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涵轻吟一声,她恍惚间立在山端,萧莉也立在山巅,她们都拥有无比超前的感官,二人心与心的交融,眼前时而阳光明媚,时而是灰蒙蒙的天空,时而是凄凉的夜,意念中二人体会着对方心底最悲伤的爱。晓涵的心开始慢慢往下沉,她知道自己已经陷入这没有着落的情感旋涡,因为心灵找不到可以寄托的地方,她已无能为力逃出困惑,悲戚的心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没有力量推开。埋藏在心底的情愫不知何时遛了出来,不断的袭击着她那颗孤独寂寞的灵魂。萧莉也许还不知道她笑起来其实很甜,她是多么想解脱自己舒展自己升华自己。她时常揽窗远眺美丽的夜空,月光柔柔,群星点点,音乐冲破凝重的空气,轻松幽雅地溢满书房,溢出窗外。那时,她会让自己成为音乐精灵,不由自主地陶醉在美妙的乐声里。都说女人是水做的,那时,超脱红尘的晓涵就如同清澈的流水一样柔美,她的绕指能柔化文正的阳刚,面对眼前的萧莉她一下子没有多少的信心,内心的那份至爱时有时无,若有若无。她怀疑自己修行至今却还是一般人的常态,锻炼至今信心还是不坚定的。她是个锻炼了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她的情与爱就是和泪水交织在一起,融为一体,和文正是一种感情的交流,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种追求奋进的行程,得遇文正她觉得是上帝赐给她最好的礼物。以后,她的生命的整个过程都会留下泪水的痕迹。在月光如水的夜裸露自己肩头上的牙痕,有时她不明白爱与性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对爱与性发过多少议论,多少智者为爱与性写箴言,然而,无论是哲人还是智者都仍在不停探索着爱与性究竟是什么。
满怀的思绪飘荡,看到文正回望萧莉的背影,晓涵的心里猛的有一种刺痛,霎时间内心变的空荡荡的。
晓涵真是感觉人生太没有意义了。其实,她很明白文正的想法和处境,突然之间,晓涵感觉自己无所依靠,这一刻,她却多么的希望自己的心能有一个港湾。当自己疲惫的时候可以停靠休息一下,但是,自己也明白,世事难料,喜欢一个人可以为他付出一切,倾其所有。虽然很明白,付出可能没有收获,许多故事也都是没有结局的。她依然甘心为之付出努力,对自己说不要轻言放弃,即使他让自己伤心了,也要试着去牵挂他倾听他,让他明白自己依然关爱他。她不能轻言放弃,即使他让自己失望了,也要试着去包容他,让他知道自己依然在乎他。情与爱真的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具有无穷的魔力,让人为之着迷。文正走近自己时,晓涵才发现真的是让人爱恨交加。但是,她坚信爱一个人就会爱他的所有,不会因为一些突然变故的东西而改变。要顺着自己的感情去做,要淡然的去面对一切挫折晓涵这样想时,她觉得眼前的萧莉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第十三章
晓涵在意念中感觉着萧莉的内心世界,她知道萧莉身上有一股灵秀之气。
“你既然知道文正是来自八百年前的人,也应该知道他来咱们这个世间是心有所属的。”晓涵冷眼盯着萧莉,她的意念这样闪出时,看到萧莉嘴角上的依然挂着一丝冷笑。
“是的,我知道。”萧莉用意念与晓涵交流着,“他是为你而来,但是,你却和他没有夫妻之缘,毕竟你已经为人妇了。”
晓涵轻吟一声,她感受着缘分的飘渺,已经不能坦然的面对眼前的种种变数,和萧莉心与心的交融,她已经感觉到萧莉的不俗。
“你和文正已经心心相印或者说是息息相通了,真是令人难以接受,如果你识趣的话,不如趁早放弃。”
“不明白。”
晓涵轻吟一声,她的内心一阵凄凉,意念中从心底涌出的悲伤使她差一点跌倒在地。她默默地对自己说要坚强,要坚强不屈,要有坚强意志。当爱一个人却无法拥有时,自己面对的选择是放弃还是继续。她明白,自己真的放不下。如果能放下,早都已经放下了,根本不会到现在的地步。所以,当黑夜来临的时候,她只能孤独的思念一个人,默默的在想那个人,那个人是文正,他这会在干什么,会在想什么。当她拨起思念的琴弦,他奢望着天地间只有文正一个人是她的知音。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也许真的是灵魂不灭灵魂不死,才有永生的希望。也许正是有了情与爱,灵魂才受到了惩罚,净化之后,或者说经过炼狱里的烧炼,才能实现自己情爱人生吧。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情与爱也许是一帆风顺。若处境贫困,生情顽劣,生活艰苦,生活困惑,何谈情爱呢。轮回中的因果之说是什么,真有来世,今生的自己只能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吧。
晓涵不想探索来世的事,她只求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不限于愚夫愚妇。大智大慧、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也会有面对上苍的虔诚,要不然,他们不会象普通人一样总是喜欢把目光探向无穷无尽的天宇,也会象世人一样喜欢在黑暗的夜里,不由自主地把目光盯向黑暗处。望向天宇,盯向黑暗处,那是一种下意识地张望,总是希望看到一些东西。
人类现在只是童年,有着太多的蒙昧和未知,晓涵知道一个人有了信仰,才会对人生才有正确的价值观。佛家爱说人生如空花泡影,一切皆空。佛家否定一切,唯独对信心肯定又肯定。若复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得无量福德,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有时,晓涵觉得自己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灵魂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孔子说,未知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