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阅读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牙痕记第257章(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失义山真。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元好问祖上系出之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曾任国史院编修、南阳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他的诗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年轻时,正值蒙古军南侵,山西各地兵荒马乱,他带着母亲,逃到河南。残酷的生活现实和颠沛流离的遭遇,给元好问以深刻的影响。他初步了解了社会和人民,开始创作一些反映现实,诅咒战争的诗歌。

元好问痛感国破家亡的痛苦,满怀悲愤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元好问很想在金莲川发挥自己的治国之才,他知道忽必烈本人是十分憎恶贪焚暴敛之徒,并因反对其兄皇蒙哥汗手下左丞相阿兰答儿的钩考钱谷而引祸上身。自成吉思汗起,蒙古王公对中原汉地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远见,只知抢掠烧杀。窝阔台汗上台后,幸亏有耶律楚材上谏以收取赋税方法代替杀掠和抢夺,中原汉地人民才有幸稍得休息。1239年开始,回回巨商奥都拉合蛮买断了中原汉地的课税权,实际上破坏了耶律楚材较为温和的搜刮方式。而后,花剌子模大商人牙剌瓦赤和奥都拉合蛮轮流上场,主管中原财赋及庶务,对当地人民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剥削。贵由汗死后,蒙古内部乱成一团,贵族阶层更是混水摸鱼,你捞一笔我抢一笔,对中原汉地征求财货不绝。蒙古王公对汉族士大夫不信任也不熟悉,他们只喜欢大笔大笔奉上珍稀宝物的色目商人们,依靠他们到中原搜刮,只要商人能向他们交上份儿钱别的一概不管。蒙哥汗继位后,在中原汉地大肆推行包银制度,向中原汉人按户收取人头费包银。在官府催逼下,汉族人民畏于杀戮,只得向色目商人借高利贷斡脱钱。这种利滚利的高利贷真正宰人,一锭银子,十年内可向上滚积成一千零二十四锭。家破人亡仍旧交还不起银子,大量汉人只能选择逃亡一路,田亩荒废,良家失散,四处流离。幸亏忽必烈是蒙哥汗的亲弟,他在汉人儒士建议下,得到关中、河南等中原汉地作为封地,开府求治,使广大地区得以有效治理。1254年,忽必烈又在桓州以东、滦水以北的龙冈兴建开平新城,雄心勃勃地准备放手经营中原。树大招风。蒙古贵族以及色目商人这些既得利益者,眼红忽必烈手中的财权,纷纷在蒙哥汗面前说他的坏话,指他有不臣之念,并诬称忽必烈王府手下人多擅权为奸利事。蒙哥汗震怒,在削弱忽必烈兵权的同时,派出亲信阿兰答儿等人到陕西、河南钩考钱谷展开清污运动,想验明忽必烈是否有罪。

元好问知道那群人如狼似虎,大兴案狱,严刑逼供,当地官员被拷打致死的就有数十名之多。汹汹逞威之外,他们还随意向当地官吏敲诈勒索,得不到钱就把人关进监狱弄死。

蒙哥汗亲征宋想彰显他的无上威权,也想以灭亡南宋的胜利重新树立他本人在中原以及江南的影响力。

被勾考以后的忽必烈已经丧失军权,他和元好问喝酒时差不多每喝必醉。

第九十八章

“不要再弹了。”忽必烈把手中的酒杯朝桌子上掷去,当的一声,酒杯碎了。

“下去。”元好问朝东儿瞪了一眼。

“怎么了?”东儿当下惊得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小姐,咱们下去吧。”改改走过来把东儿领走了。

“与其这样被皇兄猜忌,不如去面见他,和他说个一清二楚。”忽必烈叹息一声,望着元好问,“真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了。”

“你是万万不可前去的。”元好问把忽必烈摔碎的酒杯一片一片捡起,小心翼翼地放在一隅,然后,又重新拿出酒杯斟满酒,慢慢地递到忽必烈面前。“眼下,皇上正对你顾忌很多,如果你只身前去,怕是凶多吉少。”

“真不知道养你们这么多文人有什么用。”忽必烈叹息一声。他在金莲川重视儒学,希望由儒学培养一批经国安民的人才,让人们遵守三纲五常之道,借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当时,儒学并未提高到独尊的地位,在佛道儒三教中,儒教一直被排在第三。蒙古人一般都不习汉文,朝廷大臣中的蒙古勋贵,也很少有人留意儒学。忽必烈领命漠南以后立国子学,而定其制,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学员学有成就,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院大部分具有地方官办学校性质,虽其学术作用并不太大,但它对文化的普及和理学的传播却有较大贡献。民间的书院,则为各地乡邻子弟提供了学文化的机会,主要不是进行学术研究,而是做普及工作或为科举做准备。史天泽条具当行大事,尝及科举,而未果行,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请行选举法,远述周制,次及汉隋唐取士科目,近举辽金选举用人,与本朝太宗得人之效,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以今论之,惟科举取士,最为切务,矧先朝故典,尤宜追述。忽必烈认为此良法也,其行之,但因意见不一遂事不施行。后来许衡又议学校科举之法,主张罢诗赋,重经学,定为新制。那时,世人有有九儒十丐之说,人分十等,儒生被排在第九位,只比乞丐处境好一些。有人曾向忽必烈建议说,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忽必烈那时在内心真的开始萌发以燕京为都城的想法。

