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秦穆第二次讲述〈我与大仙邂逅〉的故事时,陆续的又有十几名朝廷重臣来到了金銮殿上,长安城中的白日惊雷早就触动了他们那敏锐的神经,使得他们联想到了近日里风传的神仙传说。于是一个个的都跑来皇帝这里,准备交流信息,以及了解皇帝对此事的最新看法,以备能更好的逢迎圣意。
听完了秦穆的完整叙述后,大殿上的众人开始在心中分析那张云的虚实,其中宰相张九龄提出了三处关键:
第一,张云身边的银狐有问题,可能是仙家之物,日后一定要小心对待。
第二,张云有未卜先知之能,先是随口说出了秦穆的将军身份,其次又看破了秦穆的追踪,实在是深不可测。
第三,张云确实能够驱使雷电,神仙的身份已经得到了证实,我朝一定要小心对待,尽心笼络。
听了了丞相王九龄的分析后,玄宗心中暗叹,把整件事情又想了一遍,因为皇帝久久不说话,整个大殿上也无人敢发出一点声响,落针可闻,气氛一时间压抑之极。
突然玄宗龙目暴睁,怒喝道:“大将军秦穆抗旨挑衅张仙长,无视天威。给朝廷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后果,罪在不赦,拉出武门,斩!”
玄宗的话如同惊雷一般,炸响于众臣心头。
要知道自从天下安定以来,皇帝已经很少处决大臣了,何况还是骠骑大将这样的实权派封疆大吏呢,听到皇帝如此果决,群臣难免生出一种兔死狐悲的情绪。深感古语所云“伴君如伴虎”的真理。
玄宗话音一落,四名身着金甲的魁梧侍卫便将秦穆搀了出去,这些侍卫称为金吾卫,全部都是一流的战士,他们身上散发的杀气,和手中那寒光闪闪的长斧。吓的一些胆小的大臣,连连后退。
但倒吸了一口冷气之后,丞相王九龄却先回过了神。
上前奏道:“陛下如此处理秦穆似乎有所不妥。”
“有何不妥?”
玄宗的脸色依旧阴沉,现在他心中十分害怕张云把怒气迁怒于大唐朝廷,所以把自己的不满全部发泄到了罪魁祸首秦穆的身上了。
秦穆得罪的是张仙长,而皇上您待为处置,这似乎有些不妥。依照为臣看来,倒不如先将秦穆收押,待请示了张仙长后,在做处置。陛下以为如何?
听了丞相的话,玄宗心中也有了一丝明悟,这张九龄看上去是告诉自己多多考虑,其实还是想救那秦穆罢了。
要说杀秦穆,玄宗也有些不舍得,近年来边关与吐蕃军的战斗,都是依靠秦穆在指挥,他的确是大唐少有的将才,今日若杀了,真的是自毁长城了。
想到这里玄宗怒气已经消了一半,挥手示意金吾卫们放开秦穆,玄宗想了片刻,觉得丞相的话还是十分有道理的,一来可以不让张云迁怒于朝廷,二来还表示出了自己对他的尊重,最主要的是,传说中的神仙都是慈悲为怀的心胸宽广之辈。这秦穆很大可能会免于一死,想到这里,玄宗示意先把他压了下去。
“或许是时候去会会这张大仙了,众卿有何看法?”
又考虑了良久,玄宗终于把自己心中的所想说了出来。
“陛下何不派遣一大使与神仙会晤一番,以免我等揣测上意出现失误。”一个大臣出列奏道。
“为臣愿为圣上出任大使。”另一个大臣也随着奏道。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一时间群臣那叫一个义愤填膺啊,这个说愿意为皇上赴汤蹈火,那个说愿意为大唐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一下子朝堂之上竟混如闹市场一般。
丞相为了默默不语?难道已经成竹在胸不成?
不理会众人的喧哗,玄宗的目光直指王九龄。
皇上心中早有定论,为臣哪敢乱语。王九龄笑着说。
点了点头,玄宗道:“知我者,丞相也。”
随即在大臣们的莫名其妙中,宣布退朝,玄宗心中哼了一声:这般笨蛋难道把寡人当作蠢人不成,一个个都想借此机会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率先巴结神仙。我才是这大唐的中级BOOS,有好处老子得第一个上。
眼光迷离的飘到了金銮殿中央,支撑着整个大殿的那根金住上的雕龙处,玄宗嘴角带笑,陷入了回忆。
“灵萧兄,别来无恙吧。”玄宗喃喃自语道。
原来这唐玄宗李隆基竟与那李灵萧是旧识,记得当年一代女皇武则天掌控大唐江山的时候,他的侄子武三思为了日后能继承皇位,曾经派刺客对李家后人进行暗杀,而当时身为皇孙的李灵萧在生命垂危之际曾被出入江湖的少年侠客李灵萧所救。
二人因此成为了好友,在日后玄宗登上帝位的过程中,李灵萧带领自己的门派——天外逍遥门,给予了玄宗全力支持。
要不是李灵萧只喜欢游戏江湖,不愿意被朝廷所约束,恐怕现在已经是朝廷中的一名大员了。
这李灵萧便是玄宗此时手中的一张王牌,也是暗牌…
第三卷冒牌神仙第十九章我和杨贵妃的丈夫不得不说的故事
更新时间:2009…3…1220:07:13本章字数:2858
就在大唐的满朝君臣算计我的时候,我却连一点音训也不知道,还是继续着我的流浪生活,现在的我已经找到了我人生的目标,那就是尽量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为自己也为自己身边的人一个幸福的生活。
坐在旅店的大床上,我一边哄着宝宝睡觉,一边回想起了梁洲城那个美丽的身影,回想起了离别时那滴碎于我心头的清泪。
衰运已经很久没有降临在我身上了,如今的我也算是真正的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可身为男子的自尊却让我不能回去找她。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