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槭担所以说是阴阳未分的无极。
“水升火降”以后,水在上,火在下,成为平常烧煮的形式。因此就有道书内“烧炼”的说法,更有丹炉、丹鼎,……等名称。这都是以外物拟人体,都是寓意。是因为这种养生的法术,发明者极为不易,而听者或视为平凡,故不肯明白示人,免致为世所轻视。为表示神秘起见,更指为神人秘授,名为“天机”。“天机不可泄漏,违者天神谴之”,这是他们的禁条。后人不知此意,竟要真个造起丹炉来炼丹,真是可笑之极!
此种故示神秘的风气,不仅道家为然,儒家释家亦然。佛典的玄秘,是一般人所知道的。儒家也有“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之语。所谓“性与天道”,也不过是这一些养生的工夫。其实,这种养生的法则的精妙,除了不了解的愚夫以外,谁都不能否认的。古人所怕的是过于简单易学、易见于人。其实就在这简单易学的特质上,格外增高这种法则的伟大的价值,何至于见轻呢?
顺便再在此处指出通常的错误的姿势。
练习外功拳的人,往往紧缚腰部,目的是在使腰部坚实。因为缚得太紧了,往往生出不良的影响。因为通过腰部的大动脉的受压迫,血液的循环便受了阻碍。那经过的神经系,也易因同样的压迫而起麻痹现象。还有,当腹部所受的反动力过大的时候,没有向外随意伸缩的可能;因之大小肠受着过重的压迫而损伤,成了便血的病象。同时,腹部虽能因束缚而紧张,然而不能解除胸部的紧张——不能像内家拳能移胸部的紧张状态于腹部。
练习内家拳的人,虽然也加腹部以适宜的围束,但决不紧缚;要保留它的弹性以备肠脏感受反动力时的应有的伸缩;要在这种自由的状态之下造成坚实的腹部。
练习运动和体操的人们,欢喜挺突出的胸部,以造作强壮的姿态。这也是完全错误的——提倡挺胸的生理学家,当然是一样地错误。当然,我们的胸部,不能陷于伛偻,以致心脏受着压迫;但是过度的挺突,使上体成为后倾的形势,也要使心肺感到紧张——这是一般人都可以觉到的。这种紧张的成因,一部分由于向后倾倒的恐惧,一部分因为背于心肺的自然的形势。
练习内家拳的人,不要有这种不需要的胸的挺突。他要时时使身体的位置,适应于力学的指点的定则:不论坐立,要得着自然的安定——“自在”。他不要用任何部分的力,勉强维持他的坐立的姿势;所以不但胸部不觉到紧张,任何部分的紧张,都要设法除免或减少它。
肺部的扩大,当然是需要的,但是那应取径于适宜的练习,使它自然地扩大,而不能勉强使它张大。上文所说肺部的作势的方法,是使肺部扩大的最好方法。
第六节意识和动作的合一
现在讲到动作了。动作的时候,紧张达于四肢。四肢的紧张,因动作种类之不同,有时左紧右松,有时左松右紧,有时左右同紧。紧即实,实即古人所谓阳;松即虚,虚即国人所谓阴。劲松虚实的参互,就是古人所谓“阴阳的参互”。因此,古人就有“太极生八卦”的说法,稍微了解易学的,总晓得八卦就是阴阳参互的种种形态。
在一般人,他那组织内脏的不随意筋,固然不受他们的意识——神经中枢——的支配;就是随意筋,何尝真能随他们的意?这种意识不能智慧筋肉肢体的状态,可以分做下列三种:
(一)完全无意识的动作;
(二)意识和动作先后的不一致;
(三)肢体不受意识的支配。
完全无意识的动作,本来是用不着解释。可是,一般人所认的无意识动作,范围甚狭,仅仅指拿铅笔蘸墨,心想往西足向东走之类。此处的所谓无意识动作,范围要稍微扩大一些:要兼指一切无意识的筋肉的紧张,如写字时口部的努动、读书时腿部的紧张或双拳紧握等。
所谓意识和动作先后的不一致,是指有动作的意志之后的形体的抢先,或意识的抢先。形体的抢先,在连续重复演习同一的动作时很容易见到。譬如,练习形意拳者,在演习“劈拳”、“崩拳”一类的拳式的时候,经过较久的时间,就要发生肢体抢先的弊病:往往意识还没有命令伸拳,而拳已先伸了出去。弄到后来,不是手足听从意识,而变做意识跟着手足。要手足出去了以后,意识才觉到;意识失去指挥统率形体的能力而反被形体所统率了。意识的抢先,在趋赴一个目的地时,至为显著。因为心急的缘故,往往身体还在半途,而意识已经飞越到目的地去。并不是意识真能单独地飞出去,是说意识在幻想到目的地的一切了。古书有“意马难收”之说,就指这种情景而言;意识虽然不能真个疾驰向前,但此时体内确有一种向前的势,似欲夺躯壳而出。
所谓肢体不受意识的支配,是说在有意识的动作当中,意识依然不能支配肢体。比方,意识命令右手用全力向前挥拳,而右手畏缩不前,不能用出全力。这个,一则由于不娴熟:肌肉有如未经善良训练的兵卒,不能执行中枢的命令。孩童不能从事与重大的工作,也就是这个原因。二则由于下意识的作用:神经中枢——上意识——命令右手用全力向前挥拳,而下意识会在半途给右手一个戒备
的暗示,右手因而起了畏缩。这在神经衰弱者,最为显著。
形意拳”的意义,就是在使“形”和“意”合一。形就是动作的意思。手足所到之处,意识亦随之而到——一切动作,都是有意识的。这个方法,是很简单的:只须先注意——灌注意识——于向外用力的手,再使足和手相应——同时动,同时止。练拳的人在手向外伸的时候,目光注在手上,就是这个意思。