在金莲川,忽必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集团,他为将来统治天下做好了一切准备。从先祖身上,他学到了文功武治,以前,开始设立课税所,始立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他就用心构思着自己将来立世的蓝图。他知道,那这中书省的权力虽然不能与隋唐宋朝的中书省相提并论,但毕竟标志着蒙古政权的最高行政机构已经从内廷初步分立出来,标志着军政合一制开始发生变化。兴会飙举于大漠草原的蒙古贵族,凭借着金戈铁马,以气吞万里如虎之势,成为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广袤的东亚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忽必烈知道,他的先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不仅组建了一支当时天下无敌的强大骑兵,还出色地解决了军队给养后勤供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符合骑兵作战特点的战略战术,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灭亡国家,横扫千军如卷席,横览宇内,开拓疆土之广大,千古所未尝见也。现在,他和蒙哥汗蒙业开拓,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他知道蒙哥入宋以后逢敌必战、战必胜,他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宋地,宋人无不闻风丧胆,攻下合州,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漠南,忽必烈想减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他让一些有才华的人都在统治机构中担任很重要的职务。移居漠北与中原各地的回回人被允许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其聚居地建立清真寺,回教教师答失蛮、苦行者迭里威失,享受与僧道也里可温同样的免税待遇。但一般的回教徒木速鲁蛮则同于编民,一样要交纳赋税,负担差发。忽必烈采取信仰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政策,伊斯兰教乘机往东发展,大批穆斯林迁居来华,为穆斯林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提倡喇嘛教,让西藏人八思巴掌握西藏地方的政权,并将教义传入了蒙古地区。

忽必烈知道蒙哥称汗是不易的,他不想和蒙哥发生一系列矛盾与冲突。忽必烈知道惯例是在大汗死后继位者必须经过宗亲贵戚和勋臣参加的库里台推举,大汗与臣属各自宣誓之后,才能算正式即位,合法地行使汗权。在汗位空缺时期,先可汗的幼子可以以大斡耳朵继承人身份监国,也可以由先可汗大妃监国,同时负责筹备召开选举大汗的库里台事宜。那时,他们的父亲拖雷权任监国,掌握了当时蒙古汗国主要的军事力量和中央政权,成为当时蒙古汗国的实际统治者。当时的汗廷重臣耶律楚材倾向于立一个有政治才能的人做大汗,他一方面要求拖雷坚决执行成吉思汗遗诏,另一方面又努力做当时的蒙古长王察合台的工作,希望他带头拥立窝阔台为大汗。他说,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察合台同意了这一重要建议。同时耶律楚材定册立仪礼,皇族尊长皆令就班列拜。在那次汗位继承问题上,耶律楚材发挥了关键作用,被窝阔台誉为社稷臣,从此更受到蒙古大汗的信任和尊重。朝臣跪拜之礼的确定,对蒙古汗国汗权的巩固发挥了重大影响。定都和林成吉思汗的根本之地在三河源头,当时他们逐水草而居,还没有首都可言。和林于色楞格河南面,其西面有一条小河从南向北注入色楞格河。周围有平缓的山包,山上有茂密的树林,而城的东南方则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里有山、有水、有草、有树,既适于放牧,又是大草原上一处易守难攻之地。城内建有大汗所居的万安宫,并建造了一些类似金朝和宋朝的官宦府邸。还有回回人区和汉人区,以及佛寺清真寺和一座基督教堂。但在和林城内外,金顶大殿周围,还有若干个蒙古包,只是比普通的蒙古包大一些,里边的陈设更豪华而已。其他王爷、万户、千户们都各有各的封地,各有各的部众,当然也各有各的帐篷。改定官制成吉思汗时中央官制比较简单,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汗廷政务的日趋繁多,在逐步接受周围政权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窝阔台开始进行汗廷和地方官制的改革。他两次在库里台上颁行大札撒,针对应召参加库里台的诸王、贵戚与首领们颁布了若干条礼仪和纪律,其中包括凡当会不赴而私宴者斩,诸公事非当言而言者,拳其耳,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诸千户越万户前行者,随以木镞射之。设置驿传从成吉思汗到元朝诸帝,都将置邮传当作立国的大计。国土的不断扩大,从人迹稀少的蒙古草原,通往中国北方、东方,再通往西域各地,使臣来往、商品交流、赋役征发、军队调动乃至军令政令传达,都离不开驿路和驿站。窝阔台大汗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正是在他的提议下,为使诸王或合罕陛下的急使能够不断到达,以利于办理重要事务,在各地设立了驿站,他要求诸王要分别派出负责官员,在各自的管辖范围之内,分开道路,分拨站户。另外还规定了驿站马夫和车辆的数量、站户的差发,以及使臣乘驿的标准。定立赋税制度在窝阔台即位之前,蒙古草原也有贡赋的征发,但对于征收的数量并无明确的规定,于是出现了行无定制、取无限量的情况。窝阔台则进一步将这类军队部署在已经征服的各个地区,负责对各地的占领和镇戍。从此探马赤军成为镇戍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原蒙古地区与东北地区由诸王统军镇守,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以蒙古、探马赤军屯守,中原地区主要由汉军镇守,淮水以南主要是汉军与新附军。在军队的分布上,蒙古统治者基本上采用了以汉人治汉人,以南人治南人的政策。期间,耶律楚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尤其是在 ',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