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边皇帝都自杀了,大金朝真的是完了。”令令抢过话头说,“我们本是宋人,早都该去宋地的。”
“陈老伯刚才说元公子是劝崔立开城投降的?”少庄主有些疑问,他看一眼文正,“不会是这样的吧。”
文正点一下头,他知道元好问即使真的劝崔立开城投降,也是怕蒙古大军对汴京进行屠城的。元好问为唐诗人元结后裔,生父元德明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喜爱杜诗,推崇苏黄。继父元格做官于掖县、冀州、陵川、略阳等地,常携好问赴任。其师郝天挺引导他潜心经传、留心百家、刻苦学诗,对其成长影响很大。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但长期的怀才不遇和面对黑暗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出仕和归隐的内心矛盾开始加剧。他涉足于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等文学的各领域,尤以诗词的成就为最高。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反映当时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作品,真实具体,富有感染力。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后人评赞其词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此处所选八首皆是佳作。也在太和年间,在大名有一对青年男女感情甚笃,却得不到家人的允许,无奈之下,两人双双投河而死。官府到处查找他们的踪迹,却没人知道。后来采摘莲藕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尸体。这一年,碧水之上,荷花开得特别娇艳,并且都是并蒂之莲。面对着一池莲花,元好问满腔悲愤,写到: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连根之藕,有丝多少,并蒂之莲,心为谁苦。文正知道在元好问眼里,那并蒂的莲花,正是那一双真诚相爱的儿女。这首词读来使人荡气回肠,感慨万端。流水落花春去也,元好问已不在。在崔立事变中,在对亡国昏君金哀宗的态度上,他大抵能以儒家民本思想为出发点,作合情合理的处置,为黎庶为国家而奋斗献身应当是他的品行吧。
“可能是元公子怕蒙古人象屠杀他的家乡一样,攻破汴京城以后,城中的百姓会面临浩劫。”文正叹息一声,他知道元好问的家乡曾被蒙古大军屠掳过的。元好问年轻时,正值蒙古军南侵,山西各地兵荒马乱,他带着母亲,逃到河南。残酷的生活现实和颠沛流离的遭遇,给元好问以深刻的影响。他初步了解了社会和人民,开始创作一些反映现实,诅咒战争的诗歌。对魏晋以来的诗歌作了系统的批评,在文学批评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他随叔父到陵川任上,在著名学者郝天挺门下求学六年,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养,为他后来做学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叔父元格在陇城病逝,他扶柩回到秀容老家。这时蒙古军南侵,河东北路都处在兵荒马乱之中,诗人不得已于金宣宗贞佑四年携同自己的母亲离开家乡,流亡到河南。残酷的现实和颠沛流离的遭遇,打破了他这个富贵公子的闲适生活,使元好问初步接触了社会和人民群众,思想上有很大触动,开始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诅咒战争的诗歌。后来就闲居在登封,著书赋诗,并且和农民有一定接触。他先后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目睹腐朽黑暗的政治现实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写下了一些现实主义诗作。蒙古军攻陷洛阳,围攻汴京,元好问这时在朝中任左司都事。面临金朝灭亡他深感国破家亡的痛苦,满怀悲愤地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成为整个辽金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品。道旁僵卧满累囚,白骨纵横似乱麻的凄惨景象让他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篇控诉书:食禾有百滕,择肉非一虎。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元好问继承了自建安诸子至杜甫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其诗内容丰富气势豪迈格调悲愤,被蒙古人押走以后,他怀念故国,流露嗟老悲穷的思想,自认为是一个衰年那与世相关的遗民,便不想过问世事了。
蔡州被围三个月,城中粮尽。蒙古军在西城凿通五门,大军涌入城中,金蒙两军展开激烈的巷战,直到傍晚,蒙古兵暂退。完颜守绪自大金国寿数已到,自己也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他召集百官,传帝位给完颜承麟。诏曰:“朕所以付卿者,岂得已哉?以肌体肥重,不便鞍马驰突。卿平日矫捷有略,万一得免,祚胤不绝,此朕之志也。”承麟推让不及,只好默许。次日,承麟受诏即皇帝位。正在行礼,宋蒙联军已经攻进城来,君臣传位仪式只得草草收场,出去迎战。宋军攻下南城,蒙军攻破西城。激烈的巷战中,哀宗完颜守绪在幽兰轩中自缢而死。
完颜承麟,史称金末帝。历代帝王中,在位最短促的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日。
九锦台(。com)
第二十九章
文正和少庄主租了车马,与陈小贤父女还有仆人令令一行朝宋地驶去。车内,少庄主见东儿总是神色忧郁,总想说些开心的话,但是,东儿却越发地悲悲戚戚了。
“小姐一定还是想着元公子吧。”令令是个直言快语的丫头,她知道东儿很倾慕元好问的才华,听说元好问被囿在青城,只是觉得心里难过。“没有事的,和元公子一块羁押的有那么多文人士大夫,要杀,也不会只杀元公子一个人的。”
“蒙古人现在被长春真人丘处机劝化以后,已经知道习研汉礼了。听说在金莲川那里,已经蓄了很多汉儒大家。”少庄主笑逐颜开地看了一眼东儿,他知道令令的话对她很起作用,便借着话题开导她说,“东儿姑娘,以后,说不定元公子还可以出来做官呢。不过,那时的官,一定是蒙古人当皇帝的官了。”
“如此说来,这天下也即将是蒙古人的了?”东儿依然神色迷茫,她叹嗟一声,只是觉得人生有太多的不能自抑。适逢乱世,真的是一叶浮萍,只能随波逐流了。她在内心吟咏着元好问的诗词,眼睛却禁不住溢了出来。枝间新叶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园。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冰井犹残石?,露盘已失金茎。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旧时逆旅黄粱饭,今日田家白板扉。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