情。杀手之王笑呵呵地说:“若是依我看。跟白起这个杀人魔比起来,东西方历史上所有着名的军事将领都没上过大学!”
“白起……杀人魔?”奥斯卡露出疑惑的神情。
13敲了敲烟斗,“你干嘛不接着往下看?”
奥斯卡就接着往下看。
“哦啦他妈地见鬼的光明神!”泰坦摄政王举起报纸叫了起来。
“勃起杀了所有的降兵?他活埋了40万俘虏?这也太胡扯了吧?你们东方的历史是谁写的?这家伙跟勃起有仇吗?坑杀40万人?都林人口去了一半!1700年前?”
“是白起!”13有点不耐烦。
“好吧!好吧!”奥斯卡举起双手做出投降的姿势,“勃起也好,白起也罢!这都是真的?是正史记载的?不是哪个精神病人记剥了发病时的噩梦?不是哪个小学文化的写手为了玄幻而玄幻……”
“不是!都不是!”13斩钉截铁地打断奥斯卡的话,“我再强调一遍,距今1700多年前,秦军统帅白起于长平之战尽歼敌军主力,俘获40万降兵,为了使敌国彻底失去有生作战力量和续战能力。白起毅然下达屠杀所有降兵的命令,于是……天苍苍、野茫茫……”
“长平在哪?”泰坦摄政王不想听废话。
13摊开手:“告诉你你也不知道!
“我想去看看……”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叹息着摇头,“那里一定很壮观!”
所以说!这篇军事论文在叙述卡尔查克特交战盛况的时候并没有多么出奇的地方。它只是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东西方在两场决战中的战术表现,由于“长平之战”只出现于传说中,泰坦的军事分析家又无法合理再现战争全貌,这段论述的现实价值就被大打折扣。帝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也就没心没肺地看了几眼,他还在惦记着“勃起”给他造成的身心震撼。
最后一部分,还是按照以往军事论文的老规矩,文章大段大段地引述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这位最高统帅在战役历程中的言行,再由普通一兵的英勇拓展到整个军人集体忘我作战的精神!总之一句话——摄政王殿下贡献突出、帝国军人前仆后继、胜利归于整个民族、归于神圣泰坦!
奥斯卡合上报纸,他转向13:
“有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