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很难,伤了的心回不到从前,曾经的快乐毁灭时,无处可寻。爱到无味时如何努力都是徒老,又怎能勉强破碎的心无痕的梦。想要放弃却学不会忘记,一切的一切都以模糊,他不会伪装隐藏自己,内心难解的苍凉带着冷冷而孤傲的韵味影响他的心情,他用心感觉真实的心,总是一半在梦里,一半与虚幻在一起。
第六十一章
王社在得知陈冬梅嫁人之后,他知道两个人以后便有各自的情感世界,谁都不是对方故事的主角,但作为朋友不能给予的,他却能从对方身上得到满足。曾经的美丽在岁月流逝中慢慢改变而改变有一种快乐飘飘洒洒,有一种自在平平淡淡,有一种美丽温温柔柔,有一种幸福安安静静。
王社坚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曾经在某一瞬间,以为自己长大了,其实,在生活面前自己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那一种疼痛的美丽不是谁都明白。合肥教育学院,永恒地定格在他的记忆深处。风云流散,有时候人生总在得失之间徘徊,短短几十年,岁月在得与失之间悄然逝去。他和一些安徽省搞图书馆专业的人来到合肥教育上学,学的是“图书情报”专业,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光“图书馆”名词一项解释就多达20多项,进校第一天,安徽省图书馆界的学术权威人士就告诉他说,图书情报专业是一个学不尽的专业。武汉是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滥觞,他们那一批人是安徽省第一批搞“图书情报”这个专业的。他不想大谈学术了,只是觉得那一批一块学习的人,特别是男人,一个班级共男生共18人,当时号称18条的烟枪。18个人有14个是从部队下来的,另外几个也都处得来,都是烟友,是牌友,当然也是学友。18个男人住在合肥市宁国路的前进小学院子里。是一个大教室改造的宿舍,十几个男人生活在一起,多少会有一些故事发生的。因为大都穿过军装,来到地方好多人和他一样也没有适应地方生活。脱掉军装后,他在当时叫做墟城师专学校图书馆的工作,生活在神化与现实之间,其底蕴是那么丰富隽永又潇洒超脱,想象着自己尽快圆了当作家的文学梦。他想象自己是一条河流,顺着自己的方向向前走,有时丰沛,有时干涸。但路边的草木依然。日子过得很闲散,抓紧一切时间到省图书馆看书,到学院图书馆看书,抓住一切机会听省城的文学大师讲课,抓住一切机会去拜会省城的文艺界名流。图书情报班的团支部书记,之前,在所在的学校和一帮文学爱好者创办了一个文学沙龙,并出版自己的社刊。到合肥后他时常拿着自己的刊物去和省城一些学校的文学社团进行交流。当时的八十年代,是非常流行的一件事。萧莉在文化干部干部学校,到合肥后他想象着多与萧莉接触,但只是耽于想象。佛说,有缘修得同船坐。是不是要前世500年的修行才能一块坐一辆车,他总是想看到对方,也总是愿接到对方打来的电话,可以和对方无拘无束地叙述自己的故事,却从来没想过把自己的生命与对方联系在一起。萧莉却不愿意体会生命的快乐在于人的心态,在于她的心灵如何与生命相适应。她把所谓的爱情理解成随时开放的花儿,将未来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因此,这注定他和萧莉只能是朋友。
朋友是永远的朋友,爱人是遥远而美丽的神化。他为对方的忧愁万里担心,为对方的满足而喜悦,为对方的突然患上感冒而焦急,却从未考虑让自己介入到对方的命运转折之中。不能说彼此相爱,因为他们并不想彼此拥有。但他们却不是普通朋友,因为他们彼此的关注已渗入到了深处。在爱与喜欢之间的夹逢里,他们走得一点儿也不局促,倒向任何一边都不是他们期望的选择。既然进入到这个境界,那么不妨保持在爱与喜欢之间。这样,朋友是永远真实的朋友,爱人则是遥远而美丽的神话。生活在神话与真实之间,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他谨记不要伤害另一个神话与真实。人,生活在虚和真之中,流逝也是好的,空白加无言就是无限。