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谷中一株大树下默思多时,说死后要葬在这棵大树的下面。儿子们遵从他的遗命葬后不起坟墓。蒙古兵将骑了大群马匹践平土地,后来四周长起密林,至今还没有发现成吉思汗陵寝的真正所在地。
这真是:
人海沉浮难径情,
生死荣辱莫心惊,
如能散发扁舟去,
梦里仙浪任尔行。
……(本卷结束)……
第三卷
第一章
元好问和少庄主在去卞京的路上遇到了文正,三个人久别重逢都感到很高兴。金朝迁都卞京以后,完颜守绪每天只知吃喝玩乐,他是宣宗完颜?第三子。生逢末世,虽志大才高卓识有为,但他总是感到生不逢时,深感朝中官员腐败,好多问题已是积重难返。
完颜守绪感到回天无力,在叹婉中每日声色淫乐。他在卫绍王时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宣宗登基后,晋封为遂王,并任秘书监,后改枢密使,总揽金国军政大权。他刚登大宝的时候,面对残局临危不苟,锐志不丧,试图挽救金朝于垂危之中。他已意识到蒙军是大金国最危险的敌人,遂与宋停,也曾与西夏修好,以便集中兵力抵抗蒙军。但金朝这时气数已尽,他感到金朝已是大厦将倾。蔡州地处淮水支流汝水之上,与宋接壤,那里并非城坚兵众粮广,他得知宋朝与蒙古商定联合灭金的消息后,在幽兰轩正在哀叹的时候,蔡州守将派人报,说蒙宋有攻蔡州的意图。完颜守绪已经喝得醉意朦胧,他对陪他喝酒的杨云翼和雷渊说,你们去带兵驰援蔡州吧。杨雷二人面面相觑,他们没有想到陪皇上喝酒竟然陪出了个去前线送死的机会。完颜守绪嘿嘿地笑了笑,去吧,如果蔡州失守,咱们大金国就完了,到时候我就用根绳子吊死在这幽兰轩里。
杨云翼和雷渊拼死相守,蔡州总算保住了,大金国又有了苟息残喘的机会。
元好问备尝了人生的痛苦艰辛,他准备应试汴梁,少庄主和文正觉得元好问既然有这个志向,去试一下也未尝不可。
元好问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初次参加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多遇名人指教学问大为长进,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翰林学土路铎、名儒郝天挺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这一次应试汴梁居然高中了。
元好问以他的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由此,他也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交接结好,不仅在学问上受到高明的指点,诗文大为进步,而且为以后的仕途进退也打下了重要基础。
经历了国破家亡和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总算有了个家。元好问把少庄主和文正请到府中,以前,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和少庄主还文正两个人又是那么投缘,于是,三个人喝起酒来总是一醉方休。
带着浓浓的醉意,文正吟咏着元好问的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来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燕丘处。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在绵绵梦呓中,文正感受着爱意的冲动,那一种感情那一种感觉让他不停付出,他象是守着一份永恒,夜夜清辉,以他的兰心蕙质和温婉可人,穿过红尘的喧嚣,用心灵用一种和晓涵能会意的语言进行心灵的交流。爱上一个人很容易,就怕这爱上只是一种怀念。怀念一个人也很容易,就怕这怀念是难以逾越的相见。文正在朦胧中感受着对晓涵的爱意,他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的是在三界兵营的住处。费晓华走了,想象着和她的神交,文正觉得自己现在游离于对晓涵情感的彼岸,心,在相思边缘,好象自己一直在为一个怎么也真实不起来的人影而怀念,为一个明知道没有结局的故事而上演。
在对晓涵的怀念中,文正挽救着心灵深处那残存的浪漫,在回忆里抚慰灵魂深处那思念的心酸。人海茫茫,红尘漫漫,穿越800年的时空而来,和晓涵的相遇,冥冥中注定似乎注定要被情绕缘牵。她肩膀上的那一个牙痕就算是一块冰,他也愿用温暖把冰融化。也许悠悠中注定他和晓涵要被魂牵梦绕,虽然梦是空的,他愿用美丽把梦装饰,只想和她心心相知,哪怕是受尽相思的折磨。怀恋晓涵的时候,美丽伴着无奈,幸福掺着泪水。他知道也许那一种爱不真实,但心与心的交汇却是真的。心与心的距离是可以天涯咫尺,也可以咫尺天涯的。他觉得自己对晓涵的那一份情是一种意境,和世俗沾不到半点边。尽管晓涵已为人妻,但他觉得爱情和婚姻是可以分开来看的。在浓浓的相思情中,他不需要回报,不需要承诺,只想保留一份心境,只要她幸福,别无它求,他宁愿守着这份感觉,等到慢慢老了的时候,?缓地翻来,慢慢地品味,让黄昏的天空多一缕彩霞。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