在滚滚红尘中,他已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他敏感、偏执,轻易的伤害别人,同时也被别人所伤;追逐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或许因为是异性朋友,所以性格,心理上的迥异,使双方会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启迪。于是容易出灵感,出效率。也因为这种默契配合,他和萧莉彼此理解而更加相互欣赏。他坚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坚信世界会因他而改变,有些爱是注定没有结果的,只能珍藏在记忆里用来怀念风轻轻的吹。生活在一个开放而丰富的社会里,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自然有大相径庭的感觉。他和萧莉都是独立的。社会也算宽容,他们视对方朋友,只是因为喜欢而已。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因为他们都没有太深的责任义务,没有太全面的体验与了解,反倒能从朦胧中保持不变的欣赏。有一种美丽叫做放弃,有一种默契叫做心照不宣。在墟城市委办公室上班的朱虹,有一次给他一张卡片,上面是一对小可爱的小猫,她的题言是“让这一份缄默共系我们的心灵”。他想,也许朱虹可以成为自己女友吧。
虾妹也来到了合肥,她的训诂学专业专业老师正好是合肥教育学院的授课老师。王社和虾妹有一次在包公祠门前分桔子吃,夜已经很深了,本来说好了是不回去的,但正好遇着他的那些烟枪同学一块看录相回来。他和虾妹与他们一块在包公祠后面的九曲桥上相遇了。于是,他和虾妹分手后,自己则和同学们一块回前进小学喝酒去了。王社觉得一个人的天空很蓝,蓝的有点忧郁,一个人的日子很自由,自由的有点孤单,一个人的生活很轻松,轻松的有点无聊。如是,只有走自己的精彩和寂寞。最好的幸福,是把一个人记住,回想曾经其潇洒与超脱,似乎多了一些来自异性的吸引和其丰富隽永的意蕴,又非单纯的友情能与之相比。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当时,在寂静的喧闹中寻找自己。真挚的友情不需要有承诺,注定的缘分不需要有约定,因为生命就是顺其自然。一切都已随风而逝,想念逝去的日子有点幸福,幸福的有点难过。人生之缘如冬日的雪,洁白而轻盈,愿它在世间轻舞飞扬,随着风儿把不尽的祝福送给那个单纯得干干净净的异性朋友吧。以后的日子,累了,就将心靠岸。如果记忆是美丽,为何他会笑得这样勉强,如果记忆是凄凉,为何总忘不了她的模样。梦随心求,心随梦动,一份淡淡的爱,一种浅浅的忧伤,象风吹过花儿,随风相附,如茵所归。一切皆有定数的。不可实现的诺言最动人如此美丽的夜晚,孤独是一种遗憾,想念着得不到的爱情成为习惯,当一切都已成风,他面对冷冷的寂寞,独自体会点点滴滴的往事,在这样一个雨夜,王社从从容容地翻开真心付出的日子,只感到晓风残月的凄美,。日车翻新,明天太阳升起时,每个人都还要干着自己该干的事情。
听着窗外淅沥的雨声,王社突然觉得大家都很平常,也都非常普通。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看一下街市的人流,每个人身上都是有故事的。只是有一件事没有多少人去想:谁在写我和你的故事,是不是我们的故事早都被人写好了,只是我们都在不能自抑地演义着,仅此而已。
“好象有心思。”文正见王社望着车窗外不语,他笑了笑说,“想什么呢。”
“没什么。”王社从遐思中清醒过来,他看了看文正说,“这一次去看萧莉,没有想到她的班长会因为咱们喝酒弃学而去。你还记得吗,我在墟城师专时,有个文学社长就因为晓涵弃学为僧,现在,萧莉的班长好象也是因爱弃学的。这世间,一个爱字,不知要伤害多少有情男儿呢。”
“也许,男人还是无情的好,多情总被无情误呀。”文正轻嗟一声,觉得眼睛潮湿了。
第六十二章
从文化干部校回来,文正把王社带到他住的军人招待所。
“鞠猛和王丽华说晚上一块吃饭的。”文正边给王社倒水边说,“晚上,你也来吧。”
“算了,玩了一天了,今晚还自